1、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82)答:政治对于艺术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不是平行的关系。
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影响不可避免。
2、艺术同宗教、哲学等特殊意识形态的关系?(82)答:艺术与它们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首先,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说是对艺术的否定,宗教与艺术的关系是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他们都反映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互动发生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而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
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如同与政治、道德、宗教的关系一样,是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关系,相互影响关系。
3、联系实例,解释不同艺术门类之间互相吸取、配合与结合的现象。
(140)答:不同艺术门类之间之所以能够相互联系甚至结合在一起,首先是因为它们有着共同本质,也就是说,它们都是客观世界在人的意识领域的审美反映,都是以感性形象来反映世界,这是它们能够相互联系和融通的根本原因;另外,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在某些方面可能具有共同的特点,这也是它们能够联系的因素,艺术门类联系与结合的方式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①吸收与借鉴;②配合;③结合。
在艺术领域里,各种门类相互联系和融通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不同的艺术门类之所以能够相互联系甚至结合到一起,首先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本质。
另外,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在某些方面可能有着共同的特点。
一种艺术,经常会从其他艺术中吸取自己需要的东西,例如不少改变的电影、电视剧,利用文学将其改编;在另外一种情况下,并不是直接利用他种艺术的题材内容或因素,而知识从他种艺术所创造的境界或形式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示。
(汲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艺术出现在一件作品中,新成统一和谐的整体,但这并不会改变其各自的性质,在这种配合之下,各种艺术的地位一般不是平等的,而有主次之分。
(配合)两种以上的艺术结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离,也没有各自的独立价值。
这种结合的方式不能理解为几种不同的艺术类型的想加,而是几种艺术要素的融合。
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性的艺术品种。
(结合)在艺术领域里,各种门类之间相互联系和融通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从艺术的发展史上看,有一些现在作为独立门类的两门或多门艺术本来就是结合在一起的。
例如在原始艺术中,音乐、舞蹈与诗歌就是“三位一体”的结合体。
他们是一门艺术。
不同的艺术门类之所以能够相互联系甚至结合到一起,首先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本质。
也就是说,他们都是客观世界在人的意识领域的审美反映,都是以性感形象来反映世界。
这是它们共同的“基因”,是他们能够相互联系和融通的根本原因。
另外,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在某些方面可能有着共同的特点。
(1)吸收与借鉴这是以一种艺术为主,吸收它种艺术的某些长处,用来丰富和发展自己。
一种艺术,经常会从其他艺术中吸取自己需要的东西,例如不少改变的电影、电视剧,利用文学将其改编;在另外一种情况下,并不是直接利用它种艺术的题材内容或其他因素,而只是从它种艺术所创造的境界或形式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示。
比如水墨画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在这部电影作品中,它利用了文学作品中的题材内容。
也就是说它把文学作品进行了“改编”,而后,形成了一部很好的电影电视作品。
以文学作品为题材,创造出了电影电视作品,将文学作品中的《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加上场景、动作、语言、特定的音效效果,将作品的本上呈现得更加栩栩如生了。
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就是典型的以一种文学作品为主,吸收它的长处,用来丰富和发展自己,因而创造了优秀的电视影片。
是典型的艺术之间的吸收与借鉴。
(2)配合这是一种以艺术为主,用另一种艺术来补充和风自己。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艺术作品出现在一件作品中,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但是并不改变其各自的性质,在这种配合之下,各种艺术的地位一般不是平列的,而有主次之分。
举个例子来说,歌与舞应该说是两种独立的艺术门类。
而在近代音乐中,在舞台上却经常可以看到“歌伴舞”的这一种形式。
这就是艺术门类之间的配合。
舞蹈和音乐通过一个歌舞作品中呈现出来,形成统一和谐的一个整体,但是并不改变其各自的性质。
然而在音乐和舞蹈的配合下,很自然的展现出了主次之分:显然是以音乐为主,舞蹈起着配合和陪衬的作用。
所谓“歌伴舞”,应该就是这样来的。
这就又体现了在艺术门类的相互配合之下,各种艺术地位是不平列的,有主次之分的观点。
(3)结合两种以上的艺术结合成一个整体,因而形成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不可分离,也没有各自的独立价值。
例如诗、歌、舞的“三位一体”,这种结合的方式就不能理解为几种不同的艺术因素的融合。
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产生新的艺术品种。
例如,音乐和戏剧相结合形成了歌剧。
歌剧就是由表演艺术和文学、音乐相结合而产生的。
这就符合了两种艺术因素的结合,成为第三种艺术,因而形成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歌剧。
4、*什么是艺术发展的他律性?(200)答:艺术发展的他律性就是指在艺术发展过程中,艺术与其他事物如经济、政治、道德、宗教、哲学等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也就是揭示艺术的外因是怎样制约和推动着艺术的发展。
主要有以下几条:(1)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终极原因:①经济决定艺术的发生;②经济决定艺术的性质第三经济决定艺术的发展第四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2)政治对艺术的发展具有直接的、重大的、深刻的影响。
因为政治集中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它拥有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和强大的物质力量。
因此,政治即可以成为强大的动力促进艺术的繁荣,也可以成为巨大的阻力导致艺术的衰败。
(3)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①宗教阻碍艺术的发展,即宗教对艺术否定;②宗教促进艺术的发展。
③宗教推动艺术的发展。
(4)道德给艺术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
当艺术作品表现进步的道德准则和高尚的理想情操时,往往产生持久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促进艺术的发展。
(5)哲学对艺术发展的影响:①哲学通过美学的中介影响艺术的发展;②哲学通过创作方法的中介影响艺术的发展。
5、*什么是艺术发展的自律性?(200)答:艺术发展的自律性就是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它包括两个方面内容:(1)从艺术的纵向发展来看,艺术发展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之间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这就是艺术发展的继承与革新。
(2)从艺术的横向联系来看,不同民族艺术之间及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之间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6.艺术家应该具有哪些方面的修养和审美能力?(274)艺术家应该具有五方面的修养:进步的世界观和深刻的见解;广博的文化素养;丰厚的生活积累。
审美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和强烈的感受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记忆力卓越的创造力和精湛的技能技巧7、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各有什么特征?为什么说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创作方法是艺术史的主流?(275)答:(1)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地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
基本特征:①艺术描绘的客观性;②艺术形象的典型性;③思想倾向和情感的隐蔽性。
现实主义在表现手法上,往往要求运用朴素的艺术语言,客观、写实地叙述和描绘,冷静、细腻地刻画人物和事件,构成现实主义的外部特征。
(2)浪漫主义创作方法艺术家以奔放的主观激情,按照理想的面貌表现生活的创作方法。
基本特征:①创作的重心是追求理想;②创造奇幻型的艺术形象;③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
浪漫主义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常常运用奇妙的幻想、强烈的对比、绚丽的色彩、昂扬的节奏、夸张的语言、离奇的情节,甚至超越时空,构成奇幻特色,形成浪漫主义的外部特征。
原因:自艺术产生之后,就存在着以描绘现实和表现理想为主的两种不同的基本创作倾向,体现了侧重再现和偏重表现以及二者有机统一的创作规律,因此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就成为两种基本的主要的创作方法。
8、如何理解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317)答: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统一、互相包容、互相转化的关系。
9、简单解释艺术作品的“意蕴”、“意境”、“风格”、“格调”与“品位”(317)答:“意蕴”:指艺术作品内在的含义、意义或意味。
“意境”:艺术作品整体所呈现给欣赏者的景真情深意切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偏重于内容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风格”: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
“格调”: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艺术家艺术造诣、文化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总汇体现。
“品位”:所谓“品位”,原是矿物学上的术语,指矿石中有用元素或它的化合物含量的百分率,含量百分率越高,品位越高。
艺术作品的“品位”主要看该作品中有益于提高人们精神素质的文化含量和美学含量。
10、艺术接受的社会环节有哪些?(371)答:①艺术展览馆;②新闻媒介;③艺术出版社;④艺术博物馆;⑤艺术市场;⑥艺术院校。
11、简要描述艺术欣赏的过程?(371)答:(1)准备阶段:①定向与期待;②审美态度的形成。
(2)初级阶段:①知觉――完形与弥散;②知觉――错觉。
(3)高级阶段:①理解;②体验;③回味。
论述题:综合你所欣赏的艺术作品,通过格调,意蕴,意境,品味等等来论述艺术作品的艺术美。
董源《潇湘图》:画家以江南常见的远山近水为题材,山峦在远处,平缓连绵。
山下是荡荡江水,浩渺无际。
画面上的风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
前半部分是水汀沙洲、荒疏芦苇,一条小船正迎面徐徐而来,小船上,端坐一红衣主宾,前有侍者下跪,后有侍者执伞,船头船尾,两个船工合力将小舟缓缓地荡向滩头,岸上,迎候的人们纷纷上前,挥手致意,浑然一幅充满诗意的潇湘游乐图。
画面的后半部分,山峦平缓地起伏着,山林清朗得绝无尘埃,林子的深处,隐约几家茅舍,在沙汀、苇渚之间又荡着几只小舟,江边,有人正拉网捕鱼——这又是一幅令人陶醉的江南渔乐图。
多么令人神往的场景!山林淡远,河洲清旷,人们或访友迎宾,或荡舟渔乐,仿佛心神都和山山水水融为一体了。
画面上的两组人物,看似互不相关,却在山水的映衬中和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