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陵三山岛国际旅游度假区规划说明书2006年4月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阳江市壹丰实业有限公司美国WATG公司伟信顾问集团有限公司阳江市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管理委员会编制委员会:关德荣(区委委员、区管委副主任)冯统轩(区管委办副主任)陈林(区建设局局长)冯常贵(区国土局局长)吴朝所(区旅游局局长)刘有定(区建设局副局长)概念设计:美国WATG公司项目管理:阳江市壹丰实业有限公司黄小锋施金铃廖惠文李金雄郑明远谢志强伟信顾问集团有限公司顾民生AR Arul-Kumarasan(项目董事)李玉倩(项目经理)赖颖鹏(助理项目经理)项目名称:中国海陵三山岛国际旅游度假区规划委托单位:阳江市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合同编号:05设12008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等级:甲级设计证书号:[建]城规编第(021073号)院长:陈建华(高级规划师)总工程师:潘忠诚(教授级高级建筑师)总规划师:王国恩(高级城市规划师)审定:李少云(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审核:王进安(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初审:叶青(工程师、城市设计博士生)项目负责:王进安(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设计人员:规划:王进安(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李少云(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陈靖华(规划师)敖勇(规划师)马靓(助理规划师)市政:熊秋文(高级工程师)王建辉(工程师)余以文(助理工程师)中国海陵三山岛国际旅游度假区规划说明书 (1)第一章规划背景综述 (1)1.1 规划背景 (1)1.2 相关规划综述 (1)1.2.1 《海陵岛总体规划》(1992年) (1)1.2.2 《阳江市海陵岛经济技术开发试验区近期建设规划》(2004年) (1)1.2.3 《阳江市城镇体系规划(2005-2010)》(征求意见稿)(2005年) (2)1.2.4 《海陵岛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总体规划/招商说明书》(2004-2005年) (2)第二章现状综合分析 (3)2.1 区域地理自然概况 (3)2.1.1 地理位置 (3)2.1.2 气候条件 (3)2.1.3 水文地质 (3)2.1.4 地形 (3)2.1.5 地震 (3)2.1.6 海水与沙质 (4)2.1.7 旅游资源条件 (4)2.2 区域历史与社会经济概况 (4)2.2.1 历史沿革 (4)2.2.2 社会经济状况 (5)第三章规划目标与理念 (6)3.1 规划依据 (6)3.2 规划指导思想 (6)3.3 规划目标与理念 (6)第四章规划性质与规模 (7)4.1 规划期限 (7)4.2 度假区性质 (7)4.2.1 度假区发展特征 (7)4.2.2 发展方向与目标 (7)4.2.3 度假区性质 (7)4.3 规划规模 (7)4.3.1 人口规模 (7)4.3.1.1 现状人口分析 (7)4.3.1.2 规划人口 (7)4.3.2 用地规模 (8)第五章土地利用规划 (9)5.1 规划结构 (9)5.2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9)5.3 居住用地规划 (9)5.4 市政设施用地规划 (9)第六章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10)6.1 道路网格局 (10)6.2 道路分级 (10)第七章绿地系统规划 (11)7.1 公共绿地 (11)7.2 生产防护绿地 (11)第八章市政工程规划 (12)8.1 电力工程规划 (12)8.1.1 电源规划 (12)8.1.2 用电负荷预测 (12)8.1.3 10kV电力电缆规划 (12)8.1.4 分期实施建议 (12)8.2 电信工程规划 (12)8.2.1 规划区周边电信现状 (12)8.2.2 电信负荷预测 (12)8.2.3 电信局所规划 (12)8.2.4 电信电缆管道规划 (12)8.2.5 分期实施建议 (13)8.3 给水工程规划 (13)8.3.1 规划区周边供水现状 (13)8.3.2 用水量预测 (13)8.3.3 水源及给水管网规划 (13)8.3.4 分期实施建议 (13)8.4 燃气工程规划 (13)8.4.1 现状用气概况及气源规划 (13)8.4.2 用气量预测 (13)8.4.3 燃气供应设施及管网规划 (14)8.4.4 分期实施建议 (14)8.5 污水工程规划 (14)8.5.1 污水量预测 (14)8.5.2 污水处理厂设置 (14)8.5.3 污水管网规划 (14)8.5.4 分期实施建议 (14)8.6 雨水工程规划 (14)8.6.1 雨水量计算 (14)8.6.2 雨水管网规划 (14)8.6.3 分期实施建议 (15)8.7 管线综合规划 (15)8.8 防灾工程规划 (16)8.8.1 防洪排涝规划 (16)8.8.2 防海潮规划 (16)8.8.3 消防规划 (16)第九章环境保护规划 (17)9.1 现状概况 (17)9.1.1 大气环境 (17)9.1.1 水体环境 (17)9.1.1 噪声环境 (17)9.2 规划原则 (17)9.3 执行标准 (17)9.4 固体废物收集、处理 (17)9.5 环卫工程规划 (17)第十章近期建设规划 (18)10.1近期建设规划 (18)10.1.1 近期建设用地规模 (18)10.1.2 用地性质及比例 (18)10.1.3 近期建设项目 (18)10.2 度假区总体开发分期计划 (18)第十一章旅游规划专题 (19)11.1 海陵岛旅游资源开发综合分析与评价 (19)11.1.1 海陵岛旅游资源分布的空间结构 (19)11.1.2 海陵岛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19)11.2 项目SWOT分析 (19)11.2.1 优势分析 (19)11.2.2 劣势分析 (19)11.2.3 机遇分析 (19)11.2.4 威胁分析 (19)11.3 三山岛国际旅游度假区的主题、定位与发展思路 (19)11.3.1 旅游度假区的主题 (19)11.3.2 旅游度假区的发展定位 (19)11.3.3 旅游度假区的发展思路 (20)11.4 潜在客源市场分析 (20)11.4.1 潜在客源市场定位 (20)11.4.2 潜在客源市场细分 (20)11.4.3 休闲度假潜在市场发展分析 (20)11.4.3.1 休闲度假潜在市场空间范围 (20)11.4.3.2 休闲度假潜在市场规模分析 (20)11.5 旅游度假区的吸引物体系规划 (21)11.5.1 旅游度假区的环境营造 (21)11.5.1.1 环境营造的原则 (21)11.5.1.2 景观营造 (21)11.5.1.3 氛围营造 (21)11.5.2 形象吸引 (21)11.5.3 旅游产品吸引 (22)11.5.3.1 观光产品吸引 (22)11.5.3.2 休闲度假产品吸引 (22)11.5.3.3 会议产品吸引 (22)11.5.3.4 节事产品吸引 (23)11.5.4 旅游设施和服务吸引 (23)11.5.4.1 海滨度假酒店 (23)11.5.4.2 海景度假别墅 (23)11.5.4.3 游艇度假别墅 (23)11.5.4.4 分时度假别墅 (23)11.5.4.5 湖畔度假别墅 (23)11.5.4.6 高尔夫度假别墅 (23)11.6 旅游度假区的保障体系 (23)11.6.1 旅游资源保护与旅游影响调控 (23)11.6.1.1 旅游资源保护原则 (23)11.6.1.2 旅游资源保护对策 (23)11.6.1.3 社区影响控制 (24)11.6.2 旅游度假区季节平衡问题 (24)中国海陵三山岛国际旅游度假区规划说明书第一章规划背景综述1.1 规划背景海陵岛作为广东省著名的旅游景区有着辉煌的历史,在全国,特别是广东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1986年8月,闸坡镇政府首先开发大角湾——马尾岛风景区,逐步形成了大角湾旅游接待中心的雏形,构成了以港口城镇为依托,集海泳、度假、食海鲜、购海味于一体的综合型滨海旅游区框架。
其时正值改革开放之初,海陵岛抓住了机遇,旅游事业和景区建设得以飞速发展。
1989年,海陵岛大角湾——马尾岛风景区被评为首批省级旅游区。
1994年,景区被评为首批省级旅游度假区。
2001年1月被评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
2004年,阳江壹丰实业有限公司经过激烈竞争,获得了国家AAAA级海滨旅游度假圣地——中国海陵三山岛国际旅游度假区的独家开发权。
中国海陵三山岛国际旅游度假区位于海陵岛中南部,占地5000亩,阳江壹丰实业有限公司邀请了美国WATG 公司(总体规划、建筑设计)、伟信顾问集团有限公司(工程设计)以及浩华管理顾问公司(市场及财务顾问)等国际水准的设计、测量及管理方面的专业公司,参与了度假区的策划、工程设计、规划及市场及开发评估工作。
2005年7月,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受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委托,开始进行中国海陵三山岛国际旅游度假区的规划工作。
1.2 相关规划综述1.2.1 《海陵岛总体规划》(1992年)编制时间:1992年委托单位: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管理委员会设计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规划范围与期限:规划范围包括海陵全岛107.8平方公里;规划期限为1992-2012年主要内容:规划常住人口25万人。
全岛规划为5个综合分区——银海中心区、海陵副中心区、闸坡区、平章区和北汀区。
其中银海中心区为整个海陵岛核心,发展金融贸易、旅游经济和行政管理为主要职能,建设用地19.88平方公里;海陵副中心占地15.65平方公里,规划为海陵岛的文化、科教和对外交通中心,兼发展旅游业、商业贸易。
闸坡区占地3.27平方公里,分新区和旧区两部分。
旧区依托闸坡港发展为港口加工和对台(外)贸易区。
新区则以大角湾——马尾岛一线为基地,开辟滨海风景旅游区。
闸坡区总人口控制在5万人以内,其中常住人口3.2万人,一般流动人口0.3万人,旅游人口1.5万。
(图1-1)规划评价:银海中心区和海陵副中心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并未有大规模的开发。
闸坡镇凭借北洛湾、大角湾及闸坡渔港的旅游、渔业资源有较大发展;但闸坡镇在旅游及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缺乏相关规划指引和导控,造成现在该区土地资源浪费、建筑风貌一般以及旅游产品档次不高等问题。
1.2.2 《阳江市海陵岛经济技术开发试验区近期建设规划》(2004年)编制时间:2004年委托单位: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管理委员会设计单位: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范围与期限:规划范围包括海陵全岛,其中闸坡镇17.8k㎡,海陵镇90 k㎡;规划期限为2004-2010年。
主要内容:建构了“两心两带,星状景点”的空间结构方略;两心指大角湾旅游服务中心和银海旅游服务中心;两带指蓝色产业经济带和绿色生态培育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