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昆虫记》课件(共25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昆虫记》课件(共25张)
下面我们来看法布尔的描写 这群红蚂蚁发现了黑蚂蚁的
巢穴,它们冲了进去。经 过一番 激烈的厮杀后,黑蚂蚁被打败了, 红蚂蚁抱着黑蚂蚁的婴儿凯 旋而 归。
红蚂蚁抢黑蚂蚁宝宝干什么吗?再发挥一下你 的想象,小组讨论。
出示片段 红蚂蚁是自己不会养儿育女,也不出去寻找食
物。为了生存,它们总是不道德地去抢黑蚂蚁的子 女,把它们训练成奴隶,替它们干活。
•
7.《散步 》是一 篇叙事 抒情的 散文。 本文从 一件小 事入手 ,表达 了深刻 的内涵 。这种 以小见 大的写 法给读 者留出 了想象 空间, 同时也 充分地 表达了 主题思 想。日 常生活 中,你 可曾见 过一些 小事蕴 藏着哲 理和内 涵。试 着写一 段文字 ,从生 活中的 “小” 发掘出 “大” 。
• 6、《昆虫记》 既是科普著作,同时也 是文学经典;全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 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这样的描写还有 很多。
• 举例:法布尔对昆虫的描述,既充满童 心又诗意幽默。在他的笔下:
• 松树金龟子是“暑天暮色中的点缀,是 镶在夏至天幕上的漂亮首饰”;
• 萤火虫是“从明亮的圆月上游离出来的 光点”;
蚂蚁骄傲地问:“你夏天为 什么不收集一点儿食物呢?”蝉 回答到:“夏天我要歌唱,太忙 了。”
“哈哈,你夏天唱歌吗?” 蚂蚁毫不客气地回答,“好呀, 那你冬天可以跳舞了!”最终, 这只可怜的蝉饿死了。
• 2、拉封丹的这则寓 言家喻户晓,在他笔下, 蝉懒惰、只顾眼前、没有 长远打算,而蚂蚁勤劳、 务实。可是在昆虫学家法 布尔看来,这一切都不是 事实。事实上,蝉从不需 要别人的施舍,也不到蚂 蚁门前去乞讨,相反的倒 是蚂蚁,它剥削蝉,掠夺 蝉,简直就像是一个强盗。
小结:这就是质疑读书法,大科学家爱因 斯坦一生对读书始终兴趣十足,其中重 要的原因就是他总是带着疑问读书。 善于提出疑问,你就拥有了打开知识宝 库大门的钥匙。同学们也可以带着刚才 的疑问课下去读《昆虫记》。
(2)想象读书法:下面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朋友—— 红蚂蚁 。这群红蚂蚁们雄赳赳气昂昂的干什么去?
小结:这是今天我们学到了第三种读书方法: 体会读书 法。朱熹说:读书要三到——口到、眼到、心到。我们读 《昆虫记》,就要用心体会作者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对 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四、专题探究:
全班共同阅读《昆虫记》,然后进行 专题探究。参考下列专题,组成读书小组 ,完成专题探究下节课我们将举办一次读 书成果展览。
五、自主阅读推荐
卞毓麟《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雷切尔 ·卡森《寂静的春天》
•
1.话题要一致或相关。仿写有时会和 续写相 结合, 在仿写 时我们 要注意 话题或 中心的 一致性 ,使前 后语意 连贯。
•
2.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 格特征 从整体到部分,只有了解了故事的 全貌, 才能更 好地把 握人物 的性格 ,因为 人物的 性格是 通过完 整的故 事情节 ,在矛 盾的冲 突中展 现出来 的。
法国著名昆虫学家。1823年 出生于法国一户普通农民之 家。从小迷恋大自然。通过 自学,获得自然博士学位。 1875年开始著作《昆虫 记》,1880年后的35年里 一直在“荒石园”中从事昆 虫学研究工作,1915年11 月去世,留有《昆虫记》共 十卷二百万字。
• 4、了解《昆虫记》:
• 《昆虫记》全书共十卷,每卷由若干 章节组成,是作者对昆虫最直观的研究记 录。虽然全文大量篇幅介绍了昆虫的生活 习性,但行文优美、生动活泼,充满了盎 然的情趣和诗意。《昆虫记》不仅是一部 科学百科,也是一部文学巨著。先后被译 成50多种文字出版,鲁迅把《昆虫记》 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
科普作品的特点:
都力求深入浅出,用通俗的语言说明复杂、抽 象的事理,以利于科学知识的传播。
科普作品的读书方法:
1 借助前言、后记或附录中有关作家作品的介绍,了解作家的 生平事迹、科学成就和全书的大致内容,为阅读整本书做 些准备。
2 查阅工具书和相关资料,课内外互相结合,深化认识,质 疑问难,深层阅读。
(2)这个奇妙的小动物尾巴上像挂了 一盏灯,炎炎夏夜,它们在草丛里 游荡,既像是一对对情侣在提灯夜 游,又像是从满月里泻落的银辉。
(萤火虫)
(七星瓢虫)
(3) 它们穿着红色的外套,外壳上点 缀着七个圆圆的小黑点,飞翔的时 候轻缓悠闲,举止娴雅,颇为可爱, 就像撑着小洋伞在散步的名媛淑女。
3、法布尔:
3 体会科普作品蕴含的科学思维、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扩 大我们的知识领域,锻炼我们的思维,在阅读中汲取人生 智慧,让科学的光芒照亮自己。
4 关注科普作品的艺术趣味。
2、片段赏析,体会读书方法: 《昆虫记》是一部世界昆虫的史诗,鲁迅把《昆虫记》奉 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这样一本好书,你应该怎样去读 的呢? 老师为大家介绍三种细读方法。
•
3.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及 其思想 性格之 所以如 此的社 会原因 首先,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性格 的形成 与社会 环境有 着密不 可分的 关系。
•
4.赏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是 赏析人 物形象 的社会 意义 首 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 性,然 后结合 社会现 实分析 人物形 象折射 的社会 现象及 给人带 来的某 种启示 。
三、片段赏读,激发兴趣 1、夏日来临,树林草间, 鸣蝉长吟,在你印象中,蝉和蚂 蚁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我 们先来听一下法国著名寓言家拉 封丹的这个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
蝉和蚂蚁(寓言) 拉封丹
整整一个夏天,蝉不做一点 事情,只是终日站在树梢上歌唱, 而蚂蚁则忙于储存食物。冬天来 了,当蚂蚁把储存的受潮食物放 在太阳下晒时,一只饥饿的蝉前 来乞讨,结果他遭到了难堪的待 遇。
• 他描述步甲“打仗这一职业不利于发展 技巧和才能,它除了杀戮外,没有其它特 长”;
• 犀粪蜣在他眼里是“忘我劳动,坚持在 地下劳作,为了家庭的未来而鞠躬尽瘁”。
三 读书方法指导
1 书本引路
读《昆虫记》,我们会发现,原来科学探索并 不枯燥,科学世界是那样多彩迷人。多读一些 科普作品,能获取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说不定还能激发我们对某些科学问题的兴趣, 从而去做进一步的探究。那么,科普作品有什 么特点?我们应该如何阅读呢?请同学们快速浏 览书本,看看书上为我们介绍了哪些方法?
(1) 质疑读书法。 小小萤火虫, 在黑沉沉的暮色中,点亮了自己的灯,冲破
了黑暗的束缚,虽然微小,但并不渺小。同学们知道萤火虫吃什 么?带着疑问,我们从书上找答案,出示片段:
(1)质疑读书法: 萤火虫
在我读萤火虫之前,我一直以为萤火虫是以吃树叶,吮吸 树汁为生。可是,我读了以后,才知道,萤火虫是以吮吸动物 的肉为生,萤火虫最喜欢吮吸蜗牛的肉了,它吃猎物前,就像 人类奇妙的外科手术那样,先给猎物注射一针麻醉药,使它失 去知觉,萤火虫反复轻轻敲打着蜗牛的外膜,像和蜗牛斗着玩。 萤火虫一次次攻击蜗牛,直到蜗牛无法动弹,没有知觉。萤火 虫把蜗牛的肉 吸得干干净净,只剩下一个空壳在里面 。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
• 一、激趣导入:
• 《昆虫记》既是一部 科普著作,也是一部文学 经典。自出版以来,它先 后被翻译为 50 多种文字, 在世界各地流行。鲁迅奉 它为:"讲昆虫生活的楷 模。"高尔基称赞它是:" 一部世界昆虫的史诗 。"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法 布尔的昆虫世界,去聆听 大自然的吟唱。
•
8.如果我们囫囵吞枣地看待我们的人 生,那 么我们 只会看 到人生 中的不 幸与灾 难,而 把一些 幸福快 乐的事 忽略了 。只有 静下心 来,慢 慢地品 ,慢慢 地赏, 也许不 幸的背 后就有 幸福的 嫩芽。
•
9.雨是最 寻常的 ,一下 就是三 两天。 可别恼 。看, 像牛毛 ,像花 针,像 细丝, 密密地 斜织着 ,人家 屋顶上 全笼着 一层薄 烟。树 叶儿却 绿得发 亮,小 草儿也 青得逼 你的眼 。傍晚 时候, 上灯了 ,一点 点黄晕 的光, 烘托出 一片安 静而和 平的夜 。在乡 下,小 路上, 石桥边 ,有撑 起伞慢
学习目标:
1、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读书,了解本 书的主要内容。
2、本文既是科普著作,同时也是文 学经典。体会作者运用全面细致的观 察、生动形象的描写、拟人化的手法 以及散文式的语言表达事物的写作方 法。
3、让学生了解《 昆虫记 》 是一 部世界昆虫的史诗,感悟法布尔热爱 自然,尊重生命,追求真理,探求真 相的人文精神。
然而这被其它口干舌燥的昆虫发 现了,纷纷跑去舔食。
在这伙强盗中,最不肯罢休的要 算蚂蚁了。我曾见过它们紧咬蝉的腿脚, 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抓绕它 的触须,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盗, 竟然在我的眼皮底下抓住蝉的吸管,想 把它拔出来。
4、读了这个文段,你感悟到 作者怎样的精神或品质?他对昆 虫有着怎样的情感? 热爱大自然,严谨细致、实事 求是、勤于探索。作者“以人性 关照虫性,以人情关照虫情”, 昆虫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人 的思想感情,字里行间洋溢着作 者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对生 命的尊重与热爱。但也不乏客观 评价。 5、 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 诗”,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说 说喜欢的理由?
• 3、大家一定没想到, 让法布尔来告诉你吧。这 是法布尔亲身观察的经历。 (出示文字)
七月的午后,热浪滚滚,让人窒息。 我们这里的昆虫如同受难的平民,干渴 难忍,打不起精神,他们失望地在已经 枯萎的花朵上转悠,徒劳地寻找一点点 能够解渴的汁液。可蝉却对这水荒一笑 了之,它尖尖的嘴像一种微口径钻孔器, 刺进自己饮之不竭的酒窖。它停在一根 灌木的树枝上,一边不停的唱歌,一边 在坚硬光滑的树皮钻孔。它纹丝不动, 聚精会神,完全沉浸在歌唱和琼浆之中。
•小结:这是今天我们学到了第二 种读书方法: 想象读书法。在读 书时,运用想象读书法,可以活 跃思维,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我们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 无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