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及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综合性学习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经过汉、唐到宋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去年,重庆某校拟定了戏曲进校园的课堂计划,让同学们在校园里可以近距离接触中国戏曲。
邀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课堂小舞台)第一堂戏曲课,老师给大家播放了昆曲《牡丹亭》的片段,虽是第一次正式接触传统戏曲,但是很多同学被其音韵唱腔、舞美设计、精彩情节所吸引,兴致高昂,意犹未尽。
小雪回家之后还主动做了一份活动策划,初次起草,小雪的活动策划有些小问题,请你帮她调整改正。
策划如下:戏曲课堂活动策划活动主题:走进中国传统戏曲活动标语:传统戏曲进校园学习国粹真经典活动目的:多途径多角度了解中国戏曲,不做盲目追星族活动内容:(一)京剧脸谱图片展示(二)越剧“才子佳人”题材特点讨论会(三)川江号子老船工嘉陵江边现场讲解(四)豫剧《穆桂英挂帅》片段影视欣赏(1)小雪设计的活动标语对仗不够工整,请在原句基础上进行修改。
传统戏曲进校园,________(2)小雪设计的活动内容十分丰富,但是有一项不妥,指出并改正。
活动________不妥,可改为________(人生大舞台)(3)根据情境,将人物对话补充完整。
爸爸:小雪,这次月考结束了,爸爸打算带你出去放松一下!小雪欢呼:太好了!①________爸爸笑笑:你不是喜欢漫威漫画吗?《复仇者联盟4》正在热映呢,周六晚上我们去看吧!小雪颇有为难之色:我是很想看《复联4》啊,但是我听戏曲课的老师说,周六晚19:30《国韵芳华——中国传统戏曲<牡丹亭>》将在重庆大剧院进行最后一场展演,能够现场去感受的机会太难得了,我有点纠结。
爸爸轻轻拍了拍小雪的肩膀:②________小雪:姜果然还是老的辣!谢谢爸爸为我指点迷津,那我们现在赶紧买票吧!下次戏曲课,我就可以有新素材跟老师和同学交流啦!【答案】(1)中华国粹传经典(2)活动(三);川剧变脸类别资料收集整理/黄梅戏戏曲发展史板报评比(3)①爸爸打算如何带我去放松啊?;②看来小雪现在是个戏曲迷了呢!既然《牡丹亭》是最后一场了,错过了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亲临现场【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改写宣传标语。
按照对仗要求,“传统戏曲”是偏正短语,“学习国粹”是动宾短语,不符合对仗要求,故将“学习国粹”改为“中华国粹”;“进校园”是动宾短语,“真经典”是偏正短语,不符合对仗要求,故将“真经典”改为“传经典”或“诵经典”。
(2)本题考查对活动内容的辨析,辨析的标准就是看设计的活动内容能否体现“戏曲进校园”的主题。
川江号子是起源于四川、重庆一带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不属于中国传统戏曲,故活动(三)不妥当,可改为中国传统戏曲中其中的一种活动都可。
如评剧资料的收集整理,秦腔的音乐专辑欣赏。
(3)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与连贯。
①空:上句“爸爸打算带你出去放松一下!”表明了爸爸的目的;下句“你不是喜欢漫威漫画吗?”是爸爸说出放松的方式;故中间小雪的问话就应该是问如何放松,所以问话可拟为:“爸爸打算如何(怎样)带我去放松啊?”②空:上句写小雪既想看《复联4》,但周六晚的《国韵芳华——中国传统戏曲<牡丹亭>》将是在重庆大剧院进行的最后一场展演,能够现场去感受的机会太难得,所以小雪在纠结之中;下句的“谢谢爸爸为我指点迷津”,“下次戏曲课,我就可以有新素材跟老师和同学交流啦!”表明爸爸劝说小雪去看戏曲已经成功。
故中间爸爸的话语就应该是围绕劝小雪去看戏曲展开,所以爸爸的话语可拟写为:“小雪,周六晚的《牡丹亭》是在重庆的最后一场了,能够现场去感受的机会太难得,错过了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机会亲临现场观看了;而《复联4》还要热映一段时间,所以先去看戏曲,下周末咱们再去看《复联4》,这样安排是最好的,你觉得呢?”故答案为:⑴中华国粹传经典;⑵活动(三);川剧变脸类别资料收集整理/黄梅戏戏曲发展史板报评比;⑶①爸爸打算如何带我去放松啊?②看来小雪现在是个戏曲迷了呢!既然《牡丹亭》是最后一场了,错过了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亲临现场。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句式结构及对仗的分析运用能力。
解答时,结合题干所给示例,提取其句式结构,恰当组织语言,对仗工整即可;⑵本题考查活动内容的修改。
影视剧有修改。
熟悉内容是答题关键;⑶本题考查根据情境的设计补全对话的能力。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根据上下文意思作答即可,注意内容要与《牡丹亭》等传统戏曲相关。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季节上的隆冬将尽,但严寒还将在此驻防三两个月。
远不是秋高气爽时节的míng mèi,这一个风云变幻的季节里,气势磅礴的密云接踵而至又匆匆离开,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难得在云遮雾嶂中一现尊容。
冰山是琼瑶仙境,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
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liè wén,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1)给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míng mèi________________liè wén________________磅礴熠熠________皱褶(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选段中“接踵而至”的意思是:________;“踵”的意思是:________。
(4)选段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隆冬将尽时各拉丹冬主峰的美。
【答案】(1)明媚;páng bó;yì;裂纹;zhě(2)雾嶂;雾障(3)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脚后跟(4)比喻【解析】【分析】⑴仔细把握句子的意思,根据前后内容和拼音确定词语,仔细区别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字形,正确规范地写出词语。
注意“明媚、裂纹”的偏旁部首,“褶”的读音是zhě。
⑵仔细辨析字形的细微差别,在组词造句中找出差别。
“幛”为幛子,即题上语句的整幅绸布,用做祝贺或吊唁的礼物,如喜幛、挽幛等;“障”的本义为阻隔、遮挡,引申为用来阻隔、遮挡的东西,如障碍、路障、屏障等;“嶂”指直立的山峰,如层峦叠嶂。
⑶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一些词语的理解,即通过具体可感的词语进行换词,可以让大体明白词语的含义。
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人接连而来或事情持续发生。
踵:脚后跟;接踵:足跟与足尖相接。
⑷“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冰山是琼瑶仙境、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等语句主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增强表达效果。
故答案为:⑴① 明媚;② páng bó ;③ yì ;④ 裂纹;⑤ zhě⑵① 雾嶂;② 雾障⑶① 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② 脚后跟⑷比喻【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正确书写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字音字形题目,注意多音字,同音字,音形近似字,仔细辨析字音和字形的细微差别。
难度大,涉及的知识点多,属于易错题目。
可以从词性、意义、用法辨别读音。
⑵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字形题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⑶本题考查理解词义。
答题时应注意,联系上下文应该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来理解,联系上下文字找出其正确解释;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有些词语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⑷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
答题时应注意,牢记常用和特殊修辞方法的形式和作用,根据用词、句式特点、语气等要素判断。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生活像五采缤纷的万花筒:有时是瑰丽多姿的山峰,有时是雪浪飞jiàn的江河,有时是泥泞没膝的沼泽,有时是百花盛开的原野。
生活有阳关大道,也有羊肠小径;水路有九道弯,山道有十八盘。
生活,既有顺境,又有逆境,但对于奋斗者而言,生活总是美好的。
(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瑰丽________ 飞jiàn________ 逆境________(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是________(4)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
对于奋斗者而言,生活总是美好的。
________【答案】(1)guī;溅;nì(2)五采缤纷;五彩缤纷(3)排比(4)对于奋斗者而言,生活难道不总是美好的吗?【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
要特别注意“瑰丽”的声调。
(2)本题考查字形。
“五彩”形容各种颜色,所以是“彩色”的“彩”。
(3)本题考查修辞。
四个“有时是”,结构相同,构成排比句。
(4)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否定的反问表达肯定的意思,原句是个肯定句,所以这个句子改成反问句得用否定形式。
即:生活难道不总是美好的吗?故答案为:⑴guī;溅;nì;⑵五采缤纷;五彩缤纷;⑶排比;⑷对于奋斗者而言,生活难道不总是美好的吗?【点评】⑴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正确的书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义形,弄清字义,要适当拓宽阅读范围,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注意字的偏旁部首,要正确书写;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⑶本题考查修辞的辨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词语的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⑷本题考查句式的转换。
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在句首添加反问词,并将肯定(或否定)词改为否定(或肯定)词,并在句末添加“吗”与问号即可。
4.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它从汨罗江的波涛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rǎn ()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中华大地的每一条河川都回荡着zhèn()聋发聩的呐喊,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ɡèn()古不变的艾香。
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发出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铮铮誓言。
在想到诗人的江畔行吟时,我更感动于他的《九歌》;________;__________;更能以敬佩的心情看待他那些极浪漫极抒情的诗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