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营指标统计办法

运营指标统计办法

附件:
调度指挥中心运营指标统计办法
(试行)
市地铁运营调度指挥中心
目录
总则 (2)
一、编制依据 (3)
二、适用围 (3)
三、运营指标统计 (3)
(一)列车运行指标 (3)
(二)列车调整指标 (8)
(三)电量统计指标 (10)
(四)施工指标 (10)
四、统计说明 (11)
总则
为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运营情况,满足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需要,提升调度指挥中心管理与服务的规化和科学化水平,特制定《调度指挥中心运营指标统计办法(试行)》。

本办法参照《市地下铁道行车调度工作规则(试行)》、《市轨道交通路网运营指标统计办法》、《CoMET(国际地铁联合会)KPI手册》的要求,确定了指标的基本概念,规了调度指挥中心运营指标统计办法。

一、编制依据
(一)《市地下铁道行车调度工作规则(试行)》
(二)《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运营指标体系》
(三)《CoMET(国际地铁联合会)KPI手册》
二、适用围
本办法适用于调度指挥中心相关运营指标的统计和管理。

三、运营指标统计
(一)列车运行指标
1.计划开行列数
定义:计划运行图规定开行的载客列车与回空列车数。

单位:列
注:公司对计划运行图进行的临时调整,调整后的开行列数,统计为计划开行列数。

2.实际开行列数
定义:计划运行图中实际开行的除调试列车以外的列车数。

单位:列
3.运行图兑现率
定义:实际开行列数与计划开行列数的比值。

计算公式:
%100⨯=计划开行列数
实际开行列数运行图兑现率 4. 列车晚点列数
定义:计划开行列车在始发站出发或到达终到站的时刻与计划运行图规定时刻相比大于等于某一阀值均统计为晚点。

分为始发晚点和到达晚点。

单位:列
注:
(1) 晚点阀值为1分钟、2分钟和5分钟;
(2) 晚点列车按原因进行分类统计,具体分类原则见统计说明;
(3) 始发晚点,但其全程运行时间未超过计划运行图规定的全程运行时分的晚点列车,为假正点列车,不统计到达晚点。

当列车到达晚点时间大于始发晚点时间时,该车次统计入到达晚点列数,并根据“差值”进行晚点阀值的分类统计;
(4) 对于中途退出运营的列车,按其退出运营的车站作为终到站统计晚点;
(5) 根据运营需要改晚发出的计划列车不统计晚点列数;
(6) 临时加开的各种列车所影响的晚点记为影响。

5. 列车正点率
定义:实际开行列车中正点列数与实际开行列数的比值。

计算公式:
%1002
2⨯⨯-⨯=实际开行列数始发到达晚点列数之和实际开行列数列车正点率 6. 列车始发正点率
定义:实际开行列车中始发正点列车数与实际开行列数的比值。

计算公式:
100%实际开行列数晚点列数始实际开行列数正点列车⨯-=发率始发
7. 列车到达正点率
定义:实际开行列车中到达正点列车数与实际开行列数的比值。

计算公式:
%100⨯-=实际开行列数
到达晚点列数实际开行列数列车到达正点率 8. 线路列车晚点总时长(CoMET 指标)
定义: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晚点达到5分的首次列车晚点实际时间的总和。

单位:小时
注:同一事件,其他列车不记录时长。

9. 列车延误事件
定义:计划开行列车在全程或车站延误时间大于或等于某一阀值时,记为列车延误事件。

单位:件
注:
(1) 统计阀值分为:5分(含)-14分、15分(含)-29分、30分(含)及以上;
(2) 同一原因引起的多个5分及其以上延误,只记1次延
误事件。

(3)列车延误事件按原因进行分类统计,具体分类原则见统计说明。

10.临客开行列数
定义:开行计划运行图以外的载客列车数。

单位:列
11.停运列车数
定义:计划运行图中未开行的载客列车、回空列车数。

单位:列
注:停运列车按原因进行分类统计,具体分类原则见统计说明。

12.回空列车开行列数
定义:开行计划运行图以外的回空列车数。

单位:列
注:中途清人的列车变更回空车次后,不统计回空列车。

13.救援列车开行列数
定义:开行用于救援作业的列车数。

单位:列
注:施工列车救援时,不统计救援列数。

14.调试列车开行列数
定义:开行用于进行调试、试验作业的电客车列数。

单位:列
15.施工列车开行列数
定义:为配合施工作业开行的轨道车列数。

单位:列
注:
(1)施工列车按实际开行车次数统计;同一施工列车按车次运行又在某一区段封锁区间运行时按实际开行车次数统计;
(2)施工列车未按车次运行,只在封锁区间运行时按两列统计。

16.通过列数
定义:计划运行图中规定在站停车,根据调度命令未在车站停车办理乘降作业的载客列车数。

单位:列
注:
(1)同一列车两次及其以上执行通过命令时,按一列进行统计;
(2)由于重大活动或车站施工等原因封站,所采取通过措施的列车数不做统计;
(3)始发站放空的列车不统计为通过列数;
(4)临时加开的载客列车的通过不做统计;
(5)通过列车按照原因进行分类统计,具体分类原则见统计说明。

17.列车通过率
定义:通过列数与实际开行列数的比值。

计算公式:
%100⨯=实际开行列数
通过列数列车通过率 18. 列车运营公里
定义:为运营业务在运营线路上空车行驶和载客行驶的全部里 程。

单位:车公里
注:
(1) 空驶的里程包括两端折返线的里程、车辆段(场)联络 线的里程或正线空驶里程;
(2) 载客里程为载客列车始发站至终到站之间的行驶里程。

计算公式:
列车运营公里=线路空驶里程+线路载客里程
19. 列车走行公里
定义:运营车辆所行驶的全部里程。

单位:车公里
计算公式:
列车走行公里=运营里程+车辆段(场)运行里程+正线调试里程+救援里程+列车清人后的行驶里程
注:“列车运营公里”与“列车走行公里”由运营分公司计算,调度指挥中心值班室负责记录。

(二) 列车调整指标
1. 列车掉线
定义:凡因车辆及乘务原因,致使列车未完成计划运行图或运行方案所规定的任务,造成下列情况之一:
(1)始发站放空回段时;
(2)列车清人放空回段时;
(3)请求救援,开行救援列车回段时;
(4)列车晚点,虽经调度员采取通过、换表等调整措施后,仍不能正点运行,而被调度员命令回段时;
(5)由于车辆故障,造成列车由小站台退回库时;
(6)由于乘务或车辆原因造成列车未按计划运行图或运输
方案规定的时刻出库造成停运时。

单位:列
2.列车调表
定义:行车调度员根据运营需要而使列车变更运行交路记为列车调表。

单位:个
3.列车清人
定义:载客列车因各种原因,未在计划运行图或运输计划规定的本车次终点站,发布调度命令将乘客由车厢清出的情况。

单位:列
注:
(1)环状运行的线路、线路终点站为站前折返同侧乘降的线路,列车在本车次终点站进站开门前已发布完清人命令的不统计清人;
(2) 清人后担当救援的列车计入清人列次;
(3) 同一列车两次或多次清人按一列统计。

4. 列车缺线
定义:由于车辆段或乘务原因,未按照计划运行图要求准时出段投入运营造成停运时。

单位:列
(三) 电量统计指标
1. 线路牵引电量
定义:运营车辆在线路上运行所消耗的电能。

单位:度
注:包含车辆段(停车场)的牵引耗电。

2. 线路用电量
定义:线路所消耗的全部电能。

单位:度
(四) 施工指标
1. 施工作业兑现率
定义:线路实际进行的施工作业数量与计划施工作业数量的比值。

计算公式:
2. 计表作业兑现率 定义:线路实际进行的计表作业数量与计划计表作业数量的比⨯ = 计划施工作业数
施工作业兑现率 100 实际施工作业数 %
值。

计算公式:
注:各项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四、 统计说明
1. 影响运营的事件分类:
发生列车晚点、停运、通过、清人、延误等事件时,按照车辆、信号、上人、线路、屏蔽门、供电、其他原因进行分类统计。

(1) 车辆原因:由于车辆故障本车记为车辆故障,其影响记为车辆故障影响;
(2) 信号原因:在信号故障时间经过故障点的计划列车记为信号故障,其影响记为信号故障影响;
(3) 上人原因:由于乘客原因记为上人,其影响记为上人影响;
(4) 线路原因:在线路故障时间经过故障点的计划列车记为线路故障,其影响记为线路影响;
(5) 屏蔽门原因:在屏蔽门故障时间经过故障点的计划列车记为屏蔽门故障,其影响记为屏蔽门影响;
(6) 供电原因:在供电系统故障时间经过故障点的计划列车记为供电故障,其影响记为供电影响;
%
100 ⨯ = 计划计表作业数 实际计表作业数
计表作业兑现率
(7)其他原因:上述以外的原因本车记为其他,其影响记为其他影响。

2.统计周期:
(1)本日列车运行的各项指标统计周期为:前一日末班车到段至本日末班车到段;
(2)施工、计表作业以及配合施工开行的各种列车统计周期为:施工、计表计划批复的执行日期;
(3)设备、设施故障统计时限为:每日0:00-24: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