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制作》实验指导书一、课程简介
《广播电视编辑和制作》实验课程是继《电视摄像基础》课程之后而开设的实验课程,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是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它主要讲授广播电视节目摄像的艺术,并通过实际操作摄像机让学生掌握新闻素材的拍摄方法,把握好镜头的时空感,要求我们能拍摄一部完整影视作品的所有素材,以符合后继课程《广播电视编辑和制作实务》课程的需要。
剧本名称和小组成员,导演特别注明。
然后写故事梗概和导演阐述。
二、实验项目设置
序号实验项目
名称
内容提要
实
验
学
时
每
组
人
数
实验
属性
实
验
者
实验
要求
实验一新闻素材
拍摄
掌握新闻素材的一般拍摄规律
和注意事项,注意固定镜头和运
动镜头,综合运动镜头的拍摄
4 30 设计
本
科
生
必做
实验二“光、声元
素”练习
掌握现场布光的各种方法,同期
声的采集方法,声音和画面的配
合规律
2 30 设计
本
科
生
必做
实验三建立镜头
时间感练
习
掌握镜头之间的时间关系,拍摄
实际时间和心理时间不一致的
镜头组
2 30 设计
本
科
生
必做
实验四建立镜头
空间感练
习
掌握镜头之间的空间关系,练习
拍摄开放空间和封闭空间的镜
头组
2 30 设计
本
科
生
必做
实验五剧本拍摄拍摄一部影视作品所需的所有
素材,这些素材必须符合摄像的
技术和艺术要求
8 30
综合
设计
本
科
生
必做
实验六记录片拍
摄
掌握记录片的基本拍摄方法,自
选主题,拍摄一部记录片所需的
所有素材
8 30
综合
设计
本
科
生
选做
三、具体实验环节
实验项目一:新闻素材拍摄
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新闻素材的一般拍摄规律和注意事项;
2、掌握用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综合运动镜头相结合的手段来拍摄新闻素材。
实验器材:摄像机,摄像机电池,三脚架,录像带,采访话筒
实验内容和步骤:根据实验目的及要求衍生出来的实验内容及步骤,拍摄内容、拍摄地点。
如拍摄新闻的类型、拍摄镜头的地点、内容(详细记录所拍内容:如①校园新闻②体育新闻③两人激烈的争论;自己设计的拍摄计划完成情况。
)(完成所有根据实验目的及要求衍生出来的实验内容及步骤,要把那几条用几句话先简要交代,然后再用下面的内容!)
1、按照分组情况,每组每人确定一个选题,轮换拍摄,完成影片;
2、拍摄一条新闻篇,内容自行决定,主要是了解掌握不同镜头类型在新闻片拍摄中的具体使用;
3、将拍摄的内容用分镜头剧本的形式写下来。
注意事项:
1、必须爱护实验设备,开关和按钮的使用切忌用力过猛,以免损坏设备;
2、听从实验老师安排,按时领取和归还设备。
发生故障要立即报告,不得隐瞒;
3、拍摄镜头时要特别注意安全,乘车、走路、下楼也要注意脚下,避免人身和设备出现意外。
实验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拍摄如何紧扣电视新闻的特点;难点是如何拍摄“三种运动”的新闻镜头。
实验项目二:“光、声元素”练习
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现场布光的各种方法,同期声的采集方法,声音和画面的配合规律。
实验器材:摄像机,摄像机电池,三脚架,录像带,新闻灯,拾音话筒
实验内容和步骤:
1、三点布光、五点布光的实验步骤;
2、不同光线的不同效果镜头的拍摄(自己设计,写下来);
3、声音的采集实验方法;
4、拍摄声音和画面配合的镜头组(自己设计,每人都不一样);
摄像布光的基本程序:确定摄象机拍摄的机位及机位运动的路线;确立主光的光位,对被摄体做初步造型;配以辅助光来弥补主光不足,进一步完善被摄体的造型;为了区别主体和背景,增强被摄体的空间感可运用轮廓光勾画被摄体的轮廓和线条;根据现场光线条件,使用环境光交代背景空间,进一步突出和烘托被摄主体;如被摄体某个局部比理想或特点不突出,可用修饰光、眼神光作修饰性照明。
三点布光:三点布光是指人物照明的主光、辅助光和轮廓光处理。
这三种光线共同形成对人物照明的一个较完整的光线效果,是人物照明的基本方法。
主光是现场环境中人物的主要塑型光,着重表现好人物的外型特点和脸部特征。
辅助光可柔化人物身上和脸上的阴影,形成丰富的影调层次,也可以表现某种特定的光线特征。
轮廓光把前景中的主体人物从背景环境中区分开,它可以勾画人物的轮廓线条,揭示人物所处的位置。
三点布光的三种光线是从三个不同方向投射人物的,处理得当可以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
正确运用三点布光,当人物运动方向变化时,也能全面的表现人物形象。
不同采光条件下的镜头拍摄:
(1)室内自然光拍摄:可以直接拍摄、补光拍摄和混合光拍摄。
(2)直接拍摄时,摄象机镜头要尽量避开强光窗口,运用运动镜头时最好用手动光圈;在室内光线色温较高的地方调整白平衡。
(3)混合光拍摄时,要按拍摄方向和景别调整白平衡,每变换一次拍摄方向和角度时都调整一次白平衡;尽量少用或不用摇、移等拍摄方向和角度变化大的运动镜头。
实验的重点和难点:难点是如何掌握声音和画面的配合规律。
实验项目三:镜头“时间”练习
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电影电视三种时间的概念,并在实验中加以实践;掌握镜头之间的时间关系,拍摄实际时间和心理时间不一致的镜头组。
实验器材:摄像机,摄像机电池,三脚架,录像带,新闻灯,拾音话筒
实验内容和步骤:拍摄三种时间不同步的镜头组(自己设计,每人都不一样)
实验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掌握播映、叙述和心理三种时间;难点是拍摄实际时间和心理时间不一致的镜头组。
实验项目四:镜头“空间”练习
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画内空间和画外空间的关系;掌握看得见的空间和看不见的空间安排;掌握镜头之间的空间关系,练习拍摄开放空间和封闭空间的镜头组。
实验器材:摄像机,摄像机电池,三脚架,录像带,新闻灯,拾音话筒。
实验内容和步骤:
1、拍摄无限空间的镜头组(自己设计,每人都不一样);
2、拍摄在一个画面内设计多个空间的镜头(写下来);
实验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掌握看得见的空间和看不见的空间安排;难点是掌握画内空间和画外空间的关系。
实验项目五:剧本拍摄
实验目的和要求:根据剧本提供的整体拍摄方案,拍摄素材。
剧本是整个电视节目制作流程的总纲。
实验器材:摄像机,摄像机电池,三脚架,录像带,新闻灯,拾音话筒
实验内容和步骤:
1、写下剧组成员分工;
2、分场剧本撰写(不能粘贴,写下来。
然后将拍摄计划定为三次,即第八周到第十周,每次拍哪几场,人物是那些,演员是那些,地点在哪儿);
3、分镜头剧本撰写。
实验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拍摄素材的完整性;难点是如何理论联系实际,拍出有创意的场景:
四、实验参考教材
1、《电视编辑学》,任远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12月第一版
2、《电视剪辑艺术》,姚争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第一版
3、《电视节目编辑技巧》,黄匡宇等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一版
4、《电视节目制作》,张印平、谢毅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
5、《电视制作基础》,赫伯特·泽特尔著,陈犀禾译,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第一版
6、《电影和电视制作》,林恩·格罗斯、拉里·沃德著,华夏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
7、《电视制作大全》,(美)艾伦·沃策尔著,林作坚、罗德寿、李勋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1月第一版
8、《电视现场制作和编辑》,(美)罗纳德 J·康姆潘西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