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列出“模板”。
(见下面的常见模板)(3)仔细“筛选”。
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
(4)酝酿“语言”。
“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5)书写答案。
“地理语言(避免大白话)”、“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
地理主观题答题思路第一章:地形地势、地貌1、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①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所属温度带;②海陆位置(位于某某大陆的什么方位,什么方位临什么大洋或海);③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④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⑤经济和军事位置;⑥相对位置(什么方位与某某接壤/相邻/隔海相望、相邻经济发达区)。
2、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①地形总体特征;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②地势起伏(大、小);③地势特征(哪里高哪里低);④海岸线长短曲折;⑤特殊的地貌(喀斯特地貌、火山地貌等)3、描述某地的地势特点:哪里高,哪里低。
或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4、某地地形分布特点:地形总体分布特点,描述哪个方位是什么地形。
5、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①等高线的分布(看等高线的数值、延伸、疏密、弯曲、闭合、重叠)②河流流向(从海拔较高处流向较低处)③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6、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②云贵高原:崎岖不平③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④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⑤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7、海岸线进退的原因:1)、地壳运动(抬升,海岸线向外延伸;地壳下沉,海岸线后退)2)、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淹没海岸线,海岸线倒退。
3)、河流输沙量:输沙量增大,海岸线向海洋延伸;输沙量减小,海岸线向外延伸速度变慢甚至倒退。
4)、风、海浪:风大海浪作用强基岩海岸以海浪侵蚀作用为主,海岸线倒退;砂质海岸以海浪堆积作用为主,淤泥质海岸以陆地径流堆积作用为主,海岸线向外延伸。
5)、人类活动(海岸植被的破坏、上游修建水坝等)8、三角洲形成的条件(1)输沙量,为流水沉积提供物质保障。
(植被覆盖率;流程长,途径平原、盆地湿地等泥沙沉积)(2)入海口附近河段底部坡度小,利于降低河流速度,促进河流泥沙沉积。
(3)波浪和潮流的侵蚀、搬运作用弱,与河流泥沙沉积对抗作用弱。
例黄河三角洲:黄土高原上,黄土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相对较低,千沟万壑,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导致其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输送到黄河;黄河入海口底部坡度较小,流速较慢;入海口外的海滨区水较浅,波浪和潮流的侵蚀、搬运作用弱,黄河入海的泥沙中约有40%在河口附近沉积。
逆向思维:并不是所有的外流河都能够形成典型的三角洲。
如:非洲的刚果河最终注入大西洋,但却没有形成典型的三角洲。
这是为什么呢?其一,刚果河入海的泥沙量较少。
在刚果河流域中,大多数地区全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较高,流域输送到河流的泥沙量较少;该流域中的刚果盆地所占流域面积比重大,刚果盆地大部分地区地势相对平坦,水土流失较轻微,而且境内多数河段落差小、水流速度较慢,利于河流泥沙就地沉积,从而,可输送到下游入海口的泥沙量很少。
其二,入海口附近,地势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泥沙不易沉积。
综上所述,刚果河入海口未能形成典型的三角洲。
9、河流冲积扇的形成条件1)、造山运动:导致母岩区剥蚀作用的增强和河流能量的提高,碎屑物质的大量搬运造成了大型冲积扇的形成。
2)、干旱或半干旱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提供形成冲积扇的碎屑物质。
3)、地形坡度的突变:因其突然变缓,使得山区河流流速骤减,使碎屑物质沿山麓大量沉积。
4)、长期相对沉降的构造条件;有利于冲积扇的保存。
10、地质作用分析:内力+外力1).内力作用:地壳运动(拉伸、挤压)、岩浆活动(火山)、变质作用等三个方面2).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例:(1)流水的侵蚀: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河流峡谷(V 形谷如三峡)、瀑布、丹霞地貌(广东)。
(2)水对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的溶蚀和侵蚀作用:喀斯特地貌(桂、贵、云)。
(3)流水的冲积(堆积或沉积)作用:河漫滩平原、洪积冲积扇和三角洲平原和崇明岛(冲积岛)(4)风力的侵蚀作用: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城堡、戈壁、雅丹地貌(西北新疆)。
(5)风力的沉积作用:沙丘(沙漠)、黄土高原。
11、地形对其他要素的影响填海造陆的条件:(1)丰富的沙源、浅海区域、流速慢,风浪小(2)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土地需求量增加。
填海造陆的影响:有利——增加土地面积要相信自己!我能行!我最棒!高考加油!不利——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面积减少、海水自净能力下降,污染加剧、海岸侵蚀严重、排水不畅,洪涝增加。
第二章:气候1.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分析1.纬度高低(决定因素)。
具体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地势。
阴坡气温低,阳坡气温高,气温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3.海陆位置:距海远,大陆性强;距海近,海洋性强。
夏季(陆高海底)、冬季(陆低海高);4.洋流。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大气环流和天气状况。
(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2.等温线弯曲与闭合的成因分析(1)等温线弯曲的成因分析①陆地上一般考虑山脉或谷地。
等温线穿过山地时一般向气温高的方向凸出,穿过谷地时,一般向气温低的方向凸出。
(凸高为低,凸低为高)②海洋上一般考虑洋流。
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③等温线的弯曲还可能与海陆分布有关。
1月份同纬度的陆地等温线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凸;7月份,同纬度的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凸,海洋上向南凸。
(即“一陆南,七陆北;一海北,七海南”)。
(2)等温线闭合的成因分析(高、低温中心)①低温中心:低温中心一般与地形有关,山地一般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盆地在冬季时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山脉冬季风的迎风坡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
②高温中心:一般地势较低的盆地往往成为高温中心;城市也往往是高温中心(热岛效应)。
3、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天气情况及地表性质等有关。
①纬度: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②天气: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③海陆: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
④海拔: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⑤植被: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的日较差比裸地小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或称气温年振幅。
其大小与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
①纬度: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
原因: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②海陆:离海越远,年较差越大。
原因: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
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③地形:高地小于凹地、谷地,海拔愈高年较差愈小。
如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与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小。
这是因为:青藏高原属于中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气温不太高;冬季因纬度低,地势高,寒冷的冬季风影响弱,气温不太低。
④天气:晴天多的地区气温年较差大于阴雨天多的地区,如新疆比同纬度的沿海地区的年较差大。
⑤植被: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的年较差比裸地的年较差小。
4、降水多少的影响因素分析:①大气环流因素——决定降水多少的因素季风控制区夏秋季多,冬春季少;副高控制区降水稀少,如伏旱天气、热带沙漠气候区、地中海气候的夏干;赤道低压带控制区降水丰沛;西风带降水多,信风带降水少。
(要注意风的来向:迎岸风往往多雨;离岸风则少雨)②天气系统因素——低压中心和低压槽部位降水多,高压中心和高压脊部位降水少;锋面控制降水多,如梅雨、贵阳冬雨、北方夏季暴雨;气旋过境降水多,如西欧冬季、东北和江南春季;反气旋过境降水少,如伏旱;台风过境降水多。
③洋流因素:沿海暖流流经区降水多;沿海寒流流经区降水少。
④海陆位置:一般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⑤地形地势:暖湿气流在山脉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焚风效应)。
⑥人类活动:城市雨岛效应**降水形成条件5、某地的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进行描述分析角度答题模板气温气温的高低、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终年炎热(或寒冷);终年温和;四季如春;夏季炎热(或凉爽),冬季寒冷(或温暖、温和);最热月(或最冷月)的气温;气温年较差大(或小);气温日较差大(或小)降水降水量的多少、降水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降水丰沛(或稀少),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或不均匀),降水集中在夏季(或冬季),雨热同期,有明显的旱、雨两季之分(干季、湿季之分),降水年际变化大(或小)比较两地气候特点:②气温(最低月气温,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②降水(降水量总量大小,季节分配情况及雨季长短);③风力大小;④光照强弱,昼夜温差大小,蒸发强弱,大陆性(海洋性)。
*西风带的风力夏季弱冬季强:(可用于解释我国冬季风比夏季风强的原因之一)因为冬季高低纬度间的温差大,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夏季反之。
6、大陆性气候的特征:①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
②降水少。
③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7海洋性气候特征:①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小,冬暖夏凉。
②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年际变化小。
8、焚风效应概念: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而变得干热的一种地方性风。
在高压区,空气下沉也可产生焚风。
形成条件:山地背风坡;大气环流:气流下沉影响因素:正相关(垂直高差、地面温差)、负相关(空气湿度、植被覆盖率、降水量);产生影响:*消极方面:(1)果木和农作物干枯,降低产量,使森林和和村镇的火灾蔓延并造成损失;(2)在高山地区可大量融雪,造成上游河谷洪水泛滥;有时能引起雪崩;(3)地形适宜,强劲的焚风又可造成局部风灾,刮走山间农舍屋顶,吹倒庄稼,拔起树木,伤害森林,甚至使湖泊水面上的船只发生事故。
(4)人会出现不适症状,如疲倦、抑郁、头痛、脾气暴躁、心悸和浮肿等。
*积极方面:(1)增加热量,促进农作物早熟;(2)加速积雪融化,增加土壤水分。
9、雾、霜的影响因素:(1).湿度(河流湖泊附近、水库附近);(2).地形(低洼地、山坳里);(3)尘埃(道路边、市区内、建筑工地、矿区)(4)冷却(辐射冷却、寒流上空、暖空气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团、锋面逆温、地形逆温)(5)气象条件(无风或微风、对流弱,大气稳定,气流下沉)10、风力的影响因素:风的特征:风速、风向、稳定性、风能、变化情况等风力大小的影响因素:(1).气压梯度力大小;(在风带、锋面处、峡谷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冬春季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大,西北风强,降水少)(2).距高压中心远近;(3).摩擦力大小(地面平坦开阔、海面上);(4).植被多少;(5).地形(山谷口的狭管效应、高原上起伏和缓风力大)11、为什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它地区相比,向北推进了5----6个纬度?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北有大山阻挡,谷口向南,形成巨大的暖湿气流通道;②夏半年,强大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暖湿气流,深入大峡谷内部,使峡谷底部等温线与同纬度相比明显向北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