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年居住区环境设计解析

老年居住区环境设计解析

老年居住区环境设计解析
作者:赵晓静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7期
[摘要]在高科技发展需要高思维、高情感的信息时代,其实老人更需要有富有精神情感的人文环境,以求加强联系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这就要求我们的居住区要成为具有人文关怀和精神感召力的人性化家园,使老年人生活有一个可以放松、娱乐,可以互相关怀,互相交流感情的“家”。

[关键词]老年人居住环境老年社区交流空间绿化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们从老年人和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看,他们从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社会工作者成为现在需要社会供养的闲暇人员。

而在现代社会中,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信息与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必须通过信息与社会的沟通来争取社会投资,这就要求老年人必须提高社会沟通和人际交往的能力,走出家庭的“围城”,发挥老年人的社会优势,主动地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加强与社区、家庭以及社会各界的联系,并利用其丰富的生活经验优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为社会减轻负担,履行自己对社会应尽的义务。

因此我们的居住环境设计也应该从人类居住的行为模式上来看。

我们还是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其实老年人是非常愿意去和他们的邻近群体去交往的,因为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他们都面临着子女不在身边的孤独感,所以我们必须去创造一种能够促进人们之间的交往的居住环境。

所以,建筑的追求不应该仅仅是物质标准的硬件与管理服务的软件,更在于创造一种美妙的生活方式,一种引领未来的生活方式。

近年来,在居住的基本条件被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对社区的配套建设、社区文化、房屋的构造、社区环境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现代社会人际间转播方式的巨大转变,促成了全新的社会生活方式。

现代性带来了个体的自主性,由此也带来了对日常生活的关注。

为让广大城乡居民在更舒适、更优美、更健康的环境中安居乐业,居住区环境景观应坚持以下原则:
1.利于老年人交往。

赋予环境景观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通过美化生活环境,体现老年社区文化,促进人际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设,并提倡老年人公共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

2.符合老年人经济现状。

顺应老年人节约心理及其经济状况,注重节能、节材,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资源。

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并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达到优良的性价比。

3.改善生态环境。

应尽量保持现存的良好生态环境,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态环境。

提倡将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去,利于老年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4.坚持
地域性原则。

应体现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避免盲目移植。

5.坚持历史性原则。

要尊重历史,保护和利用历史性景观,对于历史保护地区的住区景观设计,更要注重整体的协调统一,做到保留在先,改造在后。

居住环境设计不仅仅是自己舒服,从大的范围上来看,它们的居住环境也是其这推动作有能够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去设计居住环境的时间一点光要从整体体上来考虑,从居住人群的特性考虑,要使得社区建设适合整个区域内居住者的生活和工作,养老。

我们来看我们现在居住者对居住环境的要求,生活在现代城市的钢筋混凝土环境中的人,越来越渴望“诗意的栖居”。

居住环境设计要不断地深化“以人为本”,满足人们“与自然共生”和对自然与生态的迫切要求,改进人与自然的关系,创造人与自然相“融合”的亲切的人性空间。

而一些城市在居住环境设计中,由于商业竞争的需要和开发理念的偏颇,开发商普遍抱着求新、求快、求超越的心态,盲目追求硬质景观堆砌出的磅礴气势,或是以抽象构图形成的视觉冲击,使得居住环境景观设计失去了应有的准则,过多地服从于市场价值取向,陷入华而不实的误区,形成了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

因此我们在做居住环境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老年人的户外休闲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变化都使他们对所居住的环境有许多特殊的要求,老年人的各种机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退化,感觉能力、观察能力、行动能力等逐渐下降或丧失,因此老年人的行为空间和环境设施须补偿他们各种能力的降低,并应维护和锻炼老年人尚存的生活能力。

在种情况下住宅区的环境必须有适合老年人健身、娱乐、休闲、交往的户外活动场所和适于他们散步消遣的空间。

老年人更需要热闹的、有生活氛围,并能直接得到许多社会信息、便于到达和自然聚集的场所:他们在户外的活动绝大部分是一种社会性、集体性的活动。

所以针对老年人的户外休闲环境设计,不能只考虑环境优美,更要从老年人的心理要求的行为特征出发,创造一种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融为一体的户外环境。

2.老年社区绿化
绿化不仅在生态平衡、游玩观赏等方面有其重要意义,而且随着人口的增加,空气污染的程度愈趋严重,老年人居住在压抑、闭塞、公共空间越来越小的环境里,使得老年人的孤独感,被遗弃感加重。

所以,老年人与自然的纽带应该成为设计师在设计社区时首要考虑的问题。

在居住区规划时要充分利用老年人可绿化空间,如阳台绿化,垂直绿化,屋顶花园等手法给人造成接近大自然的感觉。

1)环状绿化用绿色植物形成环形绿化,这对建筑物将起到保护做用,使保护对象形成良好的的背景,创造适合老年人休闲、娱乐的环境,增加建筑物与环境的协调性,所以,建好绿化环带、林荫带、引导树林等带形空间才能使公共绿地达到更高的水平
2)庭院绿地室外庭院绿化是居住区的特色、风土人情的展现,对点缀环境满足人们生活习俗要求,形成安静、有趣味风味十足的小环境具有特别意义。

老年人喜欢在茶余饭后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在春日里晒晒太阳,享受难得的阳光,这就是庭院绿化所发挥的作用。

3)立体绿化立体绿化含阳台、平台、屋顶绿化。

立体绿化较好的解决了建筑用地与绿化面积的矛盾,加强建筑物与景观相互结合、相互作用。

可以使老年人生活在绿色的氛围里,与地面建立愉快的视觉联系,同时可避免来自低层部分屋面反射的眩光和太阳的辐射热,具有柔和、丰富的有生命力的效果。

4)水环境。

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也是环境与生态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

在方便、安全、经济、舒适的前提下,根据人们不同的使用要求将水环境与绿化妥善组织,有机构成,从而创造出一个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要求的多维的环境空间。

对于老年人来说环居住境当然是越自然越好,这样才有亲切感,才有归属感,根据老年人所进行的不同类型的活动,如散步、晨练、休憩、交往、读书等而设计出不同的户外活动场所,如散步时一般希望有个线性空间,漫步其中呼吸新鲜的空气,伴随着鸟语花香才会心神舒畅;晨练呢,应该有一块面积适当的铺地,围绕在绿树丛中,舒适的座椅,而交往空间则要有私密性,减少外界干扰,在考虑些遮阳避雨措施就更好了。

总之,在高科技发展需要高思维、高情感的信息时代,其实老人更需要有富有精神情感的人文环境,以求加强联系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这就要求我们的居住区要成为具有人文关怀和精神感召力的人性化家园,使老年人生活有一个可以放松、娱乐,可以互相关怀,互相交流感情的“家”
参考文献
[1]邬沧萍著.社会老年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胡仁禄,马光著.老年居住环境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
[3]陈露晓著.老年人的社会交往心理[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4]胡斌,吕元.依托型城市老龄居住环境构想[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1
[5]刘永黎.住区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研究[J].住宅科技,2009.
[6]吴良铺著.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