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卡尔·曼海姆的意识形态理论:解读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浅析卡尔·曼海姆的意识形态理论:解读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浅析卡尔·曼海姆的意识形态理论——解读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黄娟(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南京210093)摘要: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Karl Mannheim)于1929年完成了他的《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一书。

在书中,曼海姆“概括了一门能对社会生活作出新的和更深刻理解的新学科”,系统地阐述了知识社会学关于意识形态问题的新见解。

本文旨在从《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一书出发,探讨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之间的关系,同时进一步解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意识形态乌托邦曼海姆知识社会学一、引言:问题的提出作为知识社会学思潮的主要代表与奠基者,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Karl Mannheim)于1929年完成了他的《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一书。

从此,曼海姆的名字从此紧紧地与知识社会学联系在一起。

虽然知识社会学的概念最先是由德国哲学家舍勒最先提出的,但在曼海姆那里,知识社会学才真正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人们才真正对知识进行社会学的考察。

在《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中,曼海姆“概括了一门能对社会生活作出新的和更深刻理解的新学科”,他认为,“意识形态这一术语总的说来有两个不同的和可区分的含义特殊含义和总体含义”。

就是说,意识形态分为特殊的含义和总体的含义两种,即曼海姆所谓的意识形态的特殊概念和总体概念。

本文旨在从《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一书出发,探讨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之间的关系,同时进一步解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这既体现了社会研究在历史过程的逐步深化之规律,同时也体现着社会学学者本身对于该问题认识的认识与再反思。

二、核心问题评述:曼海姆的意识形态概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意识形态是社会学界中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

1早在马克思与恩格斯之前,意识形态的概念就已经出现了。

当我们现在再谈到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时,总是“情不自禁”地把其思想渊源与他通过卢卡奇对马克思的继承结合起来。

马克思认为,历史上一切阶级社会的思想体系,都只是当时占支配地位的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并且都只是为了他们自身的阶级利益服务的。

而在曼海姆看来,人类相对于社会现实的思想的扭曲井不只是发生于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也同样存在思想被扭曲的现象,井由此引出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在概念上的分辨。

曼海姆指出,“意识形态”是统治集团的集体无意识,而“乌托邦”则相反,是被统治集团的集体无意识,前者无视社会现实中向未来发展的真实可能性,而后者则无视社会实际存在本身的现实性。

换言之,“意识形态”维护统治集团既得利益者的现在,“乌托邦”则空想被统治者和利益受到侵害者的未来。

他们都同都属于思想意识相对于社会现实存在的扭曲,而且也都是受到人们各自的集体无意识的支配。

从词源的角度看,“意识形态”一词的意思是“观念的科学”。

后来,经过马克思的阐释,“意识形态”被“带入到另一个不同的领域”2,具有“虚假意识”1Krishan Kumar.Ideology and sociology:Reflections on Karl Mannheim’s Ideology and Utopia.Journal of Political Ideologies,Vol.11,No.2(June,2006),pp.169-1812[澳大利亚]安德鲁·文森特.现代政治意识形态.袁久红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6的内涵。

客观地说,曼海姆的“意识形态”概念受到了马克思主义传统中的“虚假意识”思想的影响,他刻意将这种因有限的认知视角而产生的扭曲知识,称为“意识形态”,该词在词义上相当于强调“阶级的意识”。

当然,也正是在阐释“意识形态”本身的过程中,曼海姆看到了这样一类知识分子的存在,即“鉴于他们自诩的独立自主性和各种各样的经历,不仅被要求在一个意识形态所扭曲的政治实践中扮演公正的集体批判角色,而且还应是建立在非相对性的、客观真理之上的科学政治的推动者”3。

曼海姆甚至还强调指出:“能够使这两种角色的扮演切实可行的工具,就是知识社会学:对意识形态与社会规定的优越地位及团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做系统的揭露。

”4因此,进一步说,在曼海姆那里,意识形态以及知识社会学也是与知识分子联系在一起的。

在《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一书中,曼海姆还明确区分了意识形态概念的两种不同含义。

他认为,任何意识形态都带有某种程度的虚假成分,这种虚假成分与该意识形态的倡导者有关,但人们对这种虚假成分的性质及它与意识形态倡导者的关系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既“特殊的意识形态概念”(particular conception of ideology)与“总体的意识形态概念”(total conception of ideology)。

首先,从内容上看,意识形态的特殊含义与总体含义的区别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意识形态的特殊概念只表示论敌作为意识形态的主张的一部分——而且这一概念仅关系到这些主张的内容,总体的概念则对论敌的总体世界观(包括它的概念结构)表示怀疑,并试图把这些观念理解为他所参与的集体生活的结果。

另一个方面是,意识形态的特殊概念在纯粹心理学的水平上对观念进行分析。

但意识形态的总体概念则使用更形式化的功能分析,不考虑动机,只把自己局限于客观地描述在不同社会背景下起作用的见解的结构差异。

其次,从历史起源上,意识形态的特殊含义与总体含义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它们分别是历史发展的两种不同的潮流。

意识形态的特殊概念标志着介于以单纯的谎言为一极、以谬误为另一极(这是被扭曲的、错误的概念构架造成的结果)之间的现象。

如果说特指的意识形态力图说明某种利益是谎言或欺骗的原因,研究的关注点是个体;那么,全指的意识形态则旨在探求某一社会情境与特定观点、观念及集团的思想之间的关系,它的关注点是群体。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曼海姆认为意3[英]齐格蒙·鲍曼.寻找政治.洪涛,周顺,郭台辉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1094[英]齐格蒙·鲍曼.寻找政治.洪涛,周顺,郭台辉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109识形态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这就是从“自在意识”到“民族精神”,最后再到到“阶级意识”。

5曼海姆同时也认为,“这两个意识形态概念的共同成分在于下列事实,即坚持这两种观念的人,都不会为了达到对其对手的真实意向和意义的理解,完全诉诸其对手实际上说过什么。

”在他看来,他们都是从个体的或集体的主体的存在状况出发的,因而都具有功能的特征。

这两种观念都诉诸主体——不论这种主体是个体还是群体,并且利用对这个个体或者他的群体的各种社会条件进行分析的间接方法,着手理解其对手实际说过的事情。

这样一来,由这个主体表达出来的各种观念,就被认为是他的生存所具有的功能。

这意味着,人们并不是根据各种见解、陈述、命题以及观念体系所具有的表面价值而接受它们,而是根据表达他们的人所具有的生活情境来解释它们的。

此外,这一点还表明,这个主体所具有的独特特征和生活情境,对他那些见解、感知过程以及解释过程都产生影响。

于是,这些意识形态观念就使这些所谓的“观念”,变成了坚持这些“观念”的人所具有的一种功能,就使这些观念变成了这种人在其社会性周围环境中的地位所具有的一种功能。

他认为特定的意识形态概念有必要上升到总体性的意识形态概念,“意识形态的总体概念在理解我们的社会生活方面具有特别的意义和关联。

”曼海姆提出,使意识形态概念从特定的转变为总体的,马克思做出了最重要的贡献,马克思主义理论首先融合了意识形态的特定概念和总体概念。

尽管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意识形态及曼海姆的思想曾遭来不同的声音,但是今天,我们仍然可以找到曼海姆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思想,只不过换上了其他的标签而已,这里面如“社会建构主义”、“话语分析”等。

但是这一思想上的关联度,奠定了曼海姆的理论在意识形态问题研究领域不可忽视的地位。

三、“什么是乌托邦?”——曼海姆眼中的乌托邦曼海姆认为,“一定的秩序的代表,会把从他们观点来看在原则上永不能实现的概念叫作乌托邦。

根据这种用法,‘乌托邦’这个术语的当代涵义,主要是一5周晓虹.西方社会学历史与体系(第一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416种原则上不能实现的思想。

在超越情况的思想中,肯定有一些思想在原则上是永远不能实现的。

然而,那些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与他们在其中有明确地位的现存秩序紧密联系起来的人,总是明显趋向于把那些仅仅在他们自己生活的秩序框架中显示出不可实现的所有思想称作绝对的乌托邦。

”6因此,乌托邦话语的产生是维护现有秩序的力量与反对现有秩序的力量相互对立、相互斗争的结果。

正如曼海姆所指出的,“乌托邦的优点正是在于,由于反对为现存秩序辩护的保守观点,它避免了对现存秩序的绝对化,因为它把现存秩序设想为从中将产生那些乌托邦因素的唯一可能的‘托邦’,而这些空想因素反过来又会破坏现存的秩序。

”7也正如鲍曼在其所著的《社会主义——积极的乌托邦》一书中所指出的,“社会主义和一切其他乌托邦都有一种令人不快的性质,自由当它存在于可能的领域中,它才保有其丰富的生命力。

当它宣布它作为经验实在已经完成时,它就失去了其创造力,而不是激发人的想象力。

”8所以,乌托邦是一种在不完美的社会秩序中产生的、以尽善尽美的实在形式来规划未来社会的总体性的政治表达。

乌托邦作为一种追求,它更多地朝向现实所不能包含的东西,所以它与意识形态不同。

意识形态强调秩序,而乌托邦则有一种反现存秩序的倾向。

在超越现实的思想中总有一些是可以实现的,它就转化为意识形态,也有一些是永远不能实现的,因而就成为乌托邦。

乌托邦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更美好的前景,从而摆脱现实的束缚,在对现实的批判中保持一种追求未来的精神。

历史的演进充满着乌托邦思想的出现——乌托邦社会规划的现世经验化——社会秩序对普遍正义的背离——乌托邦精神复兴的动态循环,历史发展的道路是一种从一个托邦经过乌托邦的推动而导向下一个托邦的路径。

在封建主义序日益暴露其不合理性的历史时期,自由的观念、自由主义的思想6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黎鸣,李书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00-2017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黎鸣,李书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028转引自张汝伦.柏林和乌托邦.读书.1999(7)作为处在上升地位的资产阶级的乌托邦出现和兴起,曼海姆肯定了自由主义乌托邦的历史作用,他认为,在这一历史时期里,它包含着朝向实现更合理的社会秩序的因素,这些因素有助于瓦解现存的旧秩序,在它们实现后的确有一部分转变为现实。

“在打碎静止的、行会的、等级的、秩序的纽带的意义上,在思想和言论自由的意义上,在政治自由和个性的无阻碍发展的意义上,自由在很大程度上,后者至少比在先前受束缚的状况中,即封建社会里,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可实现的可能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