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表面与界面

第四章表面与界面

玻璃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不同于内部,表面层的SiO2浓度相对较大。 对于含有Pb2+、Sb2+、Cd2+等离子的玻璃,由于这些离子在表面层发生极化,而这些极化离子,在不同条件 下,取向排列不同,即表面结构和性质也不同,具体表现在玻璃表面的折射率、化学稳定性、结晶倾向及强度等 方面都有所不同。
注意:以上讨论的各种表面状态都是指“清洁”的平坦的表面而言。
式中:
—为曲面的主曲率半径。
讨论:(1) 当
时,
; 2
p
R
p (1 1)
r1 r2
r1、r2
r1 r2
p 2
R
p与曲率半径成反比,
而与表面张力成正比。
(2)当为两块相互平行的平板间的液体液面上附加压
力为
(因为
p 压力称为毛细管力。
r 毛细管力在生产中的应用:
(1)平放的玻璃间有1水存
为0K时的表面能; 为0 1m2表面上的原子数; 分别表示第i个原子在晶体表面和晶体内部最邻近的原
L子数s ; 为晶格能;
n 、n i为s 阿佛加ib德罗常数。
U0 N
3、固体表面能的测定方法: 实际测定固体表面能的方法是很有限的。
(1)晶体劈裂功法:是直接测定晶体表面能的一种方法。如云母表面能的测定。 关系式: 式中: 是薄片厚度为 时的张力; 为弹性模量; 即为所测定的固体表面能。
说明:
( 1) 离子晶体MX在表面力作 用下,处于表面层的负离子X在 外侧不饱和,负离子极化率大, 通过电子云拉向内侧正离子一 方的极化变形来降低表面能。 这一过程称为松弛,它是瞬间 完成的,接着发生离子重排。
NaCl 晶 体
离子晶体表面的 电子云变形和离子重排
(2) 从晶格点阵稳定性考虑作用力较大, 极化率小的正离子应处于稳定的晶格位置而 易极化的负离子受诱导极化偶极子排斥而推 向外侧,从而形成表面双电层。重排结果使 晶体表面能量趋于稳定。
式中:
为固液界面张力; 固体密度; 分别为半径为r的小晶体和大晶体的
溶解度。
lnC/C0
2LSM
dRTr
LS
d
C,C0
(4)固体颗粒半径对其熔化温度的影响
式中:
分化别 温为 度半;径为r 的T 小晶体T和0大晶T体的熔2dVSH M0rT
为晶体的表面张力;
为熔化热。
结论: 固体颗粒T愈, 小T0,表面曲率愈大,则蒸气压和
物理性质:熔点、蒸汽压、溶解度、吸附、 润湿和烧结等(微小晶体蒸汽压增大、熔点下降、溶 解度增加,表面上存在着吸附等现象)
化学性质:化学活性、催化、固相反应 等 (反应能力增强、存在表面化学反应等)
注:物料的分散程度用比表面积表示:单位体积或 单位质量的物料所具有的表面积。比表面积越大,分散 度越高,颗粒越细。
能流动), 只能借助于离子极化、变形、重排并引起晶格畸 变来降低表面能,其结果使固体表面层与内部结构存在 差异。
离子晶体(MX)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离子的极化 与重排过程如图所示。
离子极化:离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所发生 的变形。
包括两个方面:极化力、极化率
NaCl 晶 体
离子晶体表面的电子云 变形和离子重排
(2)应力—应变速率法:固体材料在高温烧结时,其
2 T x/2E 体积流动近似于粘滞的液体,它们的应变速率正2比于所施
加的应力。
T
x
E
(3)测定固体材料在略高于其熔点而成为液相时的表
面张力。然后根据关系式:
V k(TT) 作出
曲线,应用外推法,求出在相应较低的温度
2/3
时,固体材料的表面能。
C
T
SVSLLV cos
FLc V o sSV SL
润湿的尺度用接触角衡量
润湿与液滴的形状:
(A) 润湿, θ<90o
(B) 不润湿, θ>90o
(C)完全润湿, θ=0o ,液体铺开
从上式中可看出:润湿的先决条件是
(2)长程力
(1) 范德华力(分子引力)
是固体表面产生物理吸附或气体凝聚的原因。与液体内压、表面张力、蒸汽压、蒸发热等性质有关。
来源三方面:
定向作用力FK(静电力) ,发生于极性分子之间。 诱导作用力FD ,发生于极性与非极性分子之间。 分散作用力FL(色散力) ,发生于非极性分子之间。
表达式:F范=FK+FD+FL 1/r7 说明:分子间引力的作用范围极小,一般为0.3~0.5nm。当两个分子过分靠近而引起电子层间斥力约等于 B/r13 , 故范德华力只表现出引力作用。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大要素
一、固体表面的特征 1. 固体表面的不均匀性,表现在:
(1) 绝大多数晶体是各向异性,因而同一晶体可以有许多性能不同的表面。
(2)同一种物质制备和加工条件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表面性质。
(3)晶格缺陷、空位或位错而造成表面不均匀。
(4)在空气中暴露,表面被外来物质所污染,吸附外来原子可占据不同的表面位置,形成有序或无序排列,也引 起表面不均匀。
溶解度增高而熔化温度降低。
VS
H
二、 润湿与粘附 润湿是固-液界面上的重要行为。 应用:机械的润滑、金属焊接、陶瓷和搪瓷的 坯釉结合、陶瓷与金属的封接等。 1、定义:固液接触后,体系吉布斯自由焓降低时 就称为润湿。 2、分类::
按润湿程度
附着润湿 铺展润湿 浸渍润湿
润湿的三种情况
附着润湿 如图(A)所示。
),当r1 很小时,此时
r2
在时,垂直方向很难拉开;
(2)陶瓷颗粒的烧结;
(3)玻璃液的澄清过程;
毛细管力使颗粒压紧
3、液滴表面的蒸气压
(1)微小液滴的蒸气压:将一杯液体分散成微小液滴时,液面就由平面变成凸面,液滴的蒸气压必然大于同 温度下平面液体的蒸气压。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开尔文方程描述。
第一节 固体的表面 一、固体表面的特征 二、固体表面结构 三、固体的表面能
定义:表面——一个相和它本身蒸汽或真空接触的分界面。 界面——一相与另一相(结构不同)接触的分界面。 对于物质的三种状态,一般存在如下几种界面:
液—气界面 固—气界面 液—液界面 液—固界面 固—固界面 习惯上把液—气界面、固—气界面称为液体表面和固体表面。 通常,界面是一个薄层;在极大数的情况下,可以把界面视为一个二维的平面而忽略它的厚度。
—弹性模量;
E
—表面能。
固体表面的各种性质不是其内部性质的延续,由于表面吸附的缘故,使内外性质相差较大。
三、固体的表面能 (定义) 1. 共价晶体表面能:破坏单位面积上的全部键所需能量的一半。
2. 离子晶体的表面能
us
1 2
ub
为破坏化学键所需能量
u b 为表面能 us
0
LsU0 N
(1nis) nib
(5)离子极化性能愈大,双电层愈厚,从而表面能愈低。 应用: 硅酸盐材料生产中,通常把原料破碎研磨成微细粒子(粉体)以便于成型和高温烧结。(粉料团聚)
2、玻璃表面结构
玻璃的表面层质点处在一个更大的引力场的作用下。
(原因:玻璃处在一个过冷的介稳状态,与相同组成、同热力学条件下的晶体相比较具有更大的内能。)
(2)直接影响固体表面积,内、外表面积比值以及相 关的属性。
(3)与两种材料间的封接和结合界面间的啮合和结合 强度有关。
表面裂纹
表面裂纹因晶体缺陷或外力而产生。表面裂纹在材料中起着应力倍增器的作用,使位于裂纹尖端的实际应力远 大于所施加的应力。格里菲斯关于微裂纹的公式:
c
2E c
式中:
c —材料的断裂应力; — 微裂纹的长度; c
式中:
为曲面上蒸气压,
为平面上蒸气压,
为球形液滴的半ln径P, /
P0
2M .1 RT r

lnP1/P22M RT.(r11r12)
P P0
r
P P r 、r 和 分别为曲率半径为
曲面上的饱和蒸气压,
为1液体密度,2 为分子量, 为气体常数。 1
2
M 结论:1)凸面蒸气压>平面>凹面。
R
2) 球形液滴表面蒸气压随半径减少而增大。
第四章表面与界面
概述: 前面讨论的晶体和玻璃体:假定任一个原子或离子都处在三维无限连续的空间中,周围对它作用完全相同。 实际上晶体和玻璃体:处于物体表面的质点,其环境和内部是不同的,表面的质点由于受力不均衡而处于较高
的能阶,所以导致材料呈现一系列特殊的性质。 例如:石英的粉碎。1kg直径为10-2米变成10-9米,表面积和表面能增加107倍。
说明: 实际表面能比理想表面能的值低,原因可能为: (1) 可能是表面层的结构与晶体内部相比发生了改变,表面被可极化的氧离子所屏 蔽,减少了表面上的原子数。 (2) 可能是自由表面不是理想的平面,而是由许多原子尺度的阶梯构成,使真实面积比理论面积大。
总结 固体和液体的表面能与温度、气压、第二相的性质等条件有关。温度上升,表面能下降。
表面可以由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数据来描述。(表面积、表面组成、表面张力、表面自由能、熵、焓等) 人们除了对表面与界面的热力学特点感兴趣外,对 表面与界面的动力学特点也颇感兴趣。 表面与界面的组成和结构对其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材料的许多性能都要受到表面与界面特 点的强烈影响。对于表面与界面特点的研究,必定会有 利于改善材料的性能、扩大材料的应用范围,并为开发 新材料开辟新的途径。
液-气界面(L-g) 固-气界面(S-g)
固-液界面(S-L)
附着润湿的吉布斯自由焓变化为:
固体 液体
G ( ) 附着功: 表示将单位截面积的液—1 固界面拉S开L 所作的L 功。V SV
W W愈大表示固液界面结合愈牢,即附着润湿愈强。
生产中的应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