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表面结构与性质分析
另一类面缺陷出现于有限晶体的内部,称作界面(界面的
结构特征对于晶体材料的各种性质可以产生更为广泛和重 要的影响)
材料科学基础
第五章 表面结构与性质
பைடு நூலகம்
水滴为什么是圆 形而不是方形?
材料科学基础
第五章 表面结构与性质
它们为什么可以漂在 水面上
昆虫水黾
材料科学基础 第五章 表面结构与性质
ps
水
水在毛细管中为什么会 上升?
A:固体表面的面积
只有当固体表面达到热力学平衡时,才有:γ =GS 大多数固体处于非热力学平衡:γ≠GS
材料科学基础 第五章 表面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 固体的表面结构及性质
Surface-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Solids
材料科学基础
第五章 表面结构与性质
一、理想表面
概念:晶体内部结构不变地延续到表面后突然中断, 这是理论上结构完整的二维点阵平面 几个假设: (1)忽略了晶体内部周期 性势场在晶体表面中断的 影响 (2)忽略了表面原子的热 运动、热扩散和热缺陷等 (3)忽略了外界对表面的 物理-化学作用等
材料科学基础
理想表面结构示意图
第五章 表面结构与性质
溶解度、吸附、润湿、化学
活性、化学反应等方面的变 化,如纳米材料的特性
化、能量交换、摩擦磨损、光
的吸收与反射等也都与表面与 界面特性密切相关
材料科学基础
第五章 表面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 固体表面的基本特征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Solid Surfaces
材料科学基础
第五章 表面结构与性质
1、对于实际晶体,处于物体表面的质点,其境遇和内部是不 同的,表面的质点处于( )的能量,所以导致材料呈现一 系列特殊的性质。 A: 较高 B: 较低 C: 相同 D: A或C 2、由于固相的三维周期性在固体表面处突然中断,表面上原 子产生的相对于正常位置的上、下位移,称为( )。 A: 表面收缩 B: 表面弛豫 C: 表面滑移 D: 表面扩张 3、重构表面是指表面原子层在水平方向上的周期性与体内 ( ),垂直方向的层间距与体内( )。 A: 不同;相同 B: 相同;相同 C: 相同;不同 D: 不同;不同
的热运动削弱了质点间的吸引力
● 表面能与杂质:材料中含有少量能使表面能减小的组分,
则会在表面上富集并显著降低表面能;若含有少量能使表面
能增加的组分,则倾向在体内富集并对表面能影响不大
材料科学基础
第五章 表面结构与性质
● 固体表面能确定的方法:实验测定和理论计算 ● 实验方法:较普遍采用的是将固体熔化测定液态表面张力 与温度的关系,作图外推到凝固点以下来估算固体的表面张力
周期
材料科学基础
第五章 表面结构与性质
材料科学基础
第五章 表面结构与性质
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方形沸石粉末
材料科学基础 第五章 表面结构与性质
(2)驰豫表面 概念:表面晶体结构与体内基本相同,但点阵参数略有差 异,特别表现在垂直方向上,一般也称为法向弛豫,如下 图所示。 产生原因:表面质点受力出 现不对称。可以波及几个质 点层,越接近表层,变化越
于内部并使表面积有尽量收缩
的趋势,结果在表面切线方向 上有一种缩小表面的力作用, 这个力即表面张力 ,其物理意 义:作用于表面单位长度上与 表面相切的力,单位N· m-1
表面能:若要使表面增大, 相当于使更多的质点移到 表面,则必须对系统做功, 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增
加一个单位表面积时所做
的功,单位J· m-2
二、清洁表面
清洁表面是指不存在任何吸附、催化反应、杂质扩散等物理 -化学效应的表面。这种表面的组成与体内相同,但周期性结构
可以不同于体内
台阶表面
清洁表面
弛豫表面 重构表面
材料科学基础
第五章 表面结构与性质
(1)台阶表面 台阶表面不是一个平面,它是由有规则的或不规则的台 阶的表面所组成
[110] [112] [111]
d0
d0
材料科学基础
第五章 表面结构与性质
三、吸附表面
吸附表面有时也称界面。它是指在清洁表面上有来自体内 扩散到表面的杂质和来自表面周围空间吸附在表面上的质 点所构成的表面,根据原子在基底上的吸附位置,一般可 分为四种吸附情况,即顶吸附、桥吸附、填充吸附和中心 吸附等
材料科学基础
第五章 表面结构与性质
材料科学基础 第五章 表面结构与性质
依性质不同,固体表面力可分为化学力和分子力 (1)化学力:本质是静电力,来自于固体表面的不饱和价键
(可用表面能的数值来估计)
当固体表面质点通过不饱和键与被吸附物间发生“电子转移” 时,产生化学力——形成了表面化合物
(2)范德华力(分子力):一般指固体表面与被吸附质点 (如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
材料科学基础
第五章 表面结构与性质
• 在液体中,原子和原子团易于移动,拉伸表面时,液 体原子间距离并不改变,附加原子几乎立即迁移到表 面。所以,与最初状态相比,表面结构保持不变。因 此液体的表面张力和表面能在数值上是相等的。只是 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提出的物理量。 • 对于固体,引起表面变形过程比原子迁移率快的多, 则表面结构受拉伸或压缩而与正常结构不同,因而, 固体的表面能与表面张力在数值上不相等。
它是固体表面产生物理吸附和气体凝聚的主要原因,与液体的内压、
表面张力、蒸汽压等性质密切相关。分子力主要来源于以下三种效应:
材料科学基础
第五章 表面结构与性质
A、定向作用(静电力):发生在极性物质之间,相邻两 个极化的电偶极矩相互作用的力。 B、诱导作用力:发生在极性与非极性物质之间,指在极性
物质作用下,非极性物质被极化诱导出暂态的极化电偶极矩,
随后与极性物质产生定向作用。 C、分散作用力(色散力):发生在非极性物质之间,非极 性物质瞬间电子分布并非严格对称,呈现瞬间的极化电矩, 产生瞬间极化电矩间相互作用。
2 4 E0 3r 6 kT
材料科学基础
2 2 Ei 6 r
3 2 E D 6 h r
第五章 表面结构与性质
界面(Interface) :物质的两相之间密切接触的过渡区 表面(Surface):在稳定状态下,自然界的物质通常以气、液、 固三相存在。这三者之中,任何两相或两相以上的物质共
存时,会分别形成气-液、气-固、液-液、液-固、固-固乃至
气-液-固多相界面。通常所讲的固体表面(surface)实际上 是指气-固两相界面,而看到的液体表面则是气-液两相界面
材料科学基础
第五章 表面结构与性质
表面和界面现象对于材料的制备和使用起到至关重要 的作用,是功能材料研究的前沿领域。近年来,表面 与界面起突出作用的新型材料,如薄膜与多层膜、超
晶格、超细颗粒与纳米材料等的发展正如日中天,既
发现了一系列新的物理现象和效应,又展示了应用上 的巨大潜力
材料科学基础
第五章 表面结构与性质
第五章 表面结构与性质
材料科学基础
固体表面张力和表面能的特点: (1)一般情况下,固体的表面张力与固体的表面自由能在数值不
相等(因为固体的表面能包含了弹性能);
(2)固体的表面张力是各向异性的(由于结构的各向异性及表面 不均匀所致);
(3)决定固体表面形态不是表面张力,而是形成固体表面时的条
件和它所经历的历史;
材料科学基础
第五章 表面结构与性质
(1)晶体表面结构 A、离子晶体表面双电层 形成机理:在离子晶体表面上,负离子电子云将被拉向内侧
的正离子一方而变形,诱导成电偶极子;为降低表面能,各
离子周围的相互作用将尽量趋于对称,因而M+离子在周围质 点作用下向晶体内靠拢,而易极化的X-离子受诱导极化偶极
子的排斥而被推向外侧形成表面双电层
第五章 表面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 固体表面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固体的表面结构及性质
第三节 固体的界面与结构
材料科学基础
第五章 表面结构与性质
概 述
理想完整晶体在于其结构完全的周期性和对称性 有限大小的晶体,其表面是平移对称性终止处,是一类典
型的面缺陷(由于晶体材料与外界相互作用是通过表面来
实现的,因而表面的结构特征无论从基础理论或技术应用 的角度看,都是至关重要的)
离子晶体双电层的产生使表面层键性改变,即共价键性增强, 同时固体表面被一层负离子所屏蔽而导致组成非化学计量
材料科学基础 第五章 表面结构与性质
2. 1. 从晶格点阵稳定性 离子晶体NaCl在表面 3.当表面形成双电层 后,它将向内层发生 考虑作用力较大,极 力作用下,处于表面层 作用,并引起内层离 化率小的正离子应处 的负离子 Cl-在外侧不饱 子的极化和重排,这 于稳定的晶格位置, 和, Cl-极化率大,通过 种作用随着向晶体的 而易极化的负离子受 电子云拉向内侧正离子 纵深推移而逐步衰减。 诱导极化偶极子排斥 一方的极化变形来降低 表面效应所能达到的 而推向外侧,从而形 表面能。这一过程称为 深度,与阴、阳离子 成表面双电层。重排 松弛,它是瞬间完成的, 的半径差有关,差愈 结果使晶体表面能量 接着发生离子重排。 大深度愈深。 趋于稳定。
显著。
弛豫表面示意图
材料科学基础 第五章 表面结构与性质
0.1A
F-
0.35A Li+
LiF(001)弛豫表面示意图, · Li 〇 F
材料科学基础
第五章 表面结构与性质
(3)重构表面 概念:重构是指表面原子层在水平方向上的周期性不同于 体内,但垂直方向的层间距离与体内相同
as a
材料科学基础
第五章 表面结构与性质
(4)固体的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张力的测定非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