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区路基土石方施工一级技术交底一、作业内容本标段整体式路基宽度28.5m:中央分隔带1.5m,行车道2*2*3.75m,右侧硬路肩4.5m (含右侧路缘带0.5m), 土路肩0.75m。
分离式路基半幅路基宽度14.25m: 土路肩0.75m,行车道2*3.75m 土路肩0.75m。
总体施工顺序为:先总体施工顺序为:先施工回转车道HZK0+100.657 —HZK0+691.161段和右广场段路基,25T梁(共计108片)预制施工做好充分准备;其余各段路基根据各段内的涵洞施工情况进行填筑。
1 、服务区路基工程共分为 5 个施工段:(1)AK0+049.964 —AK0+243.994;(2)BK0+125.712 —BK0+451.119(3)右广场;(4)左广场;(5)HZK0+100.657—HZK0+691.161;根据路基设计情况、当地气候条件和招标文件的相关要求,路基试验段设在HZK0+100.657—HZK0+691.161 段,为大面积施工提供各种试验数据。
设备进场后,首先开挖路基两侧临时排水沟,疏通原有沟渠,确保排水畅通。
不良地质进行处理后,按设计进行换填碎石等材料,进行分层填筑碾压施工。
本合同段路堑开挖与路基填筑同时进行,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开挖,风化石开挖采用松动爆破,坚硬岩石开挖采用阶梯深孔松动爆破,预裂光面爆破刷坡。
采用挖掘机或装载机装车、大吨位自卸车运输;短距离本桩利用土方采用推土机进行作业。
路基在填筑前,先做试验段,以确定压实参数,填筑采用“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施工工艺,推土机进行摊铺、初平,平地机精平,压路机碾压。
及时进行路基防护及排水工程施工,防护和排水工程与路基施工交叉进行,协调安排。
高边坡防护采用分层开挖、分层防护的方法施工,路基排水采用机械配合人工挖沟,人工砌筑施工。
二、施工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和控制要点本技术交底依据JTGF10-200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图纸、标书中《技术规范》进行。
施工技术标准1.1 土方路基1)基本要求①在路基用地和取土坑范围内,应清除地表植被、杂物、积水、淤泥和表土,处理坑塘,并按规范和设计要求对基底进行压实。
②路基填料应符合规范和设计的规定,经认真调查、试验后合理选用。
③填方路基须分层填筑压实,每层表面平整,路拱合适,排水良好。
④施工临时排水系统应与设计排水系统相结合,避免冲刷边坡,勿使路基附近积水。
⑤在设定取土区内合理取土,不得滥开滥挖。
完工后应按要求对取土坑和弃土场进行修整,保持合理的几何外形2)实测项目3)外观鉴定①路基表面平整,边线直顺,曲线圆滑。
②路基边坡坡面平顺、稳定,不得亏坡,曲线圆滑。
③取土坑、弃土堆、护坡道、碎落台的位置适当,外形整齐、美观,防止水土流失。
质量标准各分项工程按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进行评分,75分以上视为合格工程1.2石方路基1)基本要求①石方路堑的开挖宜采用光面爆破法。
爆破后应及时清理险石、松石,确保边坡安全、稳定。
②修筑填石路堤时,应进行地表清理,逐层水平填筑石块,摆放平稳,码砌边部。
填筑层厚度及石块尺寸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规定。
填石空隙用石渣、石屑嵌压稳定。
上、下路床填料和石料最大尺寸应符合规范规定。
采用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压至填筑层顶面石块稳定,20t以上压路机振压两遍无明显标高差异。
③路基表面应修整平整。
2)实测项目3)外观鉴定①上边坡不得有松石。
②路基边线直顺,曲线圆滑。
质量标准各分项工程按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进行评分,75分以上视为合格工程。
1.3 土工合成材料处治层1)基本要求①土工合成材料的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无老化,外观无破损,无污染。
②土工合成材料应紧贴下承层,按设计和施工要求铺设、张拉、固定。
③土工合成材料的接缝搭接、粘接强度和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上、下层土工合成材料搭接缝应交替错开。
2)实测项目3)外观鉴定①土工合成材料重叠、皱折平顺。
②土工合成材料固定处无松动。
质量标准各分项工程按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进行评分,75分以上视为合格工程。
三、施工工艺(一)路基填筑施工1、土方填筑施工路基填方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挖、装、运、摊、平、压、检测,机械化一条龙作业。
施工采用推土机摊铺、平地机整平、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
(1)施工放样:开工前,先进行导线、中线、水准点的复测,根据现场情况增设必要的导线点、水准点,同时复核设计横断面。
测量成果经监理工程师核准后,再按图纸放出路基中线、坡脚、边沟等位置。
(2)基底处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按设计及技术规范要求对基底进行认真处理。
对路基基底范围内的垃圾、障碍物以及原地面以下100〜300mm内的草皮、农作物根系和表土要予以清除。
(3)基底清理完后进行原地面压实,一般地段原地面压实度不得小于90%零填挖路床顶面以下0〜800mn范围内的压实度不得小于96% 800mm- 1500mn范围内的压实度不小于94%,基底土质达不到压实标准,要采取换填或改良土等措施,并压实至规定的压实度。
(4)摊铺:摊铺采用推土机初平,平地机精平,使平面无显著的局部凹凸。
平整时先两侧后中间,中间稍高,形成向两侧的横向排水坡;平整时先中间后两侧,一侧稍高,形成一侧的横向排水坡。
初平前用水平仪检测控制每层填筑厚度。
摊铺时从路基最低处开始分层平行摊铺,松铺层的厚度按路堤试验段确定的数据进行。
填土路堤施工时最大松铺厚度不大于300mm最小为100mm填石路堤施工应将石块逐层水平填筑,分层厚度不大于40mm所有缝隙填以小石块或石屑。
每层填筑时路基两侧应超出路基设计宽度300mm,以利于压实机械作业,确保完工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
(5)碾压:上料摊铺平整后即开始碾压。
碾压遍数为 5 遍,先静压一遍,微振一遍,强振两遍,再静压一遍收面;碾压时按先两侧后中间,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压的施工操作程序进行;碾压轮迹重叠不少于1/3 轮距,各区段纵向搭接长度不少于2m做到无漏压,无死角,保证压实均匀。
填层接近路基设计标高时,加强测量工作,以保证完工后的路基顶面宽度、高程、平整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6)质量检验在路堤填筑前,填筑材料按规范要求进行试验。
不符合要求的填料坚决不用。
路基填筑按试验确定的参数碾压完毕后,试验人员及时按规定进行压实度检测试验,主要采用灌沙法或环刀法进行压实度试验。
如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技术人员要准确控制中、平,防止欠填或超填,并将路基面标高控制在规范要求的范围内,每层碾压完毕都要进行复测。
2、石方填筑施工本项目石质挖方、隧道弃渣较多,填石路堤在施工时应采用“卸上推下” 法进行施工,填石路基填方边坡坡率与一般填方路基边坡坡率一致;上路堤填筑松铺厚度不得大于40cm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压实厚度的2/3(26cm),空隙率不大于22%下路堤填筑松铺厚度不得大于50cm,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压实厚度的2/3(33cn),空隙率不大于24%路床填筑松铺厚度不得大于30cm 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压实厚度的2/3(20cm,)空隙率的检测采用水袋法进行。
填石路基填筑时采用大功率推土机和20t 以上重型压路机分层铺筑、压实。
每次卸车都应堆积到该平整的作业面边缘并随卸随向前推铺,保证大粒径材料的稳定填充,严禁大面积推卸后平整作业。
每层填筑宽度当填高大于10米且小于20米时每边超出设计宽度1m当填高大于20m时每边超出设计宽度 1.5m。
上料摊铺平整后即开始碾压。
碾压遍数为 5 遍,先静压一遍,微振一遍,强振两遍,再静压一遍收面;碾压时按先两侧后中间,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压的施工操作程序进行;碾压轮迹重叠不少于1/3 轮距,各区段纵向搭接长度不少于2m做到无漏压,无死角,保证压实均匀。
填层接近路基设计标高时,加强测量工作,以保证完工后的路基顶面宽度、高程、平整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压实时继续用小石块或石屑填缝,直到20t 以上压路机振压两遍无明显标高差异沉降差在2mm以内,压实层顶面稳定、不再下沉、石块紧密、表面平整。
填石路基质量检测采用自重不小于20t的振动压路机,用15cm*15cm厚1cm的钢板,按每40m检测1个断面、每个断面检测5~10点,振动碾压2遍后沉降差小于2mm为合格。
外观无明显空洞,大粒径填石无松动,坡面平顺。
路床底以下40cm应填筑碎石土,CB能4%压实度》94%碎石料粒径应小于10cm,其中小于0.05mm的细粒含量应小于30%处于地势低洼或地下水位较高的路段,底层应选用透水性材料,分层填土应连续进行,以防毛细水上升降低压实效果,必要时应开挖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
中途长期停工时,路堤表面及边坡应加以整理,不准有积水地方。
复工时需使路堤表层含水量接近正常,如有不适用材料,应在清除后方可继续施工;冬季施工暂停时应在上面覆盖一层松土保温,待来年清理后重新碾压继续施工。
填方路基必须按路面设计线平行分层填筑,并有不小于3%的横坡,以利排水;填随着路基的填高,每隔25~30m用尼龙编织袋装土或用砂浆做成临时急流槽。
每层压实完成要及时做挡水埝,避免路基冲刷。
每层碾压完毕后须给现场监理报检检测压实质量,报测量监理测高程,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层施工3、结构物台背回填桥涵结构物台背回填前,必须彻底清除台背处杂物、垃圾、浮土并整平夯实达到规定的压实度。
回填工作必须在桥涵台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台背、涵背防水层已施作完毕,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对称回填和碾压。
本工程桥涵结构物台背回填填料选用级配良好的砂砾或级配良好的隧道弃渣材料。
每层填筑厚度应不大于20cm填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压实厚度的2/3(15cn),填筑前在桥涵结构物台墙的明显位置按照每层的压实厚度设置三道(中间和两边各一道)红白相间的标尺线,用以控制填料厚度。
当台背处有积水时,先排水后再回填,若无法排水时,在征得筹建处、总监办和监理的同意后,采用砂砾回填至水面以上,经压实合格再分层填筑。
对压实不到位的部位,用适宜的小型压实机具和夯具进行压实和夯实直至达到要求压实度。
台背回填与路基搭接的部分必须采用台阶搭接,开挖台阶时,应挖成向路基方向2%勺纵坡,台阶宽度不小于2m台背回填尽量与路基同步填筑。
mmmil;台背填土每侧顺路线方向长度,顶部为距翼墙尾端不小于2倍台高加2m或自台身起顶面不小于2倍桥台高度加2m底部距基础内沿柱式、U型桥台不小于3m 肋板式桥台不小于5m拱涵及盖板涵不小于2m圆管涵距圆管外壁不小于50cm具体详见下图示。
锥坡填土应与台背填土同时进行,并按设计宽度一次填台背填土的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
拱桥台背填土宜在主拱圈安装或砌筑以前完成;梁式桥的轻型桥台台背填土,宜在梁体安装完成以后,在两侧平衡的进行;柱式桥台台背填土,宜在柱侧对称、平衡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