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009.教师知识共享影响因素与支持系统研究
009.教师知识共享影响因素与支持系统研究
二、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课题在量化研究部分对教师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总结出教师知识共享相关的八个 因素:教师知识共意图、教师知识共享态度、主观规范、资源适配、收益预期(社会资本)、利他精 神、风险预期、工作性质。具体而言:教师知识共享意图对教师知识共享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教师知 识共享态度、主观规范及资源适配对知识共享意图有显著正向影响;收益预期(社会资本)和利他精神 对教师知识共享态度有显著正向影响,教师对共享知识的风险预期对其知识共享态度有显著负向影响; 教师的工作性质对其主观规范有显著正向影响。教师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也存在一定的 差异。教师的性别、教龄、职务、学校类型因素对共享行为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而教师自身的年龄、 学历、职称因素对共享行为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基于各因素间相互关系以及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因素建构教师知识共享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教师知识共享理论模型 质性研究部分对教师知识共享行为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究,探究教师参与知识共享行为背后的动 机、经历和理解等深层运作。课题通过对D学校教师在日常工作情境中发生的知识共享活动进行个案研 究,动态解释教师知识共享的实践逻辑,发现教师个体知识结构、核心人物、学校制度、教研共同体、 师徒制以及学校文化对教师知识共享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此外,基于研究,课题将教师知识共享行为 形成的内在机制分为教师个体间的知识共享机制(新手型教师的“穷人抱团”的知识共享发生机制、成 熟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打样”的知识共享发生机制、和成熟型教师名师工作室的知识共享机制)和学 校组织制度调控下的教师知识共享机制。新手型教师的“穷人抱团”的知识共享发生机制如图2所示,成 熟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打样”的知识共享发生机制如图3所示,成熟型教师名师工作室的知识共享机制 如图4所示,学校组织制度调控下的教师知识共享机制如图5所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研究所需的定量数据资料。借助SPSS和AMO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通过描述性统计方法获得对我国 中小学教师知识共享行为现状及群体差异的认识,并进一步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等分析方 法探究影响教师知识共享行为的显著因素、影响程度及影响路径。
定性研究部分应用个案研究方法,通过访谈法、观察法、文本分析法搜集D学校教师知识共享的内 容、组织、特征等深层次的信息,深层次了解D学校教师知识共享行为。应用观察法了解D学校教师日常 工作情境、学校的空间布局和文化设置,以获取更多有关学校文化方面的信息,为后续的寻找访谈对象 奠定基础。应用结构性访谈和半结构访谈引出教师个人对知识共享的认识和理解。应用文本分析法对所 收集到的有关D学校的学校文化建设、办学理念、教师培训等文本资料进行分析,把握学校的制度建设和 文化结构。
教师知识共享对教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不仅能整合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还 能促进学校教师集体智慧的形成,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自我更新和发展的新动力。因此,探究教师知识 共享的影响因素并建构其形成机制,进一步提高教师知识共享的意愿与效果,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 作用。
一、内容与方法 (一)内容 课题回顾了从知识经济到知识社会的发展趋势,认为知识愈发成为个人和组织在社会竞争中的决胜 关键,知识管理也因此兴起与深化;强调知识共享作为知识管理的核心环节,要引入教师发展与学校变 革中;并提出教师在学校组织中进行知识共享,是教师发展的新趋势,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新动力。课 题首先对教师知识共享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将教师知识共享界定为教师知识的获得、交换、内化 和重构的过程中形成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关系,并能够在知识共享过程中促进教师自我的专业发展和 学校组织文化的更新。学校中的知识共享,不仅仅是交换过程中给予和获取知识的行为,同时也是通过 吸收者学习并促使其行为改变的过程。学校组织内的教师知识共享是一个过程链条,焦点行为是知识的 交换与转移,并主动参与学校组织知识的构建。而在这一过程中,作为知识的拥有者和知识需求者的教 师在专业发展的共同关注下,通过各种交换形式和传播途径,与其他教师进行知识共同分享,是一个动 态的过程。从本质上而言,教师知识共享网络是一种社会参与网络,教师的知识共享行为是网络中的社 会行动。教师知识的“嵌入性”特点、知识共享的阶段性特征、以抽象性信任为基础的网络的关系性维 度以及以教师社会行动为网络的结构性维度共同构成了教师共享网络,并决定其运行的效率。然而,教 师共享网络的形成并非是没有障碍的,其组成和运行需要一定的条件作为保障。 在厘清教师知识共享本质内涵的基础上,课题采用混合研究设计,考察教师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因 素及其形成机制;此方法的证据或论证来源多样,能够结合定量与定性研究的优点并使二者优劣互补, 解释力与可信度更强,结论更具推广性;运用定量研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初步对教师知识共享的影响因 素提供数据支持,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分析各个自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厘清教师知识共享行为影 响因素及其影响路径;运用定性研究深入诠释教师知识共享的行动逻辑并探究其发生机制,得出新手型 教师之间、成熟型与新手型教师之间、成熟型教师之间与学校组织制度调控下教师之间不同的知识共享 模型图,并进一步提出优化教师知识共享的策略支持;最后探讨教师知识共享对教师发展与学校变革的 作用,提出在知识共享网络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愿景。 (二)方法 鉴于教师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因素的多元性和其互动过程的复杂性,课题分别应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 究对教师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形成机制以及支持系统进行了探讨。运用定量研究描述和解释影响 因素间的内在关系及知识共享行为的发生路径,运用定性研究建议来诠释教师知识共享行为的深层行动 逻辑。 其中定量研究方法的应用旨在解决核心研究问题之一:教师知识共享行为的发生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以及影响路径如何。具体而言,课题以计划行为理论、交换理论等理论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编 制“教师知识共享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进行预调查及专家访谈以此确保研究工具的有效性和 可靠性。采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方法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中小学教师,以发放和回收电子问卷形式获得
教师知识共享影响因素与支持系统研究
来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发表时间:2020-04-29 阅读次数:2578 作者:石艳
东北师范大学石艳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教师知识共享影响因素与支持系统研 究”(课题批准号:BAA150015)。课题组主要成员:崔宇 赵钱森 董虹伶 韩蕊 张新亮 王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