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初二升初三化学第1次课授课老师:授课时间:授课内容:1、化学引入(生活常识与化学对接)2、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第一部分认识化学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的研究对象2.记忆重点元素符号教学重点元素符号与名称的准确对应(技巧的讲授)教学过程1.虽然对于化学比较陌生,不清楚化学到底是研究什么,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许多化学现象。

先讲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1)食醋除鱼刺(化学符号,物质间的相互作用)2)食醋除水垢2.化学与生活联系,生活处处有化学,但是化学究竟是什么,它究竟研究一些什么,回到前面讲的物质之间反应从而引出化学研究的是物质,不仅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还研究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创造新物质。

阅读下面的资料深入的理解化学(并完成后面的练习)化学并非从一开始就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化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在远古时候,人们为了生存与大自然抗争时,发现了火。

对火的利用,使人类变得聪明而强大。

后来人们又发现了铜,又通过炼铜,制得了很多青铜器。

再后来,人们又发展到了炼铁,烧瓷,制陶,染布,酿酒等等,但是人们一直都是在使用化学,却对物质变化的本质并没有了解。

直到近代18世纪的时候,出现了两位伟大的科学家:一位是英国的道尔顿,一位是意大利的阿伏加德罗。

他们经过研究,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原子和分子是极其微小的微观粒子,我们只有借助高精尖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看到它们。

但是通过这两位科学家的结论,我们知道,化学变化中分子是会破裂的,但原子不会,而原子又可重新组成形成新的分子。

这个就像我们在堆积木。

每个小木块是不会再被切分的,但是小木块组成的图形我们是可以拆开,也可能组合成其他图形的。

同样,在生活中我们总会听说到“补铁、补锌、补钙”,铁、锌、钙,我们在化学上称其为元素,物质就是由元素组成的。

但是就像英文单词一样,虽然有成千上万个英文单词,但是却只有26个英文字母,只是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化学物质成千上万,组成它们的元素也只有100多种,这些在我们将来都会细致学习。

我们来看,鸡蛋壳、贝壳、大理石,三个看起来好像没有任何联系的物质,在化学上它们就有联系,组成它们的元素中都含有钙,而且这种物质在化学上我们称为碳酸钙。

同学们有时吃的钙片,也是碳酸钙。

还有,像我们熟悉的,我们呼吸时,吸入的是~(氧气 O2),呼出的是~(CO2),还有我们常喝的水(H2O),这些英文符号是我们将来会学到的,从这些符号我们也能看出,它们都含有O,在化学上表示的是氧元素。

可见,相同的组成,也会形成不同的物质;不同的元素,更会相互组合,形成丰富的物质世界。

其实,对于元素的发现和认识,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直到1869年,俄国伟大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很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就是我们书后的附表,我们将来还会对它进入细致的学习,到时候再看这张表就不再像看天书啦~这张小小的表格中蕴涵了丰富的规律,这就是元素周期律。

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导下,我们就可以分类地来学习物质的性质,这样就使化学的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分类的思想,在我们化学学习中是很重要的,所以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留心总结。

规律,说白了就是张法,每个人的学习也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希望同学们也能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资料填空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近代,由于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创立了近代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 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讲述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同英语单词相联系,化学符号表示物质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就是元素,总共有100多种元素,引出元素周期表,掌握其中的30种,先按顺序记住前20种元素,后边的是从中考常考的挑出来的。

元素符号书写:大小写问题元素符号记忆:元素符号表示,教授背诵技巧。

记忆方法:汉语拼音法,中英文结合法,对比记忆法记忆常用的30种元素符号后准确填写下列元素符号1、氢2、氦3、锂4、铍5、硼6、碳7、氮8、氧9、氟 10、氖 11、钠 12、镁13、铝 14、硅 15、磷 16、硫17、氯 18、氩 19、钾 20、钙4.简单认识几种生活中常见物质的化学符号氧气: O2 氮气: N2水:H2O 硫酸:H2SO4二氧化碳:CO2 一氧化碳:CO 碳酸钙:CaCO3第二部分: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新课)教学目标1.掌握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定义、联系及区别2.对于变化及性质四个概念的准确区分重难点性质及变化四个概念的准确区分及判断教学过程1.回忆上节课学到的元素符号并抽查2.由生活中的实例及身边的物质进行实验并分析从而引出物理变化及化学变化的定义并详细讲述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物理变化如:苹果榨汁、水结成冰、玻璃破碎、汽油挥发、蜡烛融化、水沸腾、闪烁的霓虹灯、音乐喷泉、满屋飘香的茅台酒、湿衣服晾、台风、雪灾、山体滑坡、碾米、淘米、洗菜、铜抽成铜丝、轮胎爆炸、空气被液化、电灯通电后发光发热、海水晒盐、司马光砸缸、凿壁偷光、铁杵磨成针、碘溶于酒精制成碘酒、瓷碗破碎、海水晒盐、酒精挥发、滴水成冰、研碎胆矾、金桂飘香、尘土飞扬、雨后彩虹。

化学变化如:铁丝生锈、纸张燃烧、燃放烟花、菜刀生锈、液化石油气燃烧、米饭煮熟、五光十色的烟火礼花、米饭变馊、火药爆炸、铁矿石炼成铁、森林火灾、酿酒、燃放烟花爆竹、油脂和火碱熬成肥皂、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煤气燃烧、木材燃烧、火烧赤壁、冬瓜腐烂、蜡烛燃烧、牛奶变酸、米酿成醋、动物呼吸、瓦斯爆炸、塑料降解。

随堂小练习1、下列四种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者有本质的区别,它是( )A.铁生锈B.水汽化C.煤燃烧D.脂肪酸败2.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A.木已成舟B.花香四溢C.蜡烛成灰D.滴水成冰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牛奶酸败B.冰雪融化C.试管破裂D.干冰升华4、物质世界充满了化学变化,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也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

下列生产、生活实例不是利用化学变化产生能量的是()A.电厂以煤为燃料,进行火力发电B.人维持体温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C.三峡大坝建成发电D.利用炸药开山炸石和拆除危旧建筑5、下列工艺制作过程中包含了化学变化的是()A.红纸剪成窗花B.泥土烧成瓷器C.冰块制成冰雕D.木板制成模型飞机6、下列各图所示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灯泡通电发光B.研碎胆矾C.湿衣服晾干D.铜表面产生铜绿7、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

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②白玉为床,金作马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④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⑤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A.①②③B.②④⑤C.③④⑥ D.③⑤⑥3.由变化引出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的概念并对二者进行详细的描述化学性质:铁丝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锈、纸张能.燃烧、氧气能.助燃、蜡烛在燃烧时可以产生水和二氧化碳、真金不怕火炼、百炼方能成钢、纸里包不住火、汽油可燃、氧气可以支持燃烧、一氧化氮很容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合。

物理性质:二氧化碳为.无色、无味的气体、水在4℃是密度为.1g/cm3、玻璃易.破碎、汽油易.挥发强度高、抗震性好、玉不琢不成器、干冰能升华吸热进行人工降雨、食盐有咸味、木头能浮于水上、钠很软、水可变成冰、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氧化铜是黑色粉末。

注意:描述性质经常会用到“能”“可以”“会”“具有”“是”随堂小练习1.镁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导电性B.导热性C.可燃性D.延展性2.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的主体结构是用国产Q460钢制成的。

下列有关Q460钢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强度高B.能导电 C.耐腐蚀 D.抗震性好3.下列俗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真金不怕火炼B.百炼方能成钢C.纸里包不住火D.玉不琢不成器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用铁、铝制作炊具 B.用干冰升华吸热进行人工降雨C.用酒精作燃料 D.用铜制作导线5、“飞天壮歌——中国首次太空漫步航天展”于5月24 日在南京展区圆满结束。

航天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中属于H2的化学性质的是()A.液氢燃烧 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C.氢气具有可燃性 D.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6、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沸点 B.硬度 C.还原性 D.溶解性7、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导电性 B.可燃性 C.延展性 D.挥发性4.讲述变化与性质的联系用英语中的时态来表述我们的变化与性质就是:性质是一般现在时,变化时正在进行时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无论变化与否物质的这一性质都是存在的,描述性质经常会用到“能”“可以”“会”“具有”。

而变化则是一个过程,物质发生这样那样变化的过程。

5.就身边的小物件对四个概念进行准确的区分并做相应的小练习,深刻理解四个概念酒精:酒精有味,酒精无色,酒精能燃烧,酒精燃烧铁:铁能导电,铁生锈,铁能生锈纸:纸是白色的,纸容易撕碎,纸能燃烧,纸的燃烧巩固练习物质变化与性质练习(一)一、选择题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彩纸折成纸鹤B.白雪缓慢消融C.葡萄酿成美酒D.霓虹灯光闪烁2.下列提示的内容与化学有关的是()①节日焰火②塑料制品③液化气煮饭④医药药品A、①③B、②④C、①②③④D、③3.以下生活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B.面包发霉C.保险丝熔断D.酒精挥发4.家庭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米饭煮熟B.液化石油气燃烧C.水沸腾D.菜刀生锈5.经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你认为下列不属于化学这门科学研究范畴的是()A.物质的组成和结构B.物质的变化和性质C.物质的运动状态D.物质的用途和制取6.“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

“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科学,它包括“绿色生产”和“绿色销毁”等内容。

2009年我市在整顿音像市场的活动中,查获了一批盗版光盘,并进行了“绿色销毁”.以下做法属于”绿色销毁”的是 ( )A.泼上汽油焚烧B.倾倒入大海中C.深埋于土中D.碾压粉碎后回收再利用二、填空题1.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酒精易挥发,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

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气化后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1)酒精的物理性质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