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维果斯基的理论及其应用

维果斯基的理论及其应用


维果斯基论环境的作用,强调儿童的活动和内化。
维果斯基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教学的交往本质



教学的交往本质特点:“作为交往和它的最系 统化的形式便是教学。” 交往是主体与主体间的共同活动。 教学必须是在知识经验存在着差异的人们之间 进行,亦即教学是有某种知识经验的人(教师) 与准备学习这种知识经验的人(学生)之间的 交往。 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3)
11.
12.
13.
14.
沈红 “支架”式教学理论与外语写作教学策略 黄 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年1 月 73-75 陈春燕 “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下学习环境设计的 原则 职业教育研究 2007年5月 136-137 陈军涛 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当代 教育论坛 2007 年第9 期 15-16 王慧 试论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现代教学 启示 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年7月 118-120
维果斯基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最近发展区(2)

儿童心理发展的两种水平

现有发展水平:儿童独立完成作用的心理水平。 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成人帮助所达到的问题解 决水平。 最近发展区: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成人帮助所 达到的问题解决水平与儿童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 问题解决水平的差异。

教学就是人为的发展,教学引导着发展,创造 着最近发展区。
《艺术心理学》(1965)
《心理学中的工具性方法》(1981) 《缺陷学原理》(1983)
维果斯基的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个体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 内化说 活动说 文化工具理论
寻找玩具


一个六岁的孩子,把玩具弄丢了, 向父亲求助。父亲问他最后一次 看见玩具是在哪里 孩子说:“不记得了。” 父亲又问了许多问题—在不在房 间?外面?隔壁房间? 每次孩子都回答:“没有.” 当父亲问道:“汽车里呢?” 孩子说:“我想是在那里。”就 跑去取玩具了
维果斯基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学习的最佳年龄期(关键期)


儿童发展的每一年龄段都具有各自特殊的、不 同的可能性,学习某些东西总有一个最佳年龄 或称敏感年龄。 维果斯基说:“对一切教育和教养过程而言,最 重要的恰恰是那些处在成熟阶段但还未成熟到 教学时机的过程。”只有在这一时期施以适当 的教学,便有可能组织这些过程,以一定的方 式调整这些过程,以达到促进发展的目的。
维果斯基的理论 及其应用

维果斯基简
维果斯基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维果斯基理论的应用
对维果斯基的评价
维果斯基生平简介(Lev Vygotsky, 1896-1934) 前苏联建国时期卓越的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家


1896年11月5日 出生于白俄罗斯一个普通职员家庭。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个体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 心理发展的两种过程

种系发展过程 —— 低级心理机能的发展 文化-历史发展过程 —— 高级心理机能的发 展
低级心理机能
环境与教育
高级心理机能
两种心理机能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内化说

内化是指外部的东西转化为内部的东西,把客体
的东西转化为主体的东西。维果斯基认为,高级 的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这种内化不 仅通过教学,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和劳动等 来实现。(人的各种高级心理机能都是人类活动 和交往形式不断内化的结果。)



情境化学习:将技能、知识与获得它们的情境联 系起来。 强调真实世界与学校里的学习不同。可以发生在 餐桌上、街头、办公室…… 学习必然是社会的和存在于一个特定的情境中, 在某个时间和地点是正确的事实,在另一个时间 和地点却可能是错误的。(“情境化学习……强 调多数学习内容都与其发生时的特定情境 连”Anderson,Reder,Simon,1996)
维果斯基理论的应用
——社会文化的动机观

人们从事活动是为了保持同一性以及保持他们 在群体内的人际关系。因此,如果学生所在的 班级和学校重视学习,学生也就被激励去学习, 学习就是参与到群体的方式。
对维果斯基的评价
——贡献




创立了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理论,创建了文化 历史学派 倡导辨证唯物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人的心理 研究高级心理机能的目的就是在于研究意识 鲁利亚创立的神经心理学进一步发展了维果斯 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的学说。
参考文献(1)
1. 2.
3.
4. 5.
阿妮塔· 伍德沃克 教育心理学 2005年 叶浩生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 人民教育出 版社 1998 戴尔· H· 申克 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 江苏教 育出版社 2003年 叶浩生 心理学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杨鑫辉 心理学通史(第五卷) 山东教育出版 社 2003年
参考文献(2)
6.
7.
8.
9.
10.
赵南 “最近发展区”概念解析及其对幼儿园教学的 启示 课程与教学 2006年第9期 5-9 杜森 维果茨基与建构主义 泰山学院学报 2006 年3 月 90-94 陈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 学术交流 2007年3月 175-177 刘晓年 情境学习理论应用探讨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 145-147 陈士娟 建构主义的分类及其共同点 科技创新导报 2008 NO.31 137



维果斯基理论的应用
——支架教学(2)

支架式教学的具体步骤:


搭建脚手架,即围绕当前的学习主题,按照儿 童“最近发展区”要求,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 分解,建立概念框架; 引导儿童进入一定问题情境; 让儿童独立探索,并进行协作学习; 评价儿童学习的效果。
维果斯基理论的应用
——情境化学习
符 号 工 具 高级智力过程
维果斯基的教育心理学 思想
最近发展区 学习的最佳年龄 社会环境的作用 教学的交往本质
维果斯基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最近发展区(1)

对教学与发展关系的三种认识:

皮亚杰— 发展不依赖教学 詹姆斯—教学即发展 考夫卡—发展与教学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独立:教学与发展是两个不同性质的过程,发展直 接依赖的是神经系统的成熟而不是教学; 联系:教学推动发展,而儿童发展又使一定形式的 教学成为可能。
维果斯基理论的应用
支架教学 情境化学习 合作学习 认知学徒 社会文化的动机观
维果斯基理论的应用
——支架教学(1)
“支架”本是建筑业的一个用语,从本义上说, 指 在修建或补房屋的脚手架,它是作为一种凭借或 工具存在, 当目的达到时, 就会被收走。 布鲁纳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要求 教师在儿童学习过程中提供的支持也应具备这种 动态变化的特征,发挥这种暂时凭借的作用, 由此 正式提出了“支架式教学”。 支架教学:即指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需要为他们 提供帮助,并在他们能力增长时撤去帮助。
维果斯基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社会环境的作用(2)

社会环境


宏观的社会环境:人们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文化 历史背景,它形成了整个大时代的政治气候和社会 规范。 微观的社会环境:儿童所在的群体,即他所属的家 庭、学校、班级、邻居、亲友、玩伴等所有与他进 行直接交往的人及小群体,也就是他的人际关系系 统。

父亲和孩子在交往协作中完成了 回忆和解决问题,孩子可能从中 把这些策略内化,下次丢了东西 就可以用上了。
寻找课本



当孩子找不到课本时 的心理过程 “数学课本呢?” “上课时用了,下课 放进书包。” “坐公交车时放在公 交车上。” …… ……

孩子可以不用他人帮 助,自己思考书的下 落。
——合作学习(2)

对合作学习的几种解释:



信息加工理论:小组讨论帮助参与者复述、精 细加工和扩展他们的知识; 皮亚杰理论:小组内的相互作用可能造成认知 冲突和失调,这将导致个体对自己的理解提出 疑问,并努力发现新观念; 维果斯基的理论:合作学习提供了学生学习新 内容的社会支持和支架。
维果斯基理论的应用
组成“维-列-鲁”三人工作小组——维列鲁学派

1934年 因肺结核去世,终年38岁。
维果斯基的主要著作

《教育心理学》(1926)
《心理学危机的历史意义》(1927)
《儿童文化发展的问题》(1928) 《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历史》(1931)


《思维和语言》(1934)
《儿童发展中的工具和符号》(1960)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文化工具理论



文化工具:供一定社会的人们交流、思考、解 决问题和创造知识使用的物质工具及符号工具。 高级心理机能的中介性: 人所特有的高级心理机能以社会文化的产 物——符号为中介的。 符号——特别是语言符号
物理工具 符号工具
人与人之间 的交往
活动
内化
个体 内部心理结构
维果斯基理论的应用
——合作学习(1)


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以 小组为主要形式,为实现学习目 标共同学习,组员之间相互促进、 相互提高的一种教学策略。学生 在小组中互相学习,在建立信任、 团结和集体感的同时掌握所学知 识。 合作学习的三种模式

共同学习 “拼图”模式 同伴指导模式
维果斯基理论的应用

举例:言语、思考和意志的发展。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心理发展的活动说

人的心理过程是在人的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 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文化活动:人的活动是一种文明的活动,这种 文明表现在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工具愈是高 级,人的活动就愈是朝着文明的方向发展。维 果斯基把这种活动称为文化活动,人的心理机 能是随着这种文化活动的发展而发展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