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议深基坑周边地下水的危害

浅议深基坑周边地下水的危害

浅议深基坑周边地下水的危害
发表时间:2018-11-02T17:01:17.09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作者:佐元兴
[导读] 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在全国160多起基坑事故,在所有事故坑中,由于设计和施工期间地下水处理不当。

四川鼎昇建设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通过了解地下水对深基坑的重要性和不利影响,并结合具体工程实践,介绍了深基坑施工中地下水处理的常用处理方法。

关键词:地下水,基坑,安全
引言:在深基坑工程中,必须考虑地下水的治理。

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在全国160多起基坑事故,在所有事故坑中,由于设计和施工期间地下水处理不当,基坑事故的比例达到60%。

目前,基坑工程地下水处理工作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多成果。

本文希望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简单总结基坑地下水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以及基础设计和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对基坑的影响
在我国的许多地区,地层呈现出典型的二元结构,即上部粘土层和下部砾石层,粘土层上部为水淹和下潜,砾石层为承压水。

本文主要就广元市城北片区081产业新城1号安置点安置还房工程项目实施分析,该项目总的建筑面积约11.9万m2,主要工程内容包括22#地下室和10-14#楼的建筑结构、电气、给排水工程。

1.1地下水的基本类型
(1)上层滞水
上层滞水一般分布在疏松地层的上空气层。

它属于深基坑内第一个地下水含水层,渗透性弱,渗透性好,水位随季节变化。

它与区域地下水无水力有关,一般与相邻地表水体的无水相关。

上层积水主要依靠降雨,周边供水管道漏水,周边电(光)电缆沟或废弃箱涵补充废水。

(2)承压水
承压水一般埋在场地下部含水层中。

水头随着场地的位置而变化;一般不受当地气候因素的影响;现场水头保持相对稳定;水量由含水层或含水结构的性质决定。

治理难度大,可能与附近的河流或湖泊相连接。

1.2地下水治理的基本原则
在基坑设计过程中,地下水处理的基本原理是疏堵结合。

疏通是指消除地基坑区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

例如露天排水和井点脱水等,这种方法简单,成本低,易于掌握,并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坑的施工;堵是指通过有效的方法在地基坑周围形成止水帐篷,如粉末(等离子)喷射桩幕,高压喷射灌注桩,沉井方法,花管灌浆,灌浆方法和地下连续Wall等。

这种方法成本较高,施工困难。

1.3地下水治理方案的选择
在本项目中10-14#楼为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建筑工程等级一级,抗震设防烈度7度,结构抗震等级三级,建筑设计使用年限50年,基础型式为桩、筏板基础,地下室防水等级为Ⅰ级,屋面防水等级一级,防雷类别为三类;10#楼地上23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为71.65m,建筑面积为10153.09m2;11#楼地上20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为74.7m,建筑面积为20674.79m2;12#楼地上26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为78.6m,建筑面积21757.10m2;13#楼地上26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为78.6m,建筑面积18568.38m2;14#楼地上24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为65.4m,建筑面积19260.74m2。

在基坑设计过程中,地下水的治理方案与基坑开挖深度和土质情况有密切关系。

对开挖深度不超过6米的基坑,通常采用土钉支护,锚喷支护,重力式挡墙等,上层滞水一般采用埋管引流的方法,支护结构后土层的水经排水管汇集到坑底排水沟,最后由集水井排至地面;对开挖深度超过6米的基坑,土质较差存在深厚软土层时,多采用桩排支护,板桩支护,地下连续墙支护等。

深基坑开挖时,对基坑底部隆起和突涌防护也很重要,由于基坑地下水位较高,若不降水则会造成突涌,所以必须对地下水进行治理。

若不降水则会造成突涌,所以必须对地下水进行治理,方案主要有“全封”方案、“半封半降”方案和“全降”方案。

1、对地下室渗水我们打注浆孔,然后灌浆,灌浆的注浆管是留在地下室,这样的一个辅助作用是起到一个加固的作用,我们采用SJP1型粘度时变性灌浆材料配置水泥浆液,对渗水点进行注浆处理。

2、这两种灌浆材料是针对松散层孔隙、裂隙较发育的部位,我们采用SJP1型粘度时变性灌浆材料配置水泥浆液,对渗水点进行注浆处理。

3、针对裂隙小于或等于0.2mm微渗部位,我们采用SJP2型材料对渗水点进行注浆处理。

同时起到对地板有一个抗浮加固的作用。

“全封”隔渗(包括水平封底隔渗和落底式竖向隔渗),是指在基坑周边及坑底用人工方法设置一定厚度的隔水帷幕,来阻止场地内承压水向基坑内运动,这类隔渗通常采用高压旋喷灌浆工艺,该方法施工周期长,工程造价太大,尤其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往往出现全封底之后又出现到处涌水的现象,而后又必须重新采用降水井来救险。

“半封半降”,采用封降结合,它是地下水处理技术的创新,它是将隔渗帷幕厚度变薄,辅以深井减压降水,减少抽水量,主要用于降水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而不宜采用“全降”地区的基坑。

但是其工程造价仍较大,要高出“全降”方案数倍。

“全降”,在基坑周边及坑内优化布置一定数量的降水井,通过降水井抽排承压水,使基坑内承压水头降低至不会引起坑底突涌,流砂的高度,从而保证地下室施工的安全。

这种方法施工周期短,施工质量易于控制,工种造价低。

其缺点是可能引起基坑周边一定范围内少量地面沉降,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设计得当,科学管理,是可以将其缺点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基坑侧壁滞水易引起支护桩间涌水流土,严重时造成周边土体沉陷,其治理措施一般采用封堵,疏导相结合方式,即在支护桩外侧利用粉喷桩帷幕进行挡土,并埋设排水管用来排水。

1.4地下水对基坑的影响分析
在基坑工程中,不恰当的地下水处理也可能导致基坑中的危险情况甚至事故。

主要问题有:1地下水渗漏导致基坑开裂;2)由基坑涌浪引起的基坑凹陷;3)雨水长期浸入基坑引起基坑塌陷;4)基坑周围的水管漏水;国内水渗入基坑引起岩石和土壤的力学性质的变化。

5降低地下水位导致地面沉降,周围建筑物倾向于开裂。

事故原因主要包括设计和施工。

首先是设计人员对水文地质学原理不熟悉,他们不了解地
下水埋藏,补给径流和排水条件,挖掘前后水文地质的变化。

防水措施不切实际,桩间距过大,设计深度,水幕厚度不够,降水深度不够等。

其次,施工单位施工不遵循设计要求,水质幕墙施工质量达不到要求。

水效应,灌浆过程不完全,压力不够,使得桩与桩之间的密封不能连通。

挡水措施设计无效,基坑底部未加固,导致管道涌浪和沙流。

尽管这些事故很少发生,但是一旦产生数处理起来也比较困难。

2建议性预防措施
针对深井脱水项目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可能会在项目的不同阶段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首先强调地质数据的重要性。

地质数据是设计人员设计的主要依据,其真实性,准确性与否与设计方案的成败直接相关。

对于深基坑工程,除工程地质条件外,还应着重确定开挖区及邻近地段含水层分布规律,流速,渗透系数和补给来源等。

(2)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对现场的地质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提出更具针对性的设计方案。

比较两种或更多种情况并选择最佳的更理想的解决方案。

(3)加强施工队伍管理,提高施工队伍的技术素质,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确保施工质量。

(4)在降水过程中应进行项目监测工作,以提高测试人员的总体水平,提高测试数据和处理结果的准确性。

及时处理测试数据和准确结果,以便及时了解整个坑的状况,及时指导施工。

结语
在深基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上层滞水和承压水对基坑施工和地下室施工有重要影响。

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导致工程事故,在设计和施工时都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请注意以下几点:
(1)上层补给水有多种来源,包括大雨,久雨、废弃箱涵中贮存的污水等。

因此,设计应在基坑周围进行调查并提出具体措施; (2)承压水处理采用深井降水+半保水止水方案。

设计时要防止坑壁侧涌和坑底管涌;
(3)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观测,上层应保持滞后状态。

应该观察排水管内的水流量和沙量。

对于封闭水域,应观察泵内的沙粒量,并随时观察地下水位,确保地下室施工安全;
(4)基坑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制定救援方案,贮存一定的物资,如木桩、麻袋、水玻璃等。

参考文献
[1]林宗元.岩土工程治理手册.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2013,3:743~ 780.
[2]黄运飞.深基坑工程实用技术.兵器工业出版社.2016,11:577~584.
[3]马丽丽.深基坑开挖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工程勘察.2016,2:25~29.
[4]王文明,丁力生,梁旭黎等.深基坑地下水对钻孔灌注桩施工的影响及对策[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3,(4):51-54.
[5]徐百钟.运用工程实例浅析如何有效控制深基坑地下水[J].福建建设科技,2013,(3):9-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