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眼科屈光学ppt课件

眼科屈光学ppt课件


眼球的轴
• 光轴(眼轴):通过角膜表面 中央部(前极)的垂直线,眼 的结点、回旋点均在光轴上。 该轴与巩膜后面相交点为眼球 后极,前后极的距离即眼轴长 度。 • 视轴:眼外注视点通过结点与 黄斑的连线。 • 固定轴:眼外注视点与回旋点 的连线。 • 回旋点:设眼球在眶内是围绕 一中心点转动,该点即为回旋 点,该点位于角膜后13.5mm处。
• 眼球的主要作用是屈 光和感光; • 屈光系统的组成:由 四种屈光介质组成, 角膜、房水、晶状体、 玻璃体
前焦点 第一、第二主点 第一、第二结点
后焦点
•感光系统:视网膜; •可以把眼看成一个共轴的球面系统,其三对基点 为:前焦点、后焦点、第一主点、第二主点、第 一节点、第二节点。
4
眼屈光系统的光学常数
眼的调节状态
• 眼的静止状态:当睫状肌处于松弛无张力 状态时,晶状体的表面曲率最小(晶状体 扁平),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无调节,即眼 的静止状态。 • 眼的调节状态:当睫状肌处于紧张状态时, 晶状体的表面曲率变大(晶状体变凸), 这种屈光状态即为眼的调节状态。
14
眼的远点、近点
• 眼的远点:眼在无调节状态时,视网膜 中心凹的共轭点称为远点,也称为调节 远点。 • 眼的近点:眼使用最大调节时,视网膜 中心凹的共轭点称为近点,也称为调节 近点。
5
简化眼(一)
• 定义: 模型眼:根据标准眼的基本数据,将人眼 简化成由一个单球面和一个折射率均匀 的凸透镜组合系统。 简化眼:指简化后的模型眼 焦点:平行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与主轴交 叉的点 焦距:镜片的光学中心到焦点之间的距离 节点:即薄透镜的光学中心点,经过此点 的入射光线不被屈折。
6
简化眼(二)
15
眼的调节范围
• 眼的调节范围:远点和近点之间的空间 区域称为调节范围,也称为明视范围。 在该区域内任何位置的物体,都能够通 过调节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使视力 最佳。
16
眼的调节幅度
• 眼的调节幅度:远点的屈光力与近点 的屈光力之差,用屈光度表示。 • 调节幅度=1/远点距离-1/近点距离
1 1 Am= r p Am=R-P
11
二、眼的调节
• • • • • 调节定义 眼的调节状态 眼的远点、近点 眼的调节范围 眼的调节幅度
12
调 节
• 调节:是指正视眼通过改变晶状体曲率以 增加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都能成像 在视网膜上达到明视,此种作用机制称为 眼的调节。 • 调节作用的组织结构:晶状体、睫状肌、 悬韧带。
13
例题(四)
• 近点在角膜后45cm处的远视眼,远点在 角膜后30cm处,其调节范围和调节幅度 各为多少?
R P
30cm 45cm
15cm
• 调节范围为眼后30cm至眼后45cm 处, 15cm的 空间范围。 1 1 1 1 A = = m • 调节幅度: r p 0.3 0.45 =3.33-2.22=1.11(D)
眼科屈光学
视觉的形成
• 外界物体本身发出或反射出的光线,通 过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和调节后,在视网 膜上结成清晰缩小的倒像。 • 视网膜视觉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光刺激, 转变成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传导至大 脑皮层视觉中枢,遂产生视觉。
2
一、眼屈光系统
• 组成 • 简化眼 • 眼球及眼轴
3
眼屈光系统的组成
n=1.366 • 简化眼的模式:把眼 后焦点 前焦点 顶点(主点) 结点 球的各个屈光系统假 H F’ F N 想为一个单一球面, 此球面位于角膜后方 7.08mm 17.05mm 1.35mm处,曲率半径 24.13mm 17.05mm 为5.73mm 。 此球面的前面假想为空气,折射率n=1,另一侧 介质的折射率为n=1.336 ,节点即为该球面的曲 率中心,位于角膜前表面后方7.08mm处,前焦 距为-17.05mm,后焦距+24.13mm,总的屈光力 为58.64D 7
O A
K ⌒
ɑ
C N
R
F B
8
眼球的角——视角(一)
• 视角;外界物体两端在眼内结点处形成的夹角。 视角大小与物体大小成正比,与物体到眼的距 离成反比。 物体的大小 视角= 物体到眼的距离 = h ch
• 从上公式可以看出:无论物体实际大小如何, 只要视角一样大,视网膜像也一样大,物体看 起来就一样大小。
9
眼球的角——视角(二)
• 最小视角:人眼能辨认的两点间的最小 距离对节点的张角。 • 最小视角是一个临界视角,大于最小视 角的两个点眼能够分辨,小于最小视角 的两个点眼不能分辨。
10
视力
• 定义:人眼分辨外界二维物体的形状和 位置的能力称为视力,又叫视觉的敏锐 度。 • 视力的计算公式:视力=1/最小视角,即 V=1/ • 例:当视角为1’时,视力v=1.0;当视角 为10’时,视力v= 0.1;当视角为20’’时, 视力v=3.0。
17
例题(一)
• 近点在角膜前10cm处的正视眼(远点在 无限远处),其调节范围和调节幅度各 为多少?

远点在无限远处
P
-10cm
• 调节范围为眼前10cm至眼前无限远处,无限大 的空间范围。 • 调节幅度: 1 1 1 1 Am= = =0+10=10.00(D) 18 r p ∞ -0.1
例题(二)
• 眼轴长度:24.387mm • 眼总屈光力(静止时)+58.64D • 眼屈光系统的光学常数表:
屈光介质 折射率 1.376 角 膜 1.336 房 水 1.406 晶状体 1.336 玻璃体 屈光力 43.05 19.11 曲率半径 7.7前6.8后 10前-6后 厚度 0.5 3.0~3.1 3.6
例题(三)
• 近点在角膜前10cm处的远视眼,远点在 角膜后50cm处,其调节范围和调节幅度 各为多少?
P
-10cm 50cm
R
• 调节范围为眼前10cm至眼后50cm 处,60cm的 空间范围。 • 调节幅度: 1 1 1 1 Am= = =2+10=12.00(D) 20 r p 0.5近视眼,远点在 角膜前50cm处,其调节范围和调节幅度 各为多少?
R
40cm -50cm
P
-10cm
• 调节范围为眼前10cm至眼前50cm 处, 40cm的 范围。 • 调节幅度: 1 1 1 1 Am= = =-2+10=8.00(D) 19 r p -0.5 -0.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