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习起止日期:2009年4月1日————2009年9月2日实习地点: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制剂室指导老师:许迎久毕业实习科目:中药药剂毕业实习主要内容:学会了药材前处理的方法。

懂得了中药药材提取、分离、纯化、烘干所用设备的构造以及性能。

熟悉掌握了关于针剂、片剂、浸出制剂、丸剂、散剂的生产工艺和所用设备的使用方法及其构造。

知道了关于产品质量控制的项目和检验方法。

并掌握了医院药房临时用药的配制方法。

一、实验目的1.掌握散剂制备的工艺过程。

2.掌握含特殊成分散剂、共熔成分散剂的制备方法。

3.掌握散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4.掌握粉碎、过筛、混合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指导散剂系指药物或与适宜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而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供内服或局部用。

内服散剂一般溶于或分散于水或其他液体中服用,亦可直接用水送服。

局部用散剂可供皮肤、口腔、咽喉、腔道等处应用;专供治疗、预防和润滑皮肤为目的的散剂亦可称撒布剂或撒粉。

操作要点:(1)称取:正确选择天平,掌握各种结聚状态的药品的称重方法。

(2)粉碎:是制备散剂和有关剂型的基本操作。

要求学生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使用要求,合理地选用粉碎工具及方法。

(3)过筛:掌握基本方法,明确过筛操作应注意的问题。

(4)混合:混合均匀度是散剂质量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含少量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贵重药品的散剂,为保证混合均匀,应采用等量递加法(配研法)。

对含有少量挥发油及共熔成分的散剂,可用处方中其他成分吸收,再与其他成分混合。

(5)质量检查:根据药典规定进行。

三、实验内容1.痱子粉的制备(含共熔散剂的制备)[处方]薄荷脑 0.2g樟脑 0.2g硼酸 5.0g氧化锌 4.0g滑石粉适量制成 30g[制法]取薄荷脑、樟脑混合研磨至共熔液化,先加少量滑石粉吸收研匀,再将硼酸、氧化锌研成细粉,加入上述混合物中研匀,最后加滑石粉至30g,过筛(100目)混匀,即得。

[附注](1)处方中成分较多,应按处方药品顺序将药品称好。

(2)处方中薄荷脑、樟脑为共熔组分,研磨混合时形成共熔混合物并产生液化现象。

共熔成分在全部液化后,需先以少量滑石粉吸收后,再与其他组分混匀。

(3)处方中樟脑、薄荷脑具有清凉止痒作用,硼酸具有轻微消毒防腐作用,滑石粉可吸收皮肤表面的水分及油脂,故用于治疗痱子、汗疹等。

2.冰硼散的制备[处方]冰片 1g硼砂 100g朱砂 1.2g玄明粉 10g[制法] 取朱砂以水飞法粉碎成细粉,干燥后备用。

另将硼砂研细,并与研细的冰片、玄明粉混匀,然后将朱砂与上述混合粉末按套色法研磨混匀,过七号筛即得。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用于咽喉、牙龈肿痛,口舌生疮。

[附注] 冰片即龙脑,外用消肿止痛;朱砂主含硫化汞,外用解毒;玄明粉为风化芒硝(无水硫酸钠),外用治疗疮肿丹毒,咽肿口疮。

本品为粉红色的粉末,气芳香,味辛凉。

总之,虽然我还不敢说我在实习中已经见识了生产的全部过程,但至少我对生产过程有了较之以前更为深刻的理解,理论与实践得到了较为充分的结合!实验报告实习起止日期:2009年4月1日————2009年9月2日实习地点: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中草药房指导老师:梁新颖毕业实习科目:中药鉴定毕业实习主要内容:实习期间,学会了如何鉴别中药材的真伪与品种及其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以及中药材的栽培、采集、加工、保管等知识的掌握。

中药饮片的水试鉴别:1、茯苓:正品茯苓块用开水浸泡不溶解,不破碎;用面粉压制假茯苓块,用开水浸泡后15分钟左右溶解成糊状。

2、血茸片:正品血茸片骨质呈淡褐色,有裂隙,用开水浸泡不溶化,入水不变色;而用胶水、红色染料、锯末压制的"血茸片",仅锯口部"血"红色,切片无裂隙,用开水浸泡即溶解,水液被染成红色,套上去的皮毛脱落。

3、藏红花:藏红花正品浸入水杯中,粒头膨胀呈长喇叭状,可见一条黄线徐徐沉入水底,水液呈浅黄色;用红色染料和玉米须等制造的假藏红花,入水后没有正藏红花的特征,假藏红花漂浮在水面上,水液立即变成鲜红色。

4、海金沙:取正品海金沙少许撒在水中,浮于水面不下沉,如有下沉则有泥沙等掺杂。

5、熊胆:取熊胆仁一小粒,置水面上,可见其旋转并逐渐溶解,有明显黄线下降而不扩散。

伪品无此现象。

6、琥珀:不溶于水,煮沸不溶化,不变软若加热且变软或溶化则可能是松香或其他树脂。

7、乳香:取乳香适量与少量水共研,应形成白色乳状液。

8、没药:恨没药适量与少量水共研,应形成黄色乳状液。

9、青黛:将适量青黛投入水中,则浮于水面,另取本品少量加为数毫升,水层不得显蓝色。

10、胖大海:将胖大海放入水中,膨胀速度较较快,并能达到原体积的5~8倍;而伪品膨胀速度慢,仅能达到原体积的3~4倍。

11、麝香:取麝香仁少许,用开水冲后,或煮沸后倒入无色透明的玻璃容器中搅拌,静置,麝香微溶于水,大部分沉淀,水溶液呈淡黄色,香气浓烈持久。

12、苏木:将苏木投入装有沸水的玻璃杯中,即呈现桃红色的溶液,加酸变为黄,加碱则变为红色。

伪品无此反应。

13、天竺黄:本品吸水性强,有粘舌感,投入水中不溶于水,在水中有气泡产生。

伪品无此特征。

14、阿胶:取阿胶少量,加沸水适量搅拌至溶解,溶液呈棕红色,较澄明,静置后溶液不变稠,而其他杂皮胶溶液会变混浊。

化学法鉴别:1、党参取党参粗粉2g,加70%乙醇溶液20ml,时时振摇,浸渍30min,滤过,滤液备用。

(1)取滤液2ml,置于试管中,加碱式醋酸铜溶液1滴,即产生白色沉淀;(2)取滤液2ml,置于试管中,加10%的硝酸铅溶液和5%亚硝酸钠溶液各3滴,摇匀,再加氢氧化钠溶液1ml,溶液颜色无变化。

同法实验:(1)产生黄绿色沉淀;(2)溶液显红色为伪品。

2、黄芪(1)取本品粉末3g,加水30ml浸渍过夜,滤过,取滤液1ml,加0.2%茚三酮溶液2滴,在沸水中加热5min,冷后呈紫红色(氨基酸、多肽);(2)取上项水溶液1ml,于60℃水浴中加热10min,加5%α-奈酚乙醇溶液5滴,摇匀,沿管壁缓缓加入浓硫酸0.5ml在试液与硫酸交界处出现紫红色环(糖、多糖);(3)取本品粉末2g,加酸性乙醇10ml,温浸2h,滤过,滤液调至中性,蒸干,加3%的盐酸1ml溶解残渣,各取滤液0.5ml,分别滴加碘化泌钾及碘化汞钾试剂各1滴,前者产生橙红色沉淀,后者产生灰白色沉淀(生物碱)。

同法实验:(1)查不出氨基酸、多肽;(2)查不出糖、多糖;(3)查不出生物碱为伪品。

3、杜仲取本品粉末2g,加20ml乙醇在水浴上回流30min,滤过,取滤液1滴,滴在滤纸上,喷20%氢氧化钠溶液,显浅黄色斑点同上实验,不显黄色斑点为伪品。

4、胖大海取本品粉末0.2g,加水10ml,置水浴上加热30min,滤过,取滤液4ml,加氢氧化钠溶液3ml,及碱性酒石酸铜试液5ml,置水浴加热,即生成红色沉淀为真品,同上实验,无红色沉淀为伪品。

5、土茯苓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5ml,置水浴上煮沸2min,滤过,取滤液1ml,滴加盐酸4滴,于水浴中煮沸1min,溶液呈淡棕色为真品。

同上实验,溶液呈淡橙色为伪品。

-6、肉苁蓉取本品粉末1g,加0.5%盐酸的乙醇8ml,置水浴上微沸浸渍10min,趁热滤过,滤液加氨试液调至中性,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1%盐酸溶液3ml使溶解,滤过,取滤液1ml,加碘化泌钾试液2滴,发生桔红色沉淀为真品。

同上实验,不发生沉淀为伪品。

7、刺五加取本品粉末,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呈淡黄色荧光为真品。

同上实验,显微弱的淡白色荧光为伪品8、板蓝根取本品水煎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呈蓝色荧光为真品,同上实验,不显蓝色荧光为伪品。

9、高良姜取本品粗粉1g,加乙醇浸渍20min,取滤液1滴,滴滤纸上,氨熏后,应显黄色,挥去氨后颜色变浅,喷1%三氯化铝试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呈黄绿色荧光为真品。

同上实验,无此反应为伪品。

总之,以上所列各种现象,常会在我们的工作中碰到,所以我们要仔细认真,使用两种检验方法大都可以分辨出来,为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用药安全有效,严格把关!!实验报告实习起止日期:2009年4月1日————2009年9月2日实习地点: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草药库指导老师:沈小芳毕业实习科目:中药炮制毕业实习主要内容:熟悉中药的净选、加工方法。

学会并掌握了各种炮制方法,如:炒法、炙法、蒸法、醋制法、锻制法和炼蜜法,并能熟练掌握炮制过程中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法。

知道了饮片、细片加工的要求。

炮制药材的用水,应为饮用水。

炮制药材除另有规定外,应符合下列有关要求:一、净制,即净选加工。

经净制后的药材称为“净药材”。

凡供切制、炮炙或调配制剂的,均应使用净药材。

净制药材可根据其具体情况,分别选用挑选、风选、水选、筛选、剪、切、刮削、剔除、刷、擦、碾串火燎及泡洗等方法达到质量标准。

二、切制,药材切制时,除鲜切、干切外,须经浸润使其柔软者,应少泡多润,防止有效成分流失。

软化处理方法有:喷淋、抢水洗、浸泡、润、漂、蒸。

并应按药材的大小、粗细、质地等分别处理。

注意掌握气温、水量、时间等条件。

切后应及时干燥,保证质量。

切制品有片、段、块、丝等。

其厚薄、长短、大小、宽窄通常为:片极薄片0.5mm以下,薄片1~2mm,厚片2~4mm;段短段5~10mm,长段10~15mm ;块 8~12mm的方块;丝细丝2~3mm,粗丝5~10mm。

其他不宜切制的药材,一般应捣碎用。

三、炮炙除另有规定外,常用的炮炙方法和要求如下。

1.炒,炒制分清炒和加辅料炒。

炒时应火力均匀,不断翻动。

掌握加热温度、炒制时间及程度要求。

清炒,取净药材置热锅中,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

需炒焦者,一般用中火炒至表面焦黄色,断面色加深为度,取出,放晾。

炒焦后易燃药材,可喷淋清水少许,再炒干或晒干。

麸炒,取麸皮,撒在热锅中,加热至冒烟时,加入净药材,迅速翻动,炒至药材表面呈黄色或色变深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净药材,用麸皮10kg。

2.烫,烫法常用的辅料为洁净河沙、蛤粉或滑石粉。

取河沙(蛤粉、滑石粉)置锅内,一般用武火炒热后,加入净药材,不断翻动,烫至表面鼓起、酥脆或规定的程度时,取出,筛去辅料,放凉。

如需醋淬时,筛去辅料后,趁热投入醋中淬酥。

3.煅,煅制时应注意煅透,使酥脆易碎。

明煅,取净药材,砸成小块,置无烟的炉火上或置适宜的容器内,煅至酥脆或红透时,取出,放凉,碾碎。

含有结晶水的盐类药物,不要求煅红,但需使结晶水蒸发尽,或全部形成蜂窝状的块状固体。

煅淬,将净药材煅至红透时,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中,淬酥(如不酥,可反复煅淬至酥),取出,干燥,打碎或研粉。

4.制炭,制炭时应“存性”,并防止灰化。

炒炭,取净药材,置热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或至规定程度时,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