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题全

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题全

“靠近”,则对光线起会)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过透镜焦点。

像清晰五. 凸透镜成像规律:说明几点:① 焦点是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时不成像,成实像,成虚像。

f u =f u >f u <② 二倍焦距处是像大小的分界点,时,成等大实像,时,成缩小的实像,f u 2=f u 2>时,成放大实像或放大虚像。

③ 成实像特点:成实像时,物、像在镜的两侧f u 2<且倒立,同时,,像变小,,像变大,物像移动方向一致。

④ 成虚↑u ↓v ↑↓v u 像的特点:成虚像时,物、像在镜同侧,且正立、放大,同时,,像变大,↑↑v u 像变小,像物移动方向也一致。

↓↓v u ⑤ 成实像时,物、像距离最小值为4倍焦距(即)。

f 4口诀:一焦分虚实,分正倒;二焦分大小;物近(与焦点的距离)像远大,物远(与焦点的距离)像近小;实像异侧倒,虚像同侧正;像距大(于物距)像放大,像距小(于物距)像缩小。

例7: 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一个凸透镜前30cm 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

若把蜡烛从原来的位置向此透镜方向移动20cm ,则此时蜡烛经该透镜所成的像是( ) A .放大的虚像 B .等大的虚像 C .缩小的实像 D .缩小的虚像例8、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也能用光屏承接B 、实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C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D 、实像是实际存在的像,虚像是实际不存在的像,是人的幻觉形成的六、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科学探究题例9: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 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__________cm ;(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7所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填“上”、“下”)调节;(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 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_______清晰的实像,_______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巩固练习:1.如图8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将会( )A.仍然平行B.会聚C.发散D.无法确定2.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是平行光束B.一定是会聚光束C.折射光束比原来的光束会聚一些D.一定是发散光束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改变B.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他们的光学性质都是由于光线透过时,在两侧表面发生了两次折射形成的 C.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相交于一点D.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通过凹透镜的光线一定是发散开的4、某同学经过对凸透镜的实验探究,写出了如下一些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凡是实像,都是倒立的B、凡是虚像,都是正立的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既有放大的,又有缩小的D、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既有放大的,又有缩小的5、窗台上放着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太阳光透过玻璃缸射到屋内窗台旁的桌面上,发现桌面有个光斑比桌面上太阳直接照到的地方还亮,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B、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凸透镜C、缸中的水对光线有折射作用D、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凹透镜6、图9中成虚像的是: ( )A、a、dB、b、cC、a、cD、a、b7、关于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成实像时,物距(物体与镜的距离)越大测得的像距(像与镜的距离)也越大B、成实像时,像距不可能小于透镜的焦距C、物距大于像距则像放大 D、物体与像一定分居凸透镜两侧8.如图10为凸透镜成像的示意图.由于不慎将透镜的上沿摔掉一块(图中阴影部分),则所成的像将()A.像的A′部分消失了B.像的B′部分消失了C.成像的效果不受影响D.像A′B′是完整的,亮度变暗9.一个人照完一张半身像后,又想照一张同样大小的全身照,摄影师应使()A.照相机远离人,暗箱拉长B.照相机远离人,暗箱缩短C.照相机靠近人,暗箱拉长D.照相机不动,只调大光圈10.如图11所示的四种镜片适合近视眼戴的是()11.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图12中的A和B,则()A、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B、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C、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D、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12. 在儿童乐园, 摄影师给卡通人照相, 在对焦时, 发现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为了使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摄影师应将镜头适当地()A. 向下并且向左移B. 向下并且向右移C. 向上并且向左移D. 向上并且向右移13.图13左边的实线框内是某一物体的形状,右边4个虚线框内是供选择的物体像的形状.以下填空时,只考虑像的形状,不考虑像的大小..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14所示是物体放在A点的成_______cm之间,此像是的实验中,用粉笔在桌面上画一直线,在直线上依次放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的实验图,若在透镜右边的光屏上(光屏未画)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的实验中,发现烛焰的像在屏的下边缘处,如果不改变烛焰及屏的位置,只移动透镜,使像移到屏的中央,那么应将凸透镜_______移动.(选填(“向_______,丁拍_______.调节晶状体的厚薄,看远处的物体时,晶状体较。

实验时,做记录的表格中有一些空没有填写,请将表"、"9.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_(选(3)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①上表中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为 ,实验序号4中像距为 cm②分析表中数据:当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_____(选填 “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李云和张芳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如图,当2f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__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若想得到一个清晰56780放大的实像,蜡烛应向__________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同处时,屏上不会出现蜡烛的像。

B.只能成半个烛焰的像,像的亮度变暗C.仍成整个烛焰的像,像的亮度不变D.仍成整个烛焰的像,像的亮度减弱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 )A.所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把凸透镜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D.把凸透镜向右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2 蜡烛从离凸透镜距离为5f的地方向移向凸透镜的过程中,凸透镜所成的像()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3 某同学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光屏上()A.成倒立、缩小的像 B.成倒立、放大的像C.成正立、放大的像 D.不能成像4、某兴趣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则凸透镜的焦距为()A.60厘米B.40厘米C.20厘米D.10厘米5.小强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他把物体放在离凸透镜50cm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20厘米 B.30厘米 C.40厘米D.50厘米6. 实像与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实像和虚像都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B]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的,人眼能看到,虚像没有光线形成是人的幻觉[C] 实像可以用光屏接收到,而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D] 实像和虚像都可以用不透明的挡光板把他们挡住7. 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放大的像都是虚像[B] 倒立的像都是实像[C] 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在u=2f处[D] 物距越小时,成像一定越大8. 把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以在距离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cm处,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虚像[D] 正立、缩小的实像9. 把一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沿主光轴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A] 像距逐渐增大,像变大[B] 像距逐渐增大,像变小[C] 像距逐渐变小,像变大[D] 像距逐渐变小,像变小10. 某凸透镜的焦距为f,当一个物体从8f处,沿主光轴向f处移动,在这一过程中,物体与像之间的距离是()[A] 变大[B] 变小[C] 先变大,后变小[D] 先变小,后变大部分习题参考答案:一、透镜例1、光心焦点 2 光心到焦点的距离3、会聚会聚发散发散例4、凸透光屏 5 10例5、凸透镜目镜物镜100 例6、B 例7、A 例8、C例9、(1)10 (2)上(3)放大幻灯机巩固练习:1、c 2、c 3、AB 4、D 5、D 6、A 7、B 8、D 9、B 10、A 11、C 12、13、(1)D (2)A (3)D C 14、C D 15、30 15 30 倒立缩小实16、蜡烛凸透镜光屏同一高度像成在光屏中心17、D 18、a 照相19、向上20、21、睫状肌薄强22、倒立实像缩小等大实像倒立倒立实像放大虚像(1)48 光路可逆(2)12 物距为24 cm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实像,说明24 cm为两部焦距。

23、(1)下(2)缩小(3)变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