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白《古朗月行》全文 详细

李白《古朗月行》全文 详细


• 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
• 译文:在晚上观看月亮,可以先看到有仙人的两 足开始慢慢地出现,接着一棵圆圆的大桂树也出
现了。传说月中白兔捣成仙药,请问它是捣给谁
吃的?
A
5
嫦娥奔月 嫦娥,中国上古时期汉族神话中的人物,上古时
期三皇五帝之一帝喾(天帝帝俊)的女儿、后羿之妻, 其美貌非凡。神话中因偷食大羿自西王母处所求得的 不死药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宫之中。
A
6
蟾宫折桂 晋武帝泰始年间,吏部尚书崔洪举荐郄(qie)
诜(shen)当左丞相。后来郄诜当雍州刺史,晋武帝 问他的自我评价,他说:“我就像月宫里的一段桂 枝,昆仑山上的一块宝玉。”(臣鉴贤良对策,为 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用广寒 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形容特别出众的人 才,这便是“蟾宫折桂”的出处。蟾宫即月宫,即 月亮之宫。晋武帝大笑并嘉许他。相传蟾宫中有桂 树,唐以来牵合两事,遂以“蟾宫折桂”谓科举应 试及第。简言之,攀折月宫桂花,在科举时代比喻 应考得中。
所以乌指的是“三足乌”,代指太阳。
A
9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表现出诗人的感
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只
留下一个,使天上人间都免除了灾难。诗人为什么
在这里引出这样的英雄来呢?也许是为现实中缺少
这样的英雄而感慨吧!也许是希望有这样的英雄来
扫除天下吧!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
行古

月 ( 唐 ) 李 白
A
1
《古朗月行》玉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唐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A
2
关于题目《古 朗月 行》
吴刚伐桂 传说吴刚的妻子与炎帝之孙伯陵有私情,吴刚一
怒之下杀了伯陵,因而惹怒太阳神炎帝,被发配到月 亮砍伐不死之树。但月桂树随砍即合,吴刚每砍一斧, 斧子砍下的枝叶就会长回树上,经过了这么久,吴刚 仍然没能砍倒月桂树。吴刚的妻子心存愧疚,命她的 三个儿子分别变成蟾蜍、兔和蛇飞上月亮陪伴吴刚。 为了帮助父亲早日砍倒桂树,玉兔便不停的把砍下的 枝叶捣碎。
去去:望上去 凄怆:qī chuàng指凄惨和悲伤 译文: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 远走开吧。心怀忧虑可我又能为它做些什么呢?只觉得心 里十分凄惨悲伤 这四句诗具有讽喻意味,表达了诗人内心怎样的情感? 蟾蜍讽喻奸臣擅权,月蚀讽喻朝政黑暗,表达了诗人对奸 臣当道、朝廷乌烟瘴气的不满和忧虑
译文: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把它称为白玉盘。又
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A
4
•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 团团:圆圆的样子
• 问言:问。(言:语助词,无实意。)
• 餐:吃,食
• 这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 当月亮初升的时候,仙人和桂树影影绰绰,一轮 圆月中白兔在捣药。
个,使天、人都免除了灾难。诗人在这里引出
这样的英雄来,既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
而感慨,也是希望能有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
译文: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
。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A 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
8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大家都听过“后羿射日”的故事:
远古的时候,大地出现了严重的旱 灾。炎热烤焦了森林,烘干了大地, 晒干了禾苗草木。原来,帝俊和羲 生了10个孩子都是太阳,他们住在 东方海外,海水中有棵大树叫扶桑。 10个太阳睡在枝条的底下,轮流跑 出来在天空执勤,照耀大地。但有 时,他们一齐出来给人类带来了灾 难。为了拯救人类,神箭手后羿张 弓搭箭,向那9个太阳射去。只见天 空出现爆裂的火球,坠下一个个三 脚的乌鸦。最后,天上只留下一个 太阳。
A
11
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 当时正值唐玄宗晚年,他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 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刺这一昏暗局面。 然而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 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 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 平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 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这也 是李白能被称为诗仙的原因啊。
古:“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如 早在唐代以前的南北朝时期, 就有一位诗人鲍照写了《朗月 行》,写美人对月而歌。“古” 就指的是古人(前人)就有这 个题目。
朗月:明朗的月亮。
行:诗歌文体,属于乐府诗,
歌行体。是初唐在汉魏六朝乐
府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南
朝宋的鲍照所创,他模拟乐府,
又自创格调,创造了七言为主
望:“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月亮既然已经
沦没而迷惑不清,还有什么可看的呢!不如趁早走
开吧。这显然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心中的忧愤不仅
没有解除,反而加深了:“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
肝”。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
焚。
A
10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阴精:指月亮
沦惑:沉沦迷惑
•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
不明。
• 蚀: shí,同“食”
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
• 圆影:指月亮 • 大明:月亮
宠幸杨贵妃,权奸、宦 官、边将擅权,把国家 搞得乌烟瘴气。诗中“
• 落:射下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
• 乌:指太阳
残”似是讽刺这一昏暗 局面。
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
围绕蟾宫折桂,不少地方还有这样的习俗:每
当考试之年,应试者及其家属亲友都用桂花、米粉
蒸成糕,称为广寒糕,相互赠送,取广寒高中之意。
引申为获得很大的成就或很高的荣誉,多指金榜题
名;还指体育比赛中运动员获得冠军,社会生活中
人们参加各种考试,取得较好的名次。
A
7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传说月蚀就是蟾蜍食月 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
歌行体。
A
3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呼作:称为
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 把月亮比作了白玉盘和镜子 Nhomakorabea那么,月亮与白玉盘、镜子有何共同点呢?
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
的形状,颜色和月光的皎洁可爱
“呼”、“疑”二字,写出了儿童的奇思妙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