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是能选择性地与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从而拮抗神经递质和儿茶酚胺对β受体的激动作用的一种药物类型。

肾上腺素受体分布于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其受体分为3 种类型,可激动引起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增加、支气管扩张、血管舒张、内脏平滑肌松弛等和脂肪分解。

这些效应均可被β受体阻滞剂所阻断和拮抗。

作用机制(1)中枢作用,即通过改变中枢性血压调节机制产生降压作用。

(2)阻断突触前膜β受体,通过阻断外周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突触前膜β1受体,抑制正反馈作用,使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减少。

(3)抑制肾素释放,通过抑制肾小球入球动脉上β受体,减少β受体阻滞剂主要分类肾上腺素受体分布于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其受体分为3 种类型,即β1受体、β2受体和β3受体。

β1受体主要分布于心肌,可激动引起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增加;β2受体存在于支气管和血管平滑肌,可激动引起支气管扩张、血管舒张、内脏平滑肌松弛等;β3受体主要存在于脂肪细胞上,可激动引起脂肪分解。

这些效应均可被β受体阻滞剂所阻断和拮抗。

β受体阻滞剂根据其作用特性不同而分为三类:第一类为非选择性的,作用于β1和β2受体,常用药物为普萘洛尔(心得安),到2015年止,已较少应用;第二类为选择性的,主要作用于β1受体,常用药物为美托洛尔(倍他乐克)、阿替洛尔(氨酰心安)、比索洛尔(康忻)等;第三类也为非选择性的,可同时作用于β和α1受体,具有外周扩血管作用,常用药物为阿罗洛尔、卡维地洛、拉贝洛尔。

β受体阻滞剂还可以划分为脂溶性或水溶性,以及具有内在拟交感活性或不具有内在拟交感活性等类型。

β受体阻滞剂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肾上腺素能受体,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减少心肌耗氧量,防止儿茶酚胺对心脏的损害,改善左室和血管的重构及功能。

β受体阻滞剂药理作用1. β-受体阻滞作用:β-受体阻滞药主要是与儿茶酚胺对β-受体起竞争性结合,从而阻断儿茶酚胺的激动和兴奋作用。

2. 心血管系统:阻滞心脏β1-受体而表现为负性变时、负性变力、负性传导作用而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量下降,血压略降而导致心肌氧耗量降低,延缓窦房结和房室结的传导,抑制心肌细胞的自律性,使有效不应期相对延长而消除因自律性增高和折返激动所致的室上性和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由于可以延长房室结传导时间而可以表现为心电图的P-R间期延长。

3.支气管平滑肌:β2-受体阻滞可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而增加呼吸道阻力,故在支气管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有时可加重或诱发哮喘的急性发作。

但这种作用对正常人影响较少,选择性β1-受体阻滞药此作用较弱。

然而β2-受体阻滞引起的血管平滑肌收缩可阻止和治疗偏头痛的发作。

4.代谢:β1-受体阻滞可抑制交感神经所引起的脂肪分解,β2受体阻滞则可拮抗肝糖原的分解。

β-受体阻滞药与α-受体阻滞药合用可拮抗肾上腺素的升高血糖作用。

正因为如此,糖尿病病人接受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的同时应用β-受体阻滞药可发生低血糖,并延缓血糖水平的恢复,同时还会掩盖低血糖症状(如心悸、心动过速、震颤、饥饿感均不明显,然而多汗常可成为唯一警觉的低血糖征象。

5. 肾素:通过阻滞肾小球旁器细胞的β1-受体抑制肾素的释放而形成其降压机制之一。

6. 内在拟交感活性:某些β-受体阻滞药对β1-受体或β2-受体或二者均具有部分激动作用而称之为内在拟交感活性(ISA)。

具有ISA较不具有ISA的β-受体阻滞药对心脏的负性肌力作用、负性频率作用和收缩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均较弱。

理论上这种潜在的ISA对心输出量有限的老年患者可能有益,但对于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适当较慢的心率更为适合。

另外ISA潜在的缺点是夜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而表现交感张力增高时出现多梦、睡眠不安。

除上者外,β-受体阻滞药尚具有膜稳定作用、减少房水形成、有降低眼内压以及普萘洛尔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等。

β受体阻滞剂治疗作用高血压病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不同严重程度的高血压,尤其是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患者,也适用于合并有心绞痛、心肌梗死后、快速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妊娠的高血压患者。

冠心病β受体阻滞剂具有较强的降低心肌耗氧作用和拮抗儿茶酚胺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提高室颤阈,抗血小板和减轻心脏血管损害,降低心肌再梗死率,改善梗死后左室重构。

心力衰竭大规模β受体阻滞剂实验(CIBISⅡ、MERIT-HF及COPERNICUS)证明,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力衰竭患者总体死亡率、心血管病死亡率、心源性猝死以及心力衰竭恶化引起的死亡,通常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以达到最大耐受剂量。

但在有包括肺底啰音在内的多种体征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使用β受体阻滞剂应慎重。

心律失常β受体阻滞剂常用于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窦速、房早、室早、房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室速。

主动脉夹层内科治疗常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和硝普钠,减少血流对主动脉的冲击,减少左心室的收缩速率以减缓病情进展。

心肌病在有症状的肥厚性心肌病患者中,β受体阻滞剂是首选治疗,可控制心室率,降低心肌收缩力,使心室充盈及舒张末容量最大化,改善心肌顺应性。

β受体阻滞剂用于扩张性心肌病伴或不伴心力衰竭的治疗,可减轻症状、预防猝死和改善预后。

LQTSLQTS(遗传性QT延长综合征):除非有严重的禁忌证,β受体阻滞剂是当今对有症状的LQTS患者的首选治疗。

若无绝对禁忌证,推荐终身服用最大耐受剂量的β受体阻滞剂,可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到2015年止,认为,对于无症状的LQTS患者,也推荐应用β受体阻滞剂。

左房室瓣脱垂对于有症状的左房室瓣脱垂患者,β受体阻滞剂通常作为首选药物。

β受体阻滞剂主要禁忌症1. 支气管哮喘2. 严重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3. 重度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肿β受体阻滞剂的主要不良反应:1. 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多梦、幻觉、失眠、疲乏、眩晕以及抑郁等症状, 特别是脂溶性高的β受体阻滞剂, 易通过血脑屏障引起不良反应,如普萘洛尔。

2.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腹泻、恶心、胃痛、消化不良、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

少数患者可致脏层腹膜纤维大量增生。

3. 肢端循环障碍:少数患者出现四肢冰冷、发绀、脉搏消失, 以普萘洛尔发生率最高。

4. 支气管痉挛:当服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时, 由于β2受体被阻断, 使支气管收缩, 增加呼吸道阻力, 诱发或加重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

5. 低血糖反应:β受体阻滞剂不影响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 但对正在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 使用β受体阻滞剂能延缓胰岛素引起低血糖反应后的血糖恢复速度, 即产生低血糖反应, 故糖尿病患者或低血糖患者应慎用此类药品。

6. 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有低血压、心动过缓等。

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1)阿替洛尔(又叫氨酰心安),是一种心脏选择性的β受体阻滞剂,无内源性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半衰期6~9小时,多数临床研究表明,经一次服药能使血压持续下降24小时,尤其适用于心动过速合并高血压的患者。

与血管扩张剂、钙拮抗剂或利尿剂合用,降压效果更好。

有人用于治疗严重高血压危象,口服10mg后,12小时内血压逐渐下降,平均收缩压下降7.5kPa (56mmHg),舒张压下降5.3kPa(40mmHg),认为是安全有效的药物。

(2)美托洛尔(商品名倍他乐克),是一种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1975年问世后,在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疗效。

治疗高血压,口服100毫克,共4周,总有效率达82.4%,治疗2周后血压逐渐下降,而心率并不随之下降,可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头昏、心悸、眩晕、胸闷等症状,适用于一、二期高血压病人。

其副作用有心率减慢、乏力、口干、胸闷等,多数能在治疗一段时间后减轻或消失,但合并支气管哮喘或心动过缓者禁用。

(3)盐酸索他洛尔【商品名】施太可【适应证】适用于危及生命的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如持续室速。

因有促心律失常作用,一般不推荐用于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室上性心律失常。

【药理】(1)药效学:本品既有β阻滞作用,又有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特性。

本品为消旋体,两种异构体均有Ⅲ类作用,但仅左旋异构体有β受体阻滞作用,其作用是非心脏选择性的,无内在性拟交感作用。

本品延长动作电位平台相,减馒窦律.延缓房室结传导.使心房、心室肌及传导系统(包括旁路)不应期延长。

心电蹦产生剂量依赖性QTc延长,有轻度减低心排血量和降低血压的作用。

(2)药动学:生物利用度90%~100%。

口服达峰时间2.5~4小时。

一日2次口服2~3天可达稳态浓度。

在一日160~640mg的范围内血药浓度与剂量相天。

不与血浆蛋白结合,也无肝脏代谢。

不易通过血脑屏障。

全部以原形从肾脏排出。

t1/2β为12小时,肾功能障碍时半衰期延长.但肝功能障碍对本品代谢无影响。

【不良反应】(1)最重要的不良反应为促心律失常作用,造成扭转型室速和新的严重室性心律失常。

还可产生心动过缓、晕厥、低血压、呼吸困难、心衰加重、水肿等。

(2)神经系统:乏力、头晕。

(3)消化系统:恶心、呕吐。

(4)其他:哮喘.皮疹,肢痛等。

【禁忌证】下列情况禁用本品:支气管哮喘,窦性心动过缓、Ⅱ或Ⅲ度房室阻滞(除非有起搏器)、先天或获得性Q-T延长综合征、,心源性休克,未控制的心衰及有过敏史者。

【注意事项】(1)肾功能障碍者可造成本品蓄积,应根据肌酐清除率延长用药间隔。

(2)本品可通过胎盘和泌入乳汁,孕妇和哺乳妇女应慎用。

(3)与其他β阻滞剂相同。

不可骤然停药。

(4)下列情况应慎用:用洋地黄控制的心衰、低血钾、低血镁、Ⅰ度房室阻滞。

(5)应用时要注意监测:①心电图尤其是Q-T间期的改变;②血压;③电解质;④肾功能。

【药物相互作用】(1)与其他Ⅰa、Ⅱ、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同用时有协同作用。

(2)与钙拮抗剂同用时可加重心传导障碍,进一步抑制心室功能,降低血压。

(3)与儿茶酚胺类药(如利舍平、胍乙啶)同用可产生低血压和严重心动过缓。

(4)有血糖增高,需增加胰岛素和降糖药的报道。

【给药说明】(1)当心电图QTc大于500ms时应注意促心律失常作用,QTc超过550ms 时应停药。

(2)需停药时,要逐渐减最,在1~2 周的时间内途用。

(3)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换用本品时,应在严密监测下停前一种药2~3个半衰期再使用本品。

从胺碘酮换本品时要待Q-T恢复正常才可开始使用。

【用法与用量】(1)成人常用量:口服从80mg—日2次开始,根据反应在2~3天内增加剂量至120~160mg,一日2次。

一日640mg。

(2)小儿用法及安全性:尚未确定。

【制剂与规格】盐酸索他洛尔片:(1)80mg*28片;(2)160mg;(3)240mg。

(4)盐酸普萘洛尔【商品名】心得安【适应证】用于:①高血压,单独或与其他药物合并应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