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学院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中央对扶贫工作作出重大战略调整,提出建立精准扶贫的工作机制。
为适应扶贫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摸清贫困人口底数,了解致贫原因,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增强决策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根据吕梁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市县乡三级书记集中开展精准扶贫调研的通知》(吕办发电〔2016〕51号)文件要求,集中一周时间(10月21日—10月28日),吕梁***学院迅速组建由院长***同志为队长的精准扶贫调研工作队,深入我院定点帮扶贫困村临县雷家碛乡白家庄村,通过召开由村支“两委”、党员代表、贫困户代表等参加的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表、查阅扶贫档案、现场交流、入户走访、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集中一周时间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扶贫调研基本情况(一)白家庄村概况白家庄村位于临县西北方向雷家碛乡,距离黄河20余公里,北与兴县接壤。
白家庄行政村由白家庄、石窑坪、刘家沟、曹家洼和禹家甲5个自然村组成。
全村耕地5300亩,其中3500亩种植枣树,1500亩种植核桃树。
全村385户12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6户351余人。
贫困户占全村比例为32.7%,其余非贫困人口也大部分生活在贫困线临界点。
全村有党员28名,90%以上为60岁以上的老党员。
该村自然条件、人居环境十分恶劣。
由于交通不便、道路狭窄,至今未通城乡公共汽车,水资源严重短缺。
该村80%的土地种植红枣树,红枣和玉米为村民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
近年来,经济形势整体下滑,外出打工青壮年劳力大都返乡务农,生活压力异常艰难。
(二)扶贫调研情况这次调研,总体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集中调研。
严格按照入户率达到贫困户总户数80%以上的工作要求,首先集中调研白家庄村精准扶贫工作,先后走访30多户典型贫困户,之后又抽调6人组成三个工作组,利用3天时间驻村蹲点进行了专题调研,全面了解白家庄村126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等。
第二阶段,甄别确认。
对照国家关于贫困户的确认标准,对126户贫困户逐一进行了甄别确认。
最后确定,白家庄村2016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26户351人,2016年底计划脱贫16户55人。
第三阶段,制订措施。
针对该村制定符合实际的帮扶措施,逐项明确帮扶的主要任务、工作目标、责任领导、配合部门和完成时限;针对贫困户逐一制定了帮扶措施,分别明确了脱贫时限、帮扶责任人。
第四阶段,集中交办。
现场召开面对面集中交办会,属于整村的帮扶措施由有关部门认领限期办理,属于贫困户个体的由联户干部认领限期办理,并张贴上墙,挂图作战。
二、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我院认真贯彻落实省、吕梁市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狠抓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精准帮扶,通过机制创新全力破解扶贫攻坚难题,学院对白家庄村定点帮扶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三支力量”履职情况学院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学院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多次深入到帮扶村,协调落实措施,检查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情况,帮助村“两委”解决实际问题;我院驻村工作队已分别两次对白家庄村126户贫困户进行入户调查,全面掌握第一手的资料,真正做到底清数明,为下一步制定五年脱贫计划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支力量”驻村待遇、生活保障和经费均按照学院扶贫工作会议要求落实到位。
通过召开座谈会和走访入户了解到,村支两委班子和贫困户对“三支力量”以及第一书记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工作能力、工作成效基本认可。
(二)“六个一”帮扶任务落实情况通过查阅扶贫档案,学院定点帮扶白家庄村扶贫档案资料齐全,撰写了调研报告、制订了科学的脱贫规划、因户制定个性化帮扶计划;结合该村的地理和环境特点及传统产业,按照每户投入价值3000元的羊、鸡的标准,扶持养羊户和养鸡户,帮助白家庄村发展特色种养业,让农民的年均收入真正得到提高;帮助实施了一批水、路和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改造项目,解决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联系核桃和枣树专业技术人员为白家庄村村民培训核桃树和枣树的修剪,累计培训果农300余人次,在引进农村技术性人才上提供人才保障服务;帮助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建设一个好支部,注重发现和培养具有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双带型”党员,鼓励发展农民合作社,形成“支部+合作社,农民得实惠”的发展机制;帮助村委会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落实防止返贫措施,想办法,找路子,农民生活、农村生产、社会治安、新村风貌得到进一步改善,扶贫村示范村建设初见成效,该村初步迈上了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三)贫困户帮扶手册填写情况在调研期间,扶贫调研工作队在逐户查阅白家庄村126户贫困户帮扶手册的基础上,通过走访入户及问卷调查,进一步核实贫困户帮扶手册的填写情况。
驻村工作队、村支书和第一书记根据吕梁市精准脱贫挂图作战和痕迹管理工作方案的具体要求,确定专职信息员负责,每次记录情况都要与贫困户沟通,每户均认真填写帮扶手册,内容真实准确,按照“五个一批”脱贫路径分户填写制定的措施和脱贫规划,并由贫困户签字确认。
帮扶手册不存在“一人代填全村”的问题。
(四)扶贫政策宣传情况在调研期间,所有走访入户的贫困群众手中都有惠民政策明白卡,群众对涉及自身的低保、医保、移民搬迁、护工护理培训等扶贫政策、惠民政策都比较清楚。
驻村工作队在白家庄村醒目位置书写宣传标语10余条,大力宣传省委、省政府及吕梁市委、市政府精准扶贫工作口号。
贫困户近两年享受过的政策包括:粮食直补2015年每亩49元,总计27万元,良种补贴每亩10元,总计2.8万元,沿黄肉羊养殖工程每户市、县各补助2000元,共4000元;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补助对符合改造条件的家庭,按程序改造后,每户中央资金补助7500元,省级财政资金补助2600元,市级财政资金补助1950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每人每月50元,共计3000元;高中贫困生国家补助金和职业高中助学金每生每年2000元,中小学生贫困寄宿生生活补贴,小学生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生每生每年1250元;学年教育贫困幼儿补助每生每年1000元;农村低保每人每年2328元,五保户供养分散供养每人每年2600元。
(五)项目实施进展情况积极联系临县水利局,为禹家甲村580人饮水工程立项,临县水利局已上报省水利厅,已确定今冬立项、勘察、设计,明春开工建设;利用一事一议解决石窑坪村蓄水池护坝修缮工程,该工程现已开工建设,为5个自然村维护和新修田间道路18公里,现已修复田间道路13公里,剩余5公里田间道路资金已落实,近期开工建设,解决了村民上地交通不便问题;对白家庄村的白家庄、石窑坪、刘家沟、曹家洼等4个自然村进行整体易地扶贫搬迁,现已启动120户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其中68户为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积极联系住建局,按照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补助规定,已经上报危房改造20户和增加50盏路灯,待审批后立即组织施工,年底全面完工。
(六)干部结对帮扶情况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干部结对帮扶的工作要求,建立领导干部每年到联系村民小组开展五项活动的工作制度,即开展一次宣讲活动,开展一次调查研究,进行一次矛盾纠纷排查,组织一次支农活动,帮助解决一些突出问题;建立领导干部每年对其联系户开展七项活动,即开展一次思想谈心,提供一次信息咨询,进行一次技术指导,解决一些扶持资金,宣讲一次法规政策,代办一些复杂事项,协调解决一些生活难题,真正达到干部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目的,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全覆盖。
经学院扶贫专项会议研究决定,我院将于年底组织全院70余名党员干部,深入白家庄村贫困户家中,进行结对帮扶工作。
(七)2016年预脱贫贫困户情况在吕梁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吕梁职业技术学院帮扶指导下,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和村支两委通力配合,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目标,制定计划,明确责任,完善措施,深入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白家庄村2016年预脱贫户16户。
在调研期间,扶贫调研工作队对2016年预脱贫户逐户开展调查,同贫困户户主、行政村村干部及自然村队长现场面对面交流,为今年预脱贫户算好收入帐,确保年底可以稳定脱贫,脱贫情况经得起各级的评估验收和群众的满意度测评。
三、致贫原因分析(一)基础设施薄弱。
一是道路交通不便。
由于山区环境恶劣,乡村公路晴通雨阻现象突出,加之管护机制不健全和维护经费不足,导致白家庄村境内已有乡村公路有效使用率只有50%左右;由于不通公路,运输成本增加,现有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利用,不能产生经济效益。
二是水利设施陈旧。
由于原有的沟渠年旧失修,灌溉用水受限,制约产业发展,比如,群众想通过发展核桃产业增收,但当地生产用水缺乏,只能靠天吃饭,群众对发展担忧,信心不足。
人畜饮用水无保障,禹家甲村人畜安全饮水未全覆盖。
(二)文化低观念落后。
调查结果表明,贫困农户的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贫困人口中高中以上文化所占比例很小,贫困人口平均受教育时间大大低于全市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
由于这部分劳动力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务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
加之贫困户思想观念落后,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
(三)子女上学致贫。
有部分贫困家庭收入只能维持日常生活,一旦子女进入高中或是考上大学,需要支付一大笔学费和生活费,无形中加重了经济负担,对于尚未脱贫的农民更是苦不堪言。
这类贫困户随着子女成长,读书毕业和就业后,一般都能摆脱贫困,通过采取帮扶措施容易见到成效。
(四)因灾因病因残返贫。
一是自然灾害。
有的家庭本来经济状况差,主要收入又源于自给自足、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若遇旱、涝、风、雪、雹或是虫害、疫情等自然灾害,无法抵御,导致种植业减产减收,养殖业遇瘟疫,就可能造成贫困或是返贫。
二是突遇重病。
贫困户家中若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又或者是突遇劳动力死亡伤残的,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一些农民债台高筑,甚至重新返贫。
(五)缺钱缺项目缺劳力。
一是缺资金和缺项目,此类贫困户经济状况相对较好,帮扶措施主要从提供增收项目,提供产业扶持以及提供资金、信息方面给予帮助,使其尽快摆脱贫困。
二是缺乏劳动力,此类家庭中有残疾人、体弱或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员,不仅对家庭没有收入的贡献,反而还增大支出,导致家庭长期陷入贫困之中,难以脱贫。
这类家庭要给予重点关注。
(六)特殊群体贫困。
村内留守空巢老人的基本养老方式就是土地养老、社会保障养老,有的连生活自理都很困难,养老问题令人堪忧。
由于务工子女收入低,又要供养学生,不仅敬奉父母的生活费很少,而且很少回家探望,致使留守老人经济能力非常微弱,同时内心还承受着对子女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