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冲压工艺学5-拉深

冲压工艺学5-拉深

第三节 筒形零件拉深的有关尺寸的确定
四、毛坯尺寸的确定
体积不变原则: 若拉深前后料厚不变,拉深前坯料表面积与
拉深后冲件表面积近似相等,得到坯料尺寸。 相似原则: 拉深前坯料的形状与冲件断面形状相似。 但坯料的周边必须是光滑的曲线连接。 形状复杂的拉深件: 需多次试压,反复修改,才能最终确定坯料形状。 拉深件的模具设计顺序: 先设计拉深模,坯料形状尺寸确定后再设计冲裁模。 切边工序:拉深件口部不整齐,需留切边余量。
以后各次拉深 F 1.3 (d i 1 d i )t b (i=2、3、…、n)
第五章 拉深
第四节 拉深模设计计算
筒 壁 的 拉 裂
第五章 拉深
第三节 筒形零件拉深的有关尺寸的确定
一、拉深件的修边余量
材料力学性能的不均 匀性,模具间隙分布 的不均,摩擦阻力的 不均以及定位不准确 等原因,拉深件的口 部或凸缘周边不齐, 需要修边。
第五章 拉深
第三节 筒形零件拉深的有关尺寸的确定
一、拉深件的修边余量
材料力学性能的不均 匀性,模具间隙分布 的不均,摩擦阻力的 不均以及定位不准确 等原因,拉深件的口 部或凸缘周边不齐, 需要修边。
第五章 拉深
第三节 筒形零件拉深的有关尺寸的确定
例 求右下图所示筒形件的坯料尺寸及拉深各工序件尺寸。 材料为10钢,板料厚度t=2mm。
第五章 拉深
第三节 筒形零件拉深的有关尺寸的确定
解:因t> 1 mm,故按板厚中径尺寸计算。 (1)计算坯料直径 H 76 1 75 根据零件尺寸,其相对高度为 d 30 2 28 2.7 查表得切边量
第二节 圆筒形件拉深变形分析
二、拉深过程中坯料内的应力与应变状态
拉深过程中某一瞬间坯料的应力、应变状态
1.凸缘部分 应力分布图
径向应力 1 1.1 sm ln Rt R
切向应力 3 1.1 sm (1 ln Rt ) R
2.凹模圆角部分 3.筒壁部分 4.凸模圆角部分 5.筒底部分 坯料各区的应力与应变是很不均匀的。 拉深成形后制件壁厚和硬度分布
四、毛坯尺寸的确定 (三)复杂旋转体拉深件坯料尺寸的确定
先沿厚度中线将复杂旋转体轮廓 线分成直线和圆弧,找出每一段 的形心和长度,按下式计算毛坯 的直径。
D 8 Rxi Li
i 1
n
第五章 拉深
第三节 筒形零件拉深的有关尺寸的确定
四、毛坯尺寸的确定

D 8 Rxi Li
i 1
n
第五章 拉深
第五章 拉深
第二节 圆筒形件拉深变形分析
三、拉深件的起皱与拉裂
拉深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主要是凸缘变形区的起皱和筒壁传力区的拉裂。
凸缘区起皱: 由于切向压应力引起板料失去稳定而产生弯曲; 传力区拉裂: 由于拉应力超过抗拉强度引起板料断裂。
第五章 拉深
第二节 圆筒形件拉深变形分析
三、拉深件的起皱与拉裂(续)
第五章 拉深
拉 深 件 类 型
a)轴对称旋转体拉深件 b)盒形件 c)不对称拉深件
第五章 拉深
1-模柄 2 -上模座 3凸模固定板 4弹簧 5-压 边圈 6-定位 板 7-凹模 8-下模座 9 -卸料螺钉 10凸模
拉 深 模 结 构 图
第五章 拉深
拉深变形过程
第五章 拉深
拉 深 的 网 格 试 验
第五章 拉深
拉 深 过 程 的 应 力 与 应 变 状 态
下标1、2、3分 别代表坯料径向、 厚度方向、切向 的应力和应变
第五章 拉深
圆 筒 形 件 拉 深 时 凸 缘 变 形 区 的 应 力 分 布
第五章 拉深
拉深件的壁厚和硬度的变化
第五章 拉深
凸 缘 变 形 区 的 起 皱
第五章 拉深
第五章 拉深
第二节 圆筒形件拉深变形分析
三、拉深件的起皱与拉裂(续)
2.筒壁的拉裂
主要取决于:
1.筒壁传力区中的拉应力;
2.筒壁传力区的抗拉强度。
当筒壁拉应力超过筒壁材料的抗拉强度时,拉深件就会在 底部圆角与筒壁相切处——“危险断面”产生破裂。
防止拉裂:
一方面要通过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筒壁抗拉强度; 另一方面通过正确制定拉深工艺和设计模具,降低筒壁所 受拉应力。
1.凸缘变形区的起皱
主要决定于:
一方面是切向压应力σ 3的大小,越大越容易失稳起皱; 另一方面是凸缘区板料本身的抵抗失稳的能力。 凸缘宽度越大,厚度越薄,材料弹性模量和硬化模量越 小,抵抗失稳能力越小。
最易起皱的位置:凸缘边缘区域 起皱最强烈的时刻: 在Rt=(0.7~0.9)R0时 防止起皱:压边
第五章 拉深
例 (续) (2)确定拉深次数
查表5-2得各次极限拉深系数m1=0.50,m2=0.75,m3=0.78, m4=0.80,…。 故d1=m1D=0.50×98.2mm=49.2mm d2=m2d1=0.75×49.2mm=36.9mm d3=m3d2=0.78×36.9mm=28.8mm
h 6mm
第五章 拉深
第三节 筒形零件拉深的有关尺寸的确定
解:
查表得切边量
h 6mm
由前面推得的坯料直径公式为
D d 2 4d ( H h) 1.72 dr 0.56 r 2
代已知条件入上式得D=98.2mm
第五章 拉深
例 (续) (2)确定拉深次数 t 2 坯料相对厚度为 D 98.2 100 % 2.03% 2% 按表下表可不用压料圈,但为了保险,首次拉深仍采用压料圈。 根据t/D=2.03%,
当 m总>[m]时,拉深件可一次拉成,否则需要多次拉深。 其拉深次数的确定有以下几种方法: (1)查表法
第五章 拉深
第三节 筒形零件拉深的有关尺寸的确定
三、拉深次数的确定
(2)推算方法 1)由表5-2中查得各次的极限拉深系数; 2)依次计算出各次拉深直径,即 d1=m1D;d2=m2d1;…;dn=mndn-1;
d4=m4d3=0.8×28.8mm=23mm
此时d4=23mm<28mm,所以应该用4次拉深成形。
第五章 拉深
例(续) (3)各次拉深工序件尺寸的确定 经调整后的各次拉深系数为:
m1=0.52,m2=0.78,m3=0.83,m4=0.846
各次工序件直径为 …… 各次工序件底部圆角半径取以下数值: r1=8mm,r2=5mm,r3=4mm
第5章 拉深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概述 拉深过程分析 圆筒形零件拉深的有关尺寸的确定 拉深模设计计算
第五章 拉深
第一节 概述
拉深:
又称拉延,是利用拉深模在压力机的压力作用下,将平板坯 料或空心工序件制成开口空心零件的加工方法。 它是冲压基本工序之一。可以加工旋转体零件,还可加工盒 形零件及其它形状复杂的薄壁零件。 变薄拉深 拉深模: 拉深所使用的模具。 拉深模特点:结构相对较简单,与冲裁模比较,工作部分有较 大的圆角,表面质量要求高,凸、凹模间隙略大 于板料厚度。 拉深
各次工序件高度为
……
第五章 拉深
例(续) (4)工序件草图
第五章 拉深
第四节 拉深模设计计算
一、力和功的计算
1. 拉深力 采用压料圈拉深时 首次拉深 F d1t b K1 以后各次拉深 F d i t b K 2 (i=2、3、…、n) 不采用压料圈拉深时
首次拉深 F 1.25 ( D d1 )t b
3)当dn≤d时,计算的次数即为拉深次数。
第五章 拉深
第三节 筒形零件拉深的有关尺寸的确定
三、拉深次数的确定
(3)计算方法 拉深次数 n 1
lg d 1gm1D lg m均
式中 d——冲件直径;
D——坯料直径;
m1——第一次拉深系数; m均——第一次拉深以后各次的平均拉深系数。
第五章 拉深
如果m取得过小,会使拉深件起皱、断裂或严重变薄超差。 极限拉深系数[m] 从工艺的角度来看,[m]越小越有利于减少工序数。
第五章 拉深
第三节 筒形零件拉深的有关尺寸的确定
二、拉深系数与极限拉深系数
2.影响极限拉深系数的因素 (1)材料的组织与力学性能 (2)板料的相对厚度 t / D [m] (3)拉深工作条件 1)模具的几何参数 2)摩擦润滑 3)压料圈的压料力 (4)拉深方法、拉深次数、拉深速度、拉深件的形状等
2
4
( d 2r ) 2
整理后可得坯料直径为:
D (d 2r ) 2 4d ( H r ) 2r (d 2r ) 8r 2 d 2 4dH 1.72dr 0.56r 2
第五章 拉深
第三节 筒形零件拉深的有关尺寸的确定
四、毛坯尺寸的确定 (三)复杂旋转体拉深件坯料尺寸的确定
久里金法则求其表面积:
任何形状的母线绕轴旋转一周所得到的旋转体面积,等于 该母线的长度与其形心绕该轴线旋转所得周长的乘积。 如右图所示,旋转体表面积为
A 2Rx L
因拉深前后面积相等,故坯料直径D:
D2
4 2 Rx L D 8Rx L
第五章 拉深
第三节 筒形零件拉深的有关尺寸的确定
第五章 拉深
第三节 筒形零件拉深的有关尺寸的确定
四、毛坯尺寸的确定 (一)简单旋转体拉深件坯料尺寸的确定
1.将拉深件划分为若干个简单的几何体;
2.分别求出各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
3.把各简单几何体面积相加即为零件总面积;
4.根据表面积相等原则,求出坯料直径。
第五章 拉深
第三节 筒形零件拉深的有关尺寸的确定
四、毛坯尺寸的确定
第五章 拉深
第三节 筒形零件拉深的有关尺寸的确定
四、毛坯尺寸的确定 (二)简单旋转体拉深件坯料尺寸的确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