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润滑系统教案.doc
分类:全流式、分流式
机油冷却器
作用:使机油保持在最有利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分类:风冷式、水冷式
特点:风冷式:散热能力大,发动机启动后需很长时间才能使机油达到工作温度
水冷式:尺寸小、布置方便、不会使机油冷却过度,机油温度稳定
4.机油泵
功用:提高机油压力,保证机油在润滑系统内不断循环。
内接
外接
分类:A、齿轮式机油泵
B、转子式机油泵
齿轮式机油泵
齿轮式机油泵构造
(1)泵体、泵壳等基础件;
(2)驱动齿轮、齿轮泵轴、键、销等主动件;
(3)油泵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及从动轴等输油部件;
(4)油压调节螺钉、调压弹簧、调压钢球等压力调节件;
(5)密封垫等密封件
工作原理:在进油腔处,润滑油不断地被齿轮的齿隙经泵壳脉动地输送到出油腔,进油腔处油压自然降低,并将油底壳中的润滑油吸入进油腔。在出油腔处,润滑油不断地由齿隙间输入,从而造成油压升高,在较高压力下润滑油不断地输出到润滑系各部位。
1.润滑系的组成;
2.机油泵的结构原理;
教学过程
引言:
发动机工作时,各运动零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力,并伴随高速的相对运动,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表面必然要产生摩擦,加速磨损。因此,为了减轻磨损,减小摩擦阻力,延长使用寿命,发动机上都必须有润滑系。
授课内容:
1.润滑系统的功用
润滑作用:将机油不断地供给运动零件的摩擦表面,形成一定的油膜,减少零件的摩擦和磨损;
润滑脂润滑:通过油脂嘴定期加注润滑脂来润滑零件的工作表面的润滑方式,适用于发动机的辅助系统,如水泵轴承,发电机轴承。
3.润滑系统的组成
润滑系统由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机油冷却器、集滤器组成。此外,润滑系统还包括油道、机油压力表、温度表等。
机油滤清器
作用:使循环流动的机油在送往运动零件表面之前,滤去机油中的金属屑、机械杂质和机油氧化物。
自学机油滤清器的工作原理。
教师教学心得:
备注
通过讲解特点提问应用装置
举例说明各种作用
观看动画说明原理,与水泵作对比
多媒体展示实物,连接顺序
发动机润滑系统教案
汽车构造教案
课程名称
汽车构造
课时
2
授课班级
教学方式
授课多媒体教学
课题
发动机润滑系统
任课教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润滑系的功用;
2.掌握润滑的方式;
3.了解润滑系的组成;
4.了解润滑系的常用零部件的结构特点;
5.掌握机油泵的结构原理;
教学重点
1.润滑的方式;
2.机油泵的结构原理;
教学难点
缓冲作用:在运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吸收冲击减小振动。
2.润滑方式
压力润滑:以一定的压力将润滑油供入摩擦表面的润滑方式,适于负荷和转速较大机件,如:曲轴主轴承、连杆轴承、凸轮轴轴承、摇臂轴等;
飞溅润滑:利用发动机工作时运动零件溅泼起来的油滴或油雾润滑摩擦表面的润滑方式,适于负荷较轻和速度较小或露在外面的机件,如气缸壁、活塞销、凸轮轴、挺杆等;
优点:效率高、功率损失小、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
缺点:需要中间传动机构,制造成本相应较高。
应用:捷达、桑塔纳、奥迪100、切诺基等轿车
转子式机油泵
一般由泵壳、外转子、内转子、转子轴及油泵驱动齿轮组成。
工作原理:外转子在内转子带动下以相同的方向旋转,并与内转子共同形成容积变化的油室。当油室与进油腔相通时,其容积逐渐增大,产生真空,润滑油经进油口被吸入工作腔内;当油室与出油腔相通时,其容积逐渐减小,油压升高,润滑油经出油口被压出。
冷却作用:润滑油在润滑各摩擦表面的同时,吸收各摩擦表面的热量,降低各摩擦表面的温度;
清洁作用:润滑油在循环流动中,可清除摩擦表面的磨屑等杂质;
密封作用:在运动零件之间、气缸壁上形成的油膜可以提高零件的密封效果;
防锈作用: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防止金属机件发生氧化锈蚀;
液压作用:可以利用润滑油作液压油;
优点:结构紧凑、重量轻、外形尺寸小、泵油量大、供油均匀度好、成本低、噪声小;
缺点:内、外转子啮合表面的滑动阻力比齿轮泵大,功率消耗较大。
应用:红旗轿车、马自达
小结:
本节课主要向同学们教授了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功用、润滑方式和主要构件。需要同学理解掌握的是润滑的三种方式和机油泵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