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道德底线(提纲)一、明确推出观点:“做人要坚守道德底线”(引出诚信这个话题)1、故事:撞坏路灯主动赔偿2、学生发表议论二、皮斯与达蒙的故事(再次引入诚信的导论)1、故事的推出及结尾2、学生的猜想和议论3、朗诵:爱与善良三、专家引领1、出示1993年世界宗教大会提出的四条道德禁令2、华东师大博士的观点和引导3、舞台剧《千仍难题》—演绎裘千仞、洪七公等人物四、归纳:坚持道德底线就是崇高1、1998年书生何怀宏举行忧国之举,《底线伦理》问世2、诵读:"你可以做不到舍己为人,但不能损人利己;你可以不是圣贤,但你应该认同道义和人道;你升不到道德最高境界,但道德的最低下限必须坚守,这并非将道德降格以求,相反,道德的最低下限正是通向理想起点的必由之路。
"3、歌曲:《祈祷》4、号召:坚持道德底线就是崇高坚守道德底线高二(14)团支部主题活动实录摘要主持人:各位嘉宾,各位同学,上午好! 大家都注意到了大屏幕上这句发人深省的话,我想要告诉我们的就是做人要坚守道德底线。
如果要给道德底线下一个定义的话,应该就是每个社会成员自觉遵守的最低限度的道德规'范。
反之,老百姓会说这个人"不道德"。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可以很好地来阐述今天这个话题。
请看大屏幕:(大屏幕展示新闻报道)同学讲述:"110吗?我们撞坏了路灯。
"这句话之前的故事是蔡欣丢与丈夫徐廷生清晨驾车接一位朋友,倒车时不慎撞坏了一盏路灯,但没也谁看见,送走朋友之后他们立即返回事发现场。
在寻找路灯管理单位末果的情况下拨打了110。
这句话之后的故事是:经巡警指点,夫妇俩先到街道办事处了解到管理单位,再联系问明了具体负责的公司,然后主动上门赔偿,并谢绝了公司因感动于他们的自觉精神提出的折价意见,照4980元灯价加安装费全额赔付。
主持人:看了这则报道我相信读到它的人普遍都会感动。
蔡欣丢是这样解释自己的动机的:"虽然赔的钱是大半年的工资,还是有点儿心疼,但要是瞒着不赔,我们俩都会感到心里不安的。
赔付了损失就可以坦坦荡荡地做人了。
" 话很朴素,谈不上是什么大道理。
但它却是做人的硬道理:损坏东西,照价赔偿,这就是做人的道德底线。
同学甲:听了刚才主持人说的话呢,我突然想到了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中的主人公马蒂尔德一直被我们认为是爱慕虚荣的典型,但是她为了偿还那条项链,10年间可以说是含辛苦茹苦,从这点来讲我觉得她甚至是高尚的,因为她是真正遵守了做人的道德底线。
同学乙: 我觉得坚守道德底线这个要求对我们是不是太低了?我觉得对我们的要求可以提高一些。
不能只局限于坚守底线,而要向更高更远看。
同学丙: 我不是很同意她的观点,我觉得从小学开始,我们就一直在提倡高尚,伟大,今天道德底线这个问题却让我感觉很陌生。
我觉得在我们身边有一部分人他们带着高尚的面具,却正在践踏道德,那些最起码的道德。
如果让我在平凡与伟大之间作一个选择的话,我想我首先会先做一个平凡但是有道德的人,这是我的观点。
同学丁:我觉得坚守道德底线,应该从小做起。
从小就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要注重思想品德教育。
否则将来由一群高分无德的人来主宰这个社会的话,实在是叫人担忧,同学戊:我觉得道德是人心里的准则。
只要一越过道德的底线就算不上是一个合格的公民了。
同学己:我觉得道德毕竟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更多的是自己心中的一杆称。
我想坚守道德底线,不应该去一味的宣传它的社会意义,而是应该告诉人们坚守道德底线是一种品质。
同学庚:我觉得坚守道德底线还体现在尊重个人的人格和国家的国格上。
前不久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珠海买春事件,9月18日,在这国耻之日一群日本人在中国酒店里集体买春,我们先不说日本人的行径有多恶劣,其中极少数中国人在金钱和物质的诱惑下越过了道德底线,使得国人再次蒙羞,出卖了人格和国格。
人格和国格在这些人眼中究竟有多重?难道竟是一文不值?我想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同学辛:我认为道德底线是民族品质的一条及格线。
在人世以前很多商人利欲熏心坑害国人使人们饱受假冒伪劣商品之苦,而现在他们又去欺骗外国人,结果因小失大,不仅商品被全部退回,而且失去了信任。
很多欧洲洲商人很不愿意与中国人做生意,所以一个民族必须立于道德底线之上。
主持人:大家谈得都很好,我这里还又一个很动人的故事,请看大屏幕。
(大屏幕展示故事)i同学讲述:公元前4世纪,意大利有个叫皮斯的小伙子触犯了暴虐的国君,被判处绞刑。
身为孝子的皮斯请求回家与老母诀别,可始终得不到暴君的同意。
这时他的朋友达蒙愿暂代他服刑,并同意:皮斯若不如期赶回,我可以代他临刑,这样暴君才勉强答应。
行刑之期临近,皮斯却杳无踪影,人们嘲笑达蒙竟然用生命担保友情。
达蒙被带上绞刑架,人们都悄无声息的等待这悲惨的一幕。
主持人:故事就先讲到这里。
我想请同学们来思考一下皮斯到底会不会回来?并且陈述你的观点。
大家可以先讨论一下。
(同学讨论) 同学A:能不能有这样一个结局:皮斯最终还是没有回来,等到他回来的时候达蒙已经开始实行绞刑了,而且快要断气了,等到达蒙看到皮斯的时候,他笑着说了声:"我知道你一定会回来的。
"然后就死掉了。
皮斯很难受,请求国王去陪他的朋友,国王准许了,皮斯也死掉了。
同学B:我认为皮斯不会回来,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呢?皮斯只是一个普通人,他具有普通人最普通的弱点,那就是对生命的渴望。
同学C:我不同意他的观点。
因为我想他不回来的话,他的下半辈子就会在谴责中度过。
不管是来自社会舆论的谴责还是自身良心的谴责。
我想当他考虑到这些以后,他是肯定会回来的。
而且社会是崇尚真善美的,谁也不想拥有一个假恶丑的世界。
所以从我个人的主观意志出发,我觉得皮斯是会回来的。
同学D:我相信皮斯是个有道德的人,但是我提醒各位不要忘记他还是个孝子! 家有年迈的母亲,他死了,母亲怎么办? 母亲苦求儿子不要去服刑甚至以死相逼,那皮斯为了母亲而辜负达蒙。
我觉得也情有可原。
所以皮斯去还是不去我觉得不能用道德和不道德来判断。
同学E:我同意她(同学D的观点,我还想补充一点。
皮斯在死之前还希望见到自己母亲一眼,这说明母亲在他心目中是极其重要的。
皮斯自己死了,母亲会一直生活在痛苦之中,这正是皮斯这个孝子所无法接受的。
俗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但是"血浓于水",亲情总是比友情重要吧?我想达蒙他也一定知道这一点,他是不会怨恨皮斯的。
同学F:我不同意她们的观点,正是因为他'是一个孝子,所以他决不会让母亲痛恨他的所做所为。
什么是真正的孝顺?我想应该是要让自己的母亲坦坦荡荡过完下半辈子。
再者因为友爱是相互的,达蒙可以为皮斯舍弃自己的生命,这证明皮斯自己也绝对是有道德的人,所以最终是正义战胜亲情,他会回去。
i同学G:我同意她的观点,既然皮斯是个孝子,那么他应该想到自己的朋友也有母亲,她也不能失去自己的儿子。
而且他既然敢触犯那么! 残暴的国王,那就说明他不是一个软弱胆小、贪生怕死之人,他必定心存正直,他不可能忘恩负义,何况是对自己无比信任的朋友,就从友谊这点来说他也不能让自己的朋友代替自己去死。
;同学H:如果有可能的话我更希望他能带领大家推翻暴君的统治,这样就是一个两全美的结局了。
同学I:听了这么多我突然有个想法,我想说无论皮斯是否回来,这都是道德的胜利。
如果皮斯没有回来,那么达蒙虽然代他去死,但是自身的道德得到了升华; 如果皮斯回来了,那么还可以说明他还没有丧失最基本的道德,即使他死了那也应该算是死而无憾了。
★★主持人:大家的发言很热烈,但我觉得判断皮斯能否赶回来还有一个很关键的标准,那就是诚信。
我们不仿来看看故事的结局: (大屏幕展示故事结局,同学讲述:)突然远方出现了皮斯的身影,飞奔在暴雨中的他高喊:"我回来了!”。
然后热泪盈眶地拥抱着达蒙作最后的决别。
这时所有的人都在拭泪,为这一对生死之交喝彩。
暴君这时也显得格外平静,他说;"从你们身上我看到了比生命更可贵的承诺。
我愿倾其所有来结交这样的朋友。
"最后暴君赦免了两人。
·主持人:真的,作为道德底线之一的诚信有时比生命更重要。
但是我们的道德底线正在受到挑战,挑战之一来自刘海洋事件,请看大屏幕。
(大屏幕展示新闻报道) 有人认为他心理有疾病,有人认为他缺少法制观念,这些都不错。
但我还有一个理解: 他缺少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 就他的受教育程度,硫酸的强腐蚀性他不可能不知道,仅为了点好奇心他反复让几只熊品尝痛苦,为什么他不具有起码的怜悯之情呢? 更为痛心的是浙江金华一少年因为母亲管教甚严,竟然用榔头把母亲活活地敲死了。
刘海洋也好,这位少年也好,有一共同之处那就是在他们内心深处道德底线完被冲垮了。
缺少最起码的----爱与善良。
朗诵:《爱与善良》(学生创作,班主任修改,略)主持人:1993年8月28日到9月4日在美芝加哥召开了一次世界宗教大会共有来自世界的6500人参加。
(大屏幕展示)在这次大会上出了一个《走向全球伦理宣言》,明确提出了四条道德禁令:(大屏幕展示)不要杀人,不要偷盗,不要撒谎,不要奸淫。
我想这四条道德禁令了规范我们的道德,强调道德底线外,在当今社会的背景下它比以前任何一个时期都具有现意义。
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华东师范大学的于家太博士就这个话题与大家交流,欢迎!于家太:各位来宾,各位同学,看了这样一个主题活动,我感觉到道德底线这样一个话题是一个非常具有张力的话题,同学们就今天这话题作了很多的探讨,有一些非常深刻的思考。
道德作为一个和法律相辅相成的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了我们的日常行为,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
我们现在看到的还有刚才我们一些同学谈到的问题,我们这个社会缺乏诚信现象,缺乏生活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行为,都降低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在此,道德底线这样一个现场的讨论的现实意义也就凸显出来。
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广告: "盼盼到家,安居乐业"。
这个话应该是朗朗上口的,但是我们不得不去拷问一下我们的良心和我们的社会道德规范。
是不是我们的国家每一家人家都要装防盗门才能安居乐业呢? 我不是拷问这个广告,而是拷问这个广告后面带给我们的启示,我们的公民道德水准是不是要用这个防盗门来鉴定一下。
从个人层面来说,对于我们身边的每一件生活小事我们有没有关注过它的道德意义呢?我们是不是在一件很小的事情上面放弃了自己为人的准则?我们是不是在乘坐公共汽车的时候对一位需要座位的老人视而不见呢? 或者我们是不是在无人看管的十字路口无数次地闯过红灯? 我门是不是曾经把吃过的零食的袋子悄悄的放在花丛之中?我们应该反思的是什么?不是别人没有做什么,而是应该反思一下我们没能做什么。
我昨天刚刚参加完了"第一届全球课程与教大会",加拿大的一位教授Smith的一个主题言是《论帝国的霸权和帝国的终结以及后美国知识》,他这个帝国的霸权是论美国,他抨击美国战争的不人道,抨击了美国进行战争侵略,又进行了文化侵略和殖民,在全球推行所谓的美国民主,敌视其他民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凌强欺弱,也就是说美国已经打破了国家层面上的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