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金融--第九章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金融--第九章国际货币体系


第9章 国际货币体系
三、牙买加货币体系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背景: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金融秩序又复动荡,国际社
会及各方人士纷纷探析能否建立一种新的国际金融体系,提 出了许多改革主张,但均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理事会“国际货币制 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 达成了“牙买 加协议”,同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了《IMF 协定第二修正案》,从而形成了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俗称 “牙买加体系”
政府确定中心汇率且波幅至少1%或者3个月内 至少2%(5); 5、爬行盯住:
本国货币盯住他国货币,根据选定指标进行经 常性小幅调整(5); 6、爬行区间浮动:
汇率围绕中心汇率在波动区间内浮动,并且中 心汇率水平以事先公布的目标小规模的调节(5)
第9章 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划分的最新8大类汇率制度:
2020/4/19
17
第9章 国际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货币合作 • (1)成立黄金总库:美国等西方八国为维持黄金
官价和美元汇率的稳定而建立的黄金储备账户 (金价上涨卖出黄金,反之买入黄金) • (2)订立货币互换协定:美国与西方14国达成 • (3)建立借款总安排:美国等十国集团 • (4)实行黄金双价制:会员国适用每盎司35美 元官价,其他适用市场价格,由此出现黄金双价, 美元变相贬值。 • (5)创立SDRs
2020/4/19
22
第9章 国际货币体系
(一)牙买加货币体系主要内容
(3)增强特别提款权(SDR)的作用。 主要是提高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储备地位,扩4)增加成员国基金份额,提高IMF清偿力 增加成员国基金份额,成员国的基金份额从原来的292亿特别提款
议确立的。
• 从历史发展过程看,国际金本位制是一种自发形成的 国际货币体系;
• 布雷顿森林体系则是一种通过国际会议建立起来的国 际货币体系;
• 牙买加体系是继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的现行国际货币 体系。
• 三个不同时期的国际货币体系可以根据两种不同的标 准,即货币本位和汇率制度进行分类。
第9章 国际货币体系
2020/4/19
21
第9章 国际货币体系
(一)牙买加货币体系主要内容 (1)浮动汇率制度合法化 牙买加协议正式确认了浮动汇率制的合法化,承认固定汇率制与浮 动汇率制并存的局面,成员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同时IMF继续对各 国货币汇率政策实行严格监督,并协调成员国的经济政策,促进金融 稳定,缩小汇率波动范围。 (2)黄金非货币化 协议作出了逐步使黄金退出国际货币的决定。并规定:废除黄金条 款,取消黄金官价,成员国中央银行可按市价自由进行黄金交易;取 消成员国相互之间以及成员国与IMF之间须用黄金清算债权债务的规定, IMF逐步处理其持有的黄金。
(二)内容: 1、各国货币比价的确定 2、各国货币的可兑换性与对国际支付所采取的措施 3、国际收支的调节 4、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 5、国际结算的原则 6、黄金外汇的流动与转移是否自由
第9章 国际货币体系
•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类型

国际货币体系作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可以是体制或
惯例逐步发展最终得到公认的结果,也可以是通过国际会
权增加至390亿特别提款权,增幅达33.6%,以提高IMF的清偿力 (5)扩大信贷额度 用出售黄金的收入建立信托基金,以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融资。
2020/4/19
23
第9章 国际货币体系
(二)牙买加体系的特点
1、汇率安排多样化
“牙买加协定”允许成员国自由选择汇率安排:它们既可以继续实行 固定汇率制,也可以实行浮动汇率制,还可以实行盯住某一种主要货 币或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或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第9章 国际货币体系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背景
1943年,美英两国从本国的利益出发,分别提出了各自所设计的国际货 币制度,即英国的“凯恩斯计划”和美国的“怀恃计划”,并就这两个计划 进行了激烈地争论。
鉴于美国的经济实力优于英国,在1944年7月,有44个同盟国家的300多 名代表参加的,在美国新布什尔洲布雷顿森林市召开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 上,通过了以美国怀特计划为主要框架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 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为《布雷顿森林协定》,从而建立起了布雷顿森林 货币制度。
• 纸币是各国根据其经济增长的需要,通过中央银行为核 心的信用渠道发行的。一国纸币发行的总量与一国一定时 期国民收入的总量相当,由国民收入规模所决定。因此纸 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实质上就是国民收入的价值量。
• • 手持纸币相当于对中央银行的债权,据此可获得购买一
般商品的权利,但已经不能兑换黄金。 • • 现行的牙买加体系下的货币制度就是信用本位制度。
2.储备货币多元化 •构建自己的多元化国际储备。 •美元地位下降,由美元垄断 外汇储备的情形不复存在
3、多渠道调节国际收支 运用国内经济政策 运用汇率政策 通过国际融资平衡国际收支 加强国际协调 通过外汇储备的增减来调节
2020/4/19
24
第9章 国际货币体系
• 牙买加体系的积极作用 : (1)多元化的储备结构为国际经济提供了多种清偿货币,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
• 国际金本位制就是一种典型的商品本位制度。
第9章 国际货币体系
• 2.混合本位制度 • 以黄金作为一国基本货币单位的价值标准,
但以纸币作为黄金的代表用于实际商品流通和货 币流通的制度。 • 在这种制度下,纸币的发行受黄金准备的约束, 单位纸币规定法定含金量,而且纸币与黄金之间 可以进行有限兑换。 • 黄金和某种国际中心货币在国际间充当世界货 币和国际储备资产。 • • 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是典型的混合本位制度。
第9章 国际货币体系
• 3.信用本位制度
• 指以信用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作为一国基本 货币单位的价值标准,并以信用货币用于实际商 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制度。
• • 在这种制度下,黄金已经非货币化,而且纸
币的发行也脱离了与黄金的联系,不再以黄金作 为货币的定值标准,纸币不再能够与黄金相兑换。
第9章 国际货币体系
“特里芬难题”。 (2.)多样化的汇率安排为各国维持经济发展与稳定提供了灵活性与独立性。 (3)多渠道调节国际收支,使国际收支的调节更为有效与及时。
牙买加体系显示出极大的脆弱性: (1)钉住汇率制的脆弱性 (2)多元化货币储备体系的不稳定性 (3)IMF缺乏独立性的权威性 (4)缺乏有效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
第9章 国际货币体系
(二)以汇率制度为标准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分类
• 1.固定汇率制 • • 2.浮动汇率制 • • 3.介于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两者之间的
汇率制度
第9章 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划分的最新8大类汇率制度: 1、无法定通货:
一国不发行自己的货币,使用他国货币作为 本国的唯一法定货币(41); 2、货币局制度:
7、不事先公布干预方式的管理浮动: 货币当局通过积极干预外汇市场来影响汇率变
动,不事先承诺汇率波动轨迹。管理汇率依据的 指标是判断性的(46)。
8、自由浮动: 当局干预汇率的目的是阻止过度波动,不是为
了固定在一定水平上(36)。 目前IMF将人民币汇率归于第7类。
第9章 国际货币体系
蒙代尔等人提出的“三元悖论”:
美元实际上等同于黄金,可自由兑换为任何一国货币,成 为最主要的国际货币和国际储备资产 (4)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
2020/4/19
16
第9章 国际货币体系
(5)设立稀缺货币条款
该条款的目的是使国际收支顺差国和逆差国一样,都肩负起 调节国际收支的任务。
当一国国际收支持续大量顺差时,逆差国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将 明显持续增长,并会向基金组织借取该货币,使这种货币在基金 组织的库存急剧下降。当库存下降到该会员国份额的75%以下时, 基金组织就可以将该国货币宣布为“稀缺货币”,并按逆差国的 需要进行限额分配,同时,逆差国有权对“稀缺货币”采取临时 的兑换限制措施。这样,“稀缺货币”的发行国的出口贸易就可 能受到影响,从而迫使其采取调节国际收支的措施。
独立的货币政策
汇率稳定
资本自由流动 不可能三角形
第9章 国际货币体系
• 三、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 • (一)国际金本位制 • ①统一性 • 表现在主要国家都实行金本位制,各国都为
本国货币规定了含金量,采取大致相同的政策措 施,各国之间的货币比价被固定下来。也就是说, 只在西方国家普遍采用金本位制后,金本位制才 算建立起来。 • ②松散性 • 国际金本位制是自发形成的,没有统一的章 程,也没有一个国际组织的领导和监督。
第9章 国际货币体系
•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类型 • (一)以货币本位为标准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分类 • 1.商品本位制度
• 主要是指以特殊商品黄金作为一国基本货币单位的价 值标准,并以金属货币用于实际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制 度。如金本位制度,就是以黄金这种特殊商品作为一国基 本货币单位的价值标准,将货币定量为吨、千克、克及盎 司等单位,在流通中广泛使用的制度。与此同时,作为一 种特殊商品,黄金本身还在国际间充当世界货币和国际储 备资产。
• 二、国际货币制度的类型 • (一)以货币本位为标准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分类
• 货币本位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基本货币单位的价 值标准。它涉及储备资产的性质,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一个 重要方面。
• 以货币本位为标准,国际储备资产的性质可以分为两 大类,即商品储备和信用储备;
• 根据储备资产的性质,国际货币体系可以分为三种类 型,即商品本位制度、信用本位制度及混合本位制度。
“三元悖论”认为,汇率制度的选择应与宏观经济政策以及与之 相关的制度安排和资本管制制度进行合理搭配,否则将引发危机。 又称为“不可能三角”、“三元冲突” (the principle of impossible trinity),三角形的各边分别代表独立的货币政策、 汇率稳定以及资本自由流动。 三者最多只能实现两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