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施工阶段工期索赔的计算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工期索赔的种类、特点以及在工程工期索赔中常用的几种计算方式。
并对几种计算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比较。
对于不同种类的工期索赔,索赔的计算方法也不相同。
同时还说明了工期索赔与费用索赔之间的关系,并举例分析了由工期索赔引起的费用索赔。
关键词:工期索赔、计算方法、比较。
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the type of project claims,characteristics and claims of several commonly used methods of calcul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And explained and compared several calculation methods in detail. The claims are calculated differently for different types of duration claims. It also illust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uration claims and cost claims and provides an example of cost claims arising from time limit claims.Keywords: duration claim, calculation method, comparison.前言在工程管理中,工程索赔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
如果总工期被延误,业主要向施工方索赔,而施工方要追究责任,处理造成总工期延误的团体和个人。
这就涉及到责任的分摊问题。
而责任的分摊不但是体现实际的工作,更是涉及到一系列的重大理论问题。
在过去,人们研究的重点放在责任分摊的政策问题上,以及行为科学中的人际关系问题上,尤其是公平原则问题上。
之所以这样做,认为造成总工期延误的原因是很容易搞清楚的。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经济国际化的特点,重大工程项目迅速增多。
重大项目的特点是投资多,工期长。
工期时间的拉长,遇到各种不稳定的因素,不可知的因素越多,因而总工期延误的可能性就增大。
又因为工程投资巨大,哪怕一点微小的误差也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正文如今,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复杂化,多样化,重大工程总工期的延误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现象。
因此这也使工期索赔变得更加突出,尤其是重大工程计划的索赔的数量巨大、工期延误原因多、内容复杂、责任界定困难、后果严重。
工期不能如期完工,业主不能按时接收并获得收益:不能移交工程,承包商也要为此付出很多,还要承担合同中通常规定的误期损害赔偿费。
所以,工程工期索赔问题对于业主和承包商都很重要。
工期延误有多重分类方法,分类如下,按索赔结果可以划分为,1.可原谅可补偿的延误:由于业主或者工程师的错误或失误而造成的工期的延误,承包商可以得到工期延长,还可以得到经济补偿。
2.可原谅不可补偿的延误:由于某些客观原因引起的工期延误,承包商可以获得一定的工期延长作为补偿,但一般得不到经济补偿。
3.不可原谅的延误:由于承包商的原因引起的工期延误,这种情况下,承包商不但不能得到工期延长和和经济补偿,而且由这种延误造成的损失全部都要由承包商来负责。
例如:某工程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5月20日到5月26日,因承包商的施工设备故障停工;5月24日到6月9日业主延期交付图纸,无法施工。
本工程承包商可获得的工期索赔值为多少天?解:施工设备的故障属于承包商的责任,故承包商从5月20日到5月26日期间无权索赔。
图纸延期交付为业主责任,承包商有权提出工期和经济索赔,工期索赔天数为14天(从5月27日到6月9日)。
按延误是否处于关键线路上对延误进行划分1.关键性延误:位于网络进度计划的关键线路上的延误,如果是可原谅的延误应该给予承包商工期补偿。
2.非关键性延误:位于非关键线路上的延误。
如果该延误不会造成总工期的延误,承包商则不会获得工期补偿,当该延误造成了总工期的延误,若是可原谅的延误,则承包商可以获得工期补偿,若是不可原谅的延误,则承包商不会获得工期补偿。
按照延误发生的时间进行划分1.单一性延误:在同一时间段内干扰事件独立发生。
2.共同延误:有多个干扰事件在同一时间段内发生,而这些事件又分别属于应由业主和承包商分别承担责任的过错和风险。
工程工期索赔的分析步骤在对于工期延误进行分析时,通常采用将原网络计划与可能状态的网络计划进行对比的分析方法,重点分析两种网络计划的关键线路。
分析的基本思路为,假设工程中按照进度计划进行施工过程中,产生了某些干扰事件,使进度计划中的某个或者某些活动受到了影响导致工期延误,或者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发生了变化,或者在原进度计划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活动。
由于这些事件导致工期延误后,将延误的工期计算入原进度计划中,重新进行网络分析,然后得到一个新的进度计划的工期,按照这个新的进度计划进行工程的施工。
如果有新的干扰事件发生,则在此基础上按照上述步骤再次进行进度计划的分析。
这种方法中,进度计划是动态的,它会随着新的干扰事件而产生变化,使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进度计划不断地根据干扰事件的延迟时间来进行调整,而且该延误的工期索赔也可以随之同步进行。
在工程的工期索赔中,主要按照以下三个步骤来分析:1.确定索赔的依据工期索赔的主要依据有:(1)承包合同中规定的总计划工期。
(2)承包商提交的经过工程师审批的进度计划。
(3)合同双方共同同意的对工期的修改文件。
(4)业主,工程师和承包商共同商议确定的月进度计划及其调整计划。
(5)工期延误产生后的实际进度表。
承包商在每个月底或者干扰事件产生后,都应该将以上材料进行对比,及时发现工期延误以及产生延误的原因,以便提出工期索赔要求。
2.确定干扰事件对于原进度计划的影响当干扰事件产生后,承包商应当确定由于该干扰事件而导致的工期的变化,以及该干扰事件对于相关的工程活动的影响。
(1)对于工期延误造成的影响分析在工程中,业主推迟提供设计图纸、施工场地、进场道路等,会对整个工程造成延误,甚至造成工程中止,影响整个工期。
一般来说,由于这些原因导致的工期延误可以直接向业主提出工期索赔要求,要求延长工期天数。
(2)对于工程变更的影响分析当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业主要求的工程量超过了合同中规定的承包商应该承担的范围,那么承包商可以据此提出工期索赔的要求。
一般按照工程量增加的比例来进行进行工期的延长。
如果由于业主责任造成的停工,返工等变更事件,可以按照工程师签字的实际工程进度来延长工期。
当业主要求的变更指令影响到原进度计划中的各个活动间的逻辑关系时。
可以通过对比变更前后的网络计划来分析影响。
(3)工程中断的影响分析对由于某些不可抗力造成的工程暂时中断,或业主指令停止施工,一般工期索赔按照工程的停止时间计算。
3.确定工程活动变化对于总工期的影响及责任分析通过各种工期索赔的计算方法来得到干扰事件对于总工期的影响,并分析该延误中各自的应承担的责任,得到由于非承包商责任引起的延误,即为承包商可以获得的工程索赔天数。
工期索赔计算方法工程工期索赔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1.整体影响法整体影响法是一种简单并且快速的工期索赔计算方式。
该方式通过将各个干扰事件的延误时间简单相加,即得出承包商应索赔的工期。
这种方法快速简单,在工期索赔分析中应用广泛,但是它也有如下缺点:(1)忽略了共同延误的情况,导致计算结果偏大。
(2)没有考虑由于承包商自身原因引起的延误,而是将该延误时间也计算到了索赔时间内,因此无法准确的划分责任。
(3)方法没有考虑关键性延误与非关键性延误的区别,任务各种延误都会对于总工期产生影响。
2.计划与实际进度对比法计划与实际进度计划对比法也称作净影响法,也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计算方法。
该方法是将实际进度的完工日期减去计划进度的完工日期,得出的延误工期即为承包商索赔的工期。
该方法减去了整体影响法中重复计算的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共同延误的部分影响,同时也避免了对于不影响总工期的非关键性延误的索赔。
然而该方法仅仅是将延误中重叠的部分减去,对于共同延误的情况依然很难解决延误的责任归属问题。
3.“But-for”方法“But-for”方法是国际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工期索赔方法,通过计算实际工期与去除了承包商引起工期延误的工期之差来判断索赔工期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包括两种:(1)计划进度“But-for”方法该种方法是将计划进度作为计算的基准进度计划,然后分别将所有由于承包商和非承包商原因引起的工期延误的活动按照从前到后的时间顺序加载到基准计划中,得到新的计划完工日期,最后计算承包商索赔的工期:承包商应索赔的工期=实际进度计划的完工日期-加载了由于承包商原因引起延误的进度计划的完工日期承包商应承担的工期损失=实际进度计划-加载了由于非承包商原因引起延误的进度计划的完工日期(2)实际进度“But-for”方法该种计算方法是以实际进度作为计算的基准进度计划,分别将所有由于承包商和非承包商原因引起的工期延误的活动按照从后到前的顺序从基准计划中去除,最后计算承包商应索赔的工期:承包商应索赔的工期=去除了由于承包商原因引起的延误的实际进度计划的完工日期-计划进度的完工日期承包商应承担的工期损失=去除了由于非承包商原因引起延误的实际进度计划的完工日期-计划进度的完工日期“But-for”方法的局限性:(1)不同公式的计算结果不同,因此计算结果收到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
(2)结算结果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获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计划进度“But-for”方法没有考虑关键线路在实际中可能发生改变。
(4)该方法不能完全反应实际工作的进程以及活动之间逻辑关系和关键线路的变化。
4.影响计划法该方法类似于“But-for”方法,然而该方法是按照延误发生的时间顺序将各个延误依次加载,计算未加载该延误时的完工日期和加载了该延误后的完工日期之差,如果没有引起延误则不考虑该事件,如果引起延误则分析该延误的类型,分析是由承包商、业主、还是外部因素造成的。
按照以上方法将所有延误事件都加载到尽速计划中后,得到各方对于工期延误承担的总责任。
然而该方法存在如下问题:(1)如果该过程中延误加载的顺序不唯一,不同的加载顺序计算的结果也会不同。
(2)在工程执行过程中,各种活动的逻辑关系会发生改变,导致该方法并不能反映实际延误。
5.进度焦点跟踪分析法该方法首先将整个项目工期划分为多个时间区段,这些区间划分通常与项目的里程碑、重大变更的发生以及重要延误事件的发生有关。
项目划分完成后,将该区间之内的工序的实际完成时间以及工序间实际关系加载到计划中,此区间之后的工序保持不变,得到更新的进度计划的完工时间,则该区间中的工期延误=更新进度计划的完工日期-计划完工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