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七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1)

地理七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1)

七年级地理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授课时间:24——26课时
★授课教师:赵明悦
★授课对象:七年级
一、学生情况分析:
根据安排,七年级下期期末进行地理中考。

七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特殊时期,各种问题开始凸显,尤其是逆反心理表现突出。

八年级学生既无较重的学习负担,也无对环境的不适应,所以难管。

在地理学习方面,有些学生基础扎实,有些学生学习上掉队。

本期由本人继续任教地理,师生彼此熟悉,有的学生听从老师的安排,积极学习地理,但也有学生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

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萌发了对异性的朦胧感情。

学习上的分化开始,明显地出现学科兴趣的偏向。

要让学生对地理学习有直接兴趣,还要争取班主任的支持,协助班主任搞好思想教育工作。

调动学生的间接兴趣,为地理会考做好准备。

二、教材分析:
本期使用新课程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该教材着眼于学生的现有基础和未来发展,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实用性和趣味性,联系中国基本地理国情,重视学生的思想感情教育和实践能力教育。

教材深入理解和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引导学生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课本图文并茂,可读性、可教性都很好,给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

三、教学任务和目标:
主要学习内容为中国地理,包括地域差异、认识区域,共分两大板块:(一):地域差异。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出“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3.用实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认识区域。

1.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2.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3.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4.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说出区域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5.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说出区域发展对生产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6.运用资料从地理角度说明祖国内地与港澳的关系,说明祖国大陆与台湾的关系。

7.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要求:通过学习,形成初步的人地协调、因地制宜等地理观点,关心家乡的环境
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形成有关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以及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保持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

四、主要措施:
1、要深入学习地理新课程标准,进一步加深理解,查找其它版本新教材,积极开展对新教材的学习与研究,做新课程的有效实施者。

2地理课时一定要得到保证,不能敷衍塞责更不能误课。

3、精心备课,既要深入又要浅出,要从学习者角度入手,一切为了高效学习。

4、组织活跃的、有成效的课堂教学,拔尖优生,带动中层学生,开发学习困难生的潜力。

5、切实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的民主性和开放性。

推进师生互动,使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6、加强复习备考工作,发挥集体力量,搞好重点研究。

研究中考试卷,分析中考的难点、热点,知晓学生知识掌握的易错点、易混淆点。

7、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在地理教学的田野形式方面做出探索,注意地理知识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积极开发地方校本地理课程。

8、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

积极运用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象、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教学。

9、注重地理学科与政治、历史、语文等学科的相互渗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及内容:
本期授课时间约有18周。

八年级下期地理课每周安排2个课时。

预计段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