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心理健康课程纲要
考试焦虑
课时14:考试焦虑有良方
正确看待考试焦虑,掌握应对焦虑的方法。
课程实施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迈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5.作品分析法
心理健康课是有作品的课堂,比如学生的画、学生的设计等,可以通过学生的作品间接评估。
主要参考文献
1.尚新华.中小学心理辅导课理论与课例[M].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2013.
2.俞国良.心理健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
4.《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
课程目标
第一,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第二,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第三,积极与老师及父母进行沟通,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第四,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正确处理厌学心理,抑制冲动行为。
学会学习
课时4:计划伴成长
意识到计划对学习的重要性,学会制定合理地学习计划。
课时5:可贵的自制力
掌握提高自制力的方法,学会抵制诱惑。
认识自我
课时6:悦纳自我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我。
课时7:挺起自信的胸膛
掌握提高自信的方法,提高自信水平。
课时8:青春期的奥妙
认识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情绪调适
学习主题/活动安排(请列出教学进度,包括日期、周次、内容、实施要求)
教学进度表
课程主题
课程名称
教学目标
分享课
程纲要
课时1:认识心理健康课
了解心理健康课的目标、内容、特点,树立咨询意识。
适应初
中生活
课时2:结交新朋友
树立主动交友意识,缓解入学适应困难。
课时3:适应新环境
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生活及学习环境。
七年级心理健康课程纲要
———————————————————————————————— 作者:
———————————————————————————————— 日期:
ﻩ
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纲要
经济技术开发区白沙中学赵清扬
课程名称
心理健康教育课
适用年级
七年级
总课时
14
课程简介(200字内)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以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为目的的专门课程,不像传统的普通课程那样偏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培养,而是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预防或矫正心理问题为宗旨,基于此,本门课程的内容包括生活及社会适应、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这五大方面,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评价活动/成绩评定
1.课堂参与度评价(自评和小组互评)
A小组任务完成的骨干力量;积极分享;善于倾听;积极参与各种活动
B比较发言积极,耐心倾听,态度真诚
C较为被动地发言、参与,较多倾听
D从不分享,参与活动不积极
2.问卷调查
针对某一特殊的心理品质或能力,可以采用问卷前后测的方法,比如沟通的技能等;
对于学生的收获可以采用问卷方法进行调查进行课后评估;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一般年龄是11--13岁,是一个转折期,是从小学进入中学的过渡期,他们不仅要面临学习环境、学习任务与内容的变化,还要面临着人际关系的重新组建和对校园的环境的适应。此外,七年级已经开始进入青春发育期,他们的身体、心理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存在各种矛盾心理。
资源分析:
1、立足课堂学习,开发教材资源。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实施隐性课程的主要阵地;二、拓展教育时空,开发校本资源。包括硬环境的布置和软资源的利用;三、组织综合活动,开发社区资源;四、设计崭新课型,开发网络资源;五、联系教材,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资源;六、结合教材,调动学生生活中的经验资源;七、走出课堂,开拓学生力所能及的实践资源。
5.钟志农.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M].宁波出版社,2007
备注
德育之花绽放在心理课堂
经济技术开发区白沙中学赵清扬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各种新的教育思想百花争艳,愈来愈多的专家、老师、家长开始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开始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课也逐步纳入到中小学的课程之内。而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像其它传统科目,有较为成熟系统的教材及课程标准,因此课程纲要便成了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学生的需求也可以通过问卷进行调查,以筛选课程内容;
3.心理档案袋评价法
心理健庭情况,都可以作为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程度的依据。
4.行为观察法
行为观察法是最便捷最实用的方法,心理辅导老师通过观察课堂中或课后学生的行为表现,可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估。
3.提高全体学生的训练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里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5.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形式以活动为主,以体验、分享为核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表达感受。
背景分析
(500字内)
目的和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心理发展的角度,全方位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人格发展起到导向和辅助的作用。其功能可以总括为三个方面:一是针对轻度的心理障碍进行团体干预的功能,目标是心理障碍的缓解或消除;二是预防心理问题产生、维护心理健康的功能,目标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三是提升心理健康的水平、充分发挥潜能的功能,目标是使每个学生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
课时9:揭开情绪的面纱
认识情绪的本质,鼓励积极的情绪表达。
课时10:做情绪的主人
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能够管理自己的情绪。
人际交往
课时11:与父母架起沟通桥梁
发现与父母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学会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课时12:巧妙化解矛盾
认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
课时13:萌动的青春情
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男女生交往,掌握男女生交往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