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 第二章 第4讲《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复习讲义练习附答案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 第二章 第4讲《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复习讲义练习附答案

第4讲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课程内容]1.结合相关示意图,说出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

2.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思维导图]1.读下图,回忆下列知识。

(1)方向:A、B、C三幅图中自转方向为A自西向东、B逆时针、C顺时针。

(2)速度:图中甲、乙、丙三点,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是甲>丙>乙,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甲=丙=乙。

丁处数值为837。

(3)周期:甲地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为24小时,为一个太阳日;乙地连续两次看到北极上空某恒星出现在同一位置的时间间隔为23时56分4秒,为一个恒星日。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为一个恒星日。

综合思维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因素影响关系纬度(同一海拔)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负相关海拔(同一纬度)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正相关2.读下图,完成相关问题。

(1)昼夜半球:甲位于夜半球,乙位于昼半球。

其形成原因是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2)晨昏线:图中弧AOB为晨线(填“晨”或“昏”)。

(3)昼夜交替的原因在于地球自转,其周期为1个太阳日。

方法技巧晨昏线上的点随地球自转下一刻进入白昼的线为晨线,进入黑夜的线为昏线。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1)请用虚线箭头在图中分别画出其运动过程中的偏转方向。

答案画图略。

(分别画出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转)(2)南、北半球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转的原因是受到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结合图示信息,总结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转的规律。

答案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拓展延伸北极星的高度(仰角)等于观测点的地理纬度数;南半球观测不到北极星。

(天津文综)右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

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

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A.低纬地区B.中纬地区C.北极附近D.南极附近(2)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A.1个多小时B.3个多小时C.5个多小时D.7个多小时答案(1)A(2)B学科关键能力提升(1)审题: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哪些地理信息?依据是什么?答案景观图片中可以看到北极星,北极星贴近地平线,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

(2)破题:你在回答上述问题时调用了哪些地理知识?答案北极星的仰角等于观测点的地理纬度,地球自转角速度约为15°/时。

(3)解题:解答上题从哪些方面分析?答案根据地球自转的知识可选出正确答案。

考向一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

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

完成1~2题。

1.若图中的中心天体P为北极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照片拍摄于南半球中纬度地区B.该照片是地球公转的反映C.照片中的恒星呈顺时针方向运动D.照片中的恒星呈逆时针方向运动2.若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30°,估测这张照片的曝光时间可能是()A.30分钟B.60分钟C.120分钟D.24小时答案 1.D 2.C解析第1题,南半球中纬度地区无法看到北极星,A错误;恒星的视运动是地球自转的反映,B错误;北极上空俯视地球是逆时针自转,故恒星视运动是逆时针,C错误、D正确。

第2题,因每颗恒星视运动的时间为23时56分4秒,所以其角速度约为15°/h,若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30°,则需要花费2小时,故这张照片的曝光时间可能是2小时,即120分钟。

故选C。

考向二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沿地表面向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河流左岸,右手方视为河流右岸。

读“某一平直河流剖面图”,完成3~4题。

3.若该河为平直河道,剖面是由于自然力的影响,则该河位于()A.南半球B.北半球C.赤道上D.回归线上4.若该河自西向东流动,河堤需要特别加固的是()A.北岸B.南岸C.东岸D.西岸答案 3.B 4.B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的右岸受到侵蚀,北半球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所以该河位于北半球。

第4题,若该河自西向东流动,南岸为右岸,河流主要侵蚀南岸,所以河堤需要特别加固的是南岸。

1.地方时(1)产生: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相对来说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

因而同一时刻,不同经度产生不同的地方时。

(2)规律: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向东加,向西减。

2.区时(1)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2)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如东八区以120°E的地方时作为区时。

(3)时区确定某地所在时区数=该地经度÷15°(余数若小于7.5,则商即为时区数;余数若大于7.5,则商+1为时区数)易混辨析北京时间与北京的地方时北京时间是指北京所在的东八区(120°E)的区时,而不是北京的地方时。

北京的地方时是北京所在经线(116°E)的地方时。

当地时间是指当地的区时而不是地方时。

3.地方时的计算所求点时间=起算时间±时差(1)定“起算时间”:确定已知点的地方时。

光照图中,特殊经线的地方时的确定,以下图为例:①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如ND。

②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如NB。

③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如NC。

④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如NA。

(2)定“东西方向”: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方向,以确定“加”或“减”。

如图中若已知D点时间,由D点向东可推算E点的地方时,向西可推算C点的地方时。

(3)定“时差”: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进而确定时差,如图中若E点所在经线与D点所在经线经度相差45°,时差为3小时。

(4)定“计算结果”: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点时间,如E点地方时为:12:00+45°15°=15:00,F点地方时为:24:00-45°15°=21:00。

拓展延伸与行程有关的时间计算常见问题形式:若有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A地起飞,经过m小时飞行,降落在B地,求飞机降落时B地的时间。

基本原理:计算公式:降落时B地时间=起飞时A地时间±时差+行程时间(m)4.日界线自然日界线人为日界线经线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180°经线附近特点经线时刻在变,该线在地球表面自东向西移动该线在地球上的位置不动日期分割日期变化自然过渡向东减1天,向西加1天补充点拨180°经线上的地方时(X),就是新的一天的时间范围。

例如180°经线的地方时是12时,则新的一天的时间范围就是12个时区。

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例为X/24,旧的一天占全球的比例为1-X/24。

逆向思维若向东越过某条经线日期减了一天,或向西越过某条经线日期加了一天,则该线为国际日界线(180°经线)。

若向东越过某条经线日期加了一天,或向西越过某条经线日期减了一天,则该线为0时所在的经线。

(2018·全国文综Ⅱ)恩克斯堡岛(如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

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

据此完成下题。

2月7日,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A.2月7日9时B.2月7日15时C.2月7日17时D.2月8日7时答案 A学科关键能力提升(1)审题: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哪些地理信息?依据是什么?答案由图可知恩克斯堡岛位于165°E附近。

(2)破题:你在回答上述问题时调用了哪些地理知识?答案经度换算,时区、北京时间的含义。

(3)解题:解答上题从哪些方面分析?答案根据区时的计算方法可选出正确答案。

考向一结合社会经济活动计算地方时和区时(2017·北京文综)大数据显示,城市机动车流量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体现城市的生活节奏。

机动车流量百分比是指某时段机动车流量占当日机动车总流量的比例。

下图为“甲城市工作日机动车流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题。

1.甲城市所处时区是()A.西二区B.西十区C.东十区D.东二区答案 B考向二日界线的应用2.(2018·海南地理)下图示意海南岛的位置。

读图,1月1日,当海口正午时,地球上进入新年的区域面积与地球总面积的比例()A.等于1/2 B.多于1/2少于2/3C.等于2/3 D.多于2/3答案 D(2017·海南地理)某岛国面积700多平方千米,由170多个岛屿组成,其首都是全球最早迎接新年的城市,尽管可能遭遇飓风,但美丽的珊瑚、大片的椰林和新年第一缕阳光,仍吸引了各地游客来此迎接新年。

据此完成下题。

3.该国首都的位置可能是()A.21°8′N,175°12′E B.42°10′N,170°22′WC.21°8′S,175°12′W D.42°10′S,170°22′E答案 C解析由材料可知,该国首都是全球最早迎接新年的城市,所以应在国际日界线西侧,最有可能位于175°W附近,又由于该地会受到飓风袭击,且有美丽的珊瑚与大片的椰林,应当位于南太平洋的热带地区,故选C。

考向三行程相关的时间推算4.(天津文综)假设一架客机于北京时间6月22日12时从北京(116°E,40°N)起飞,7小时后途经a地(165°W,67°N)上空,14小时后抵达芝加哥(87.5°W,42°N)。

客机抵达芝加哥时,属于6月22日的地区范围约占全球的()A.1/4 B.1/3 C.1/2 D.3/4答案 D解析由计算可知,飞机抵达芝加哥时,180°经线的地方时是6月23日6时,可见新的一天6月23日约占全球范围的1/4,那么旧的一天6月22日占全球的范围约为3/4。

(2019·西安期中)昼夜现象使地球表面出现晨昏线(圈),把地球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

结合所学晨昏线的有关知识,回答1~2题。

1.在下面四幅图的甲、乙、丙、丁四点中,处于黄昏的是()A.甲B.乙C.丙D.丁2.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①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②地球是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③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④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公转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答案 1.B 2.C(2020·成都质检)下图是“假设以北京为北极点(地球自转情况不变)的半球投影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