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1.默写。
______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 。
(《过零丁洋》文天祥)______ ,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______ ?心远地自偏。
(《饮酒(其五)》陶渊明)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用“______ ,______ ”两句来表达自己不畏奸佞,推行新法的决心,显示了高瞻远瞩的气概。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______ ,______ 。
李白《渡荆门送别》一诗是李白由水路乘船出蜀时所作。
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野顿然开阔,诗中“______ ,______ ”两句既描写了眼前这种开阔的景色,也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
二、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13.0分)2.综合运用某班开展了一次“走进小说天地”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小说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
那生动的故事,曲折的情节,鲜活的人物,多样的表现手法,一定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
请你从以下作品中任选一部,就作品中的一个人来说说其性格特征并列出一个与之相关的故事情节。
作品:《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三国演义》我们读小说,实际上也就是随葙小说家的笔触,神游于小说所虚构的世界中,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假如中年闰土、于勒、孔乙己这些小说人物站在你面前,从中任选一人,从关心他的角度,你将会对他说些什么?(50个字以内)今年春节档,根据刘慈欣的同名科幻小说《流浪地球》所改编的黑马,截止到3月7日,票房已经突破45亿。
该电影的热映,再次引发大家对科幻小说的关注和阅读热情。
可有些家长认为阅读科幻小说会影响孩子的成绩。
请就家长的这一看法说说你的观点并罗列出至少两条理由。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3.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
数内一个道:“这一条计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
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一个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
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
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
”又听得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
”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选自《水浒传》第十回)画横线的“这一条计”是指什么计?它“好”在什么地方?结合《水浒传》有关林冲的故事情节,说说成语“逼上梁山”的内容含义。
A.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道:“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B.鲁智深抡起禅杖,把松树只一下,打得树有二寸深痕,齐齐折了,喝一声道:“你两个撮鸟!但有歹心,教你头也与这树一般。
”摆着手,拖了禅杖,叫声:“兄弟保重。
”自回去了。
董超、薛霸都吐出舌头来,半晌缩不入去。
语段A选自名著《______ 》,作者是______ 。
语段B选自《水浒传》,作者是______ ,其中的人物鲁智深是一个______ 的人。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4.文言文阅读【甲文】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践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乙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居.天下之广居(居住)B.得志,与民由.之(由于)C.衡.于虑(梗塞,不顺)D.入则无法家拂.士(辅弼)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______例句:行天下之.大道A.舜发于畎亩之.中B.汝心之.固C.驴不胜怒,蹄之.D.已而之.细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甲文】开头连举六个历史名人的事例,说明担当重任的人并非是天生的,而是要经历艰苦的磨炼、引出论题。
B.【甲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起过渡的作用:由六位名君贤臣的事实过渡到要成就大事业必须经历磨难的一般意义。
C.【甲文】“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是从正面简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D.【乙文】对大丈夫的阐述精髓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正气,从容就义,正体现了孟子“大丈夫”论断中的哪一点?请再举一个富贵不能淫的例子。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40.0分)5.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黄土我的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民,劳动一生,默默死去,像一把黄土。
黄土长了庄稼,却并不为太多的人注意。
全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是这样。
他死于肺心病。
这是严重威胁劳动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
中国农民在平时,是不大主动去医院检查身体的,即有病躺倒,还要拖磨。
我父亲民国十八年遭年馑时去南山背粮,走冰溜子,回来时冻掉了十个脚指甲,并且扎下了病根。
以后一直小声咳嗽,而从不看病吃药。
直到死前几个月,在我强迫下才去医院作了平生第一次心电图。
医生打比方说:“机器运转一生,主机已经磨损,太缺少修复和保养了!”为了挽救,吃“心脉宁”一类比较贵的药。
他问一瓶多少钱?听说有三元多,半天沉默不语,后来就说:”“不要买药了,我不要紧。
”当我不在时,就偷偷停止服药。
他一定计算过:一瓶药的价值要买近二十斤盐,要让儿媳们劳动好多天。
他平生也就只知道劳动。
繁重的劳动使他累弯了腰。
不知创造了多少财富,自己却舍不得乱花一分钱。
有一次我给了他两元零用钱让他买点好吃的,半年后他还在身上装着。
在重病期间他出现了谵语,净念叨“把猪喂了没有”、“把锄头安好”、“麦黄了就快收’’之类。
临死时他默默流泪,留恋这个世界--他为之洒尽汗水然而仍不富裕的世界。
父亲从来无是无非,关心而弄不明白各种国家大事,可以说在精神上是贫困的。
富有者被给与,贫困者被剥夺,那么他是被剥夺了:从前因为贫困而没有机会接受文化教育,后来倒是不断地接受各种政治教育,而终于都没有弄明白。
但他显然没有遗憾过,因为他有劳动,因此而填补了一切缺憾。
巧者劳矣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但他还有所求--祈求世事不乱,有安稳的日子。
他现在去了!黄土上劳动一生,最后回到黄土里去。
黄土是博大宽容的,无论善与恶,最终收容了所有的人。
那时我跪在泥水里为他送行。
我曾经想到过:他活了七十七岁,已很不易;而我们周围能活七八十岁的老人又实在太少。
不是老人们不想活。
也决非儿女们不孝顺,实在是因为生活水平太差。
那么,尽快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则是儿女们挽留老人多驻一时的最符孝道的方法了。
哭也徒然,哀也无助。
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力。
将军和领导人死了,会有无数悼文,因为他们功勋昭著。
一个普通劳动者死了,我们撒下这一把黄土,并期望世人能够容纳。
这篇散文题为《黄土》,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黄土”的象征意义。
请用一、两句话概括文中所反映的当时中国农村的状况。
医生说:“机器运转一生,主机已经磨损,太缺少修复和保养了!”对文中的这句话你有什么理解?文章开头说______ ,结尾说______ ,形成首尾呼应,深化了______ 的象征意义。
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敬业与乐业梁启超①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
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
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③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唯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④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
”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
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本日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
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地不肯吃饭。
⑤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
倘若有人问我:“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
我们对于这种人,是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
……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
⑥第一要敬业。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
唯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
”用现代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
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
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
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
这叫作职业的神圣。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唯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
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