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学启蒙《增广贤文》(节选)精品国学教学案例

国学启蒙《增广贤文》(节选)精品国学教学案例

《增广贤文》(节选)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1,教学理念
《增广贤文》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教学目标就是读熟学习内容,在读熟的基础上背诵;小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是很有限的,表达能力是有限的,大部分学生通过学习原文,读读译文,能够明白其中的意思,但大部分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因此拔苗助长式的讲解意思和灌输大道理,无助于学生的学习,反而会放大此类知识的枯燥性,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

传统文化主要的教学手段就是读,读出韵味,读出兴趣,读出热情。

在反复读的过程中,把生活小故事引入课堂,从而让学生朦朦胧胧地感受到其中所含的道理,这种模糊的意识其实是最真实、最宝贵的,远比那种云里雾里的标准答案实用的多。

2,学生分析
“国学经典诵读”早已成为我校的校本课程,我们年级的学生学习已有一年了,学生对我国的经典文化已有了初步了解,收到了启蒙教育,学校开展了行之有效的诵读实践活动:每天一次固定时间的诵读,师生共同进步。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传统文化教育犹如一道风景,带来勃勃生机,它时时唤起学生创造的灵性,奏响学生心中诗文的琴弦,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充满激情的美好情怀,提高了师生的文化品味、审美情操与文化底蕴。

3,教学内容:
一毫之恶,劝人莫作。

一毫之善,与人方便。

4,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2、理解名言的意思。

3、能指导自己的行为。

5,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好人好事的例子,教师准备课件
6,教学思路:
首先从诵读入手,了解字面意思,接着从小故事入手,理解名言的大致含义,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最后再品读和背诵。

7,教学形式:
①趣味化的形式。

小学生学习“兴趣是第一位的”,所以在经典诵读课教学方法力求趣味化,千方百计调动学生投入激情,以兴趣作为原动力。

如:故事法:把经典诵读的内容改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用故事吸引学生探究经典、记诵经典,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②内容“不求甚解”化。

古代经典的学习意在提高文化底蕴,是远离功利的一种精神修养。

因此它不需要学生字字会解释,句句能分析。

让学生开心地学,有
趣地读,多多地记;学习的特点是化整为零、删繁就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习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触摸”语言。

③多样化诵读形式。

重视朗读,强调背诵,形式灵活多样:可以读出节奏、音律,可以集体读、分组读,也可以个人读。

多样的诵读延续了学生的诵读热情,使得他们深深地喜爱上了诵读诗词。

8,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9,教学课时:一个课时
二,教学步骤:
(一)明——明确学习内容
1、学生行礼,教师还礼。

2、人的一生中,做一件好事很容易,难得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有些人喜欢自欺欺人,以为坏事只是一点点就去做了,面对这些人我们该怎样去做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增广贤文》中两句话。

(二)知——知晓文章本意
1、领读“一毫之恶,劝人莫作。

一毫之善,与人方便。


2、自由读一读。

3、指名读,纠正字音。

4、分组读。

5、教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你们知道这两句诗句是什么意思吗?请大家结合下面的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先自己说,再同座互相说一说。

一毫之善,与人方便。

一毫之善,与人方便:
一点坏事,都要劝人不要去做,一点好事,却能给人带来好处和方便,要努力去做。

(三)思——深入思考判断
1、“一毫之善,与人方便。

一毫之善,与人方便。

”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呢?
2、[故事]圣诞惊喜
“号外!号外!圣诞老公公不见了!”宝贝村的村长胖猪爷爷好着急,“圣诞老公公不见了,今年谁给乖乖听话的小孩发礼物呀?”
圣诞老公公不来发礼物了,谁还要做乖小孩呢?兔子奇奇不再帮妈妈拔红萝卜,猴子丁丁把吃过的香蕉皮到处乱丢,只有小熊尼尼……”“妈妈,我把客厅整理干净了,我去森林找圣诞晚餐吃的果子!”
“请救救我,我好冷啊!”尼尼看到路边的雪人冻得直发抖。

“可怜的雪人,我把我的帽子和围巾给你,你就不会冷了!”尼尼说。

戴上帽子和围巾的雪人,慢慢融化了。

“啊!是圣诞老公公!”原来圣诞老公公被大雪困住了。

“尼尼,谢谢你的帽子和围巾,好暖和哟!要不然,我冷得就不能动了。

”圣诞老公公说。

圣诞老公公送给尼尼好多好多果子。

“哇,妈妈看到一定很高兴!”尼尼开心极了。

今年,尼尼不但收到了圣诞节的礼物,而且……
“号外!号外!圣诞老公公在尼尼家吃圣诞大餐哪!”
3、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呢?
(四)融——与生活融汇贯通
1、是啊,帮助他人,与他人方便,自己也能从中收获快乐。

2、请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学了这两句,你今后会怎么去做?
游戏“做做当事者”
(1)放录像:
录像简介:
时间:放学回家路上
地点:回家路上
人物:学生甲、乙、丙
内容:放学回家路上,学生甲、乙边吃香蕉边走路,还把香蕉皮扔在地上。

顿时,学生丙看到了,学生丙一脸的不高兴。

(2)讨论:如果你是那位丙同学,你会想些什么或做些什么?随机板书。

(3)小结:尽管是一点坏事,但是有可能也会造成很大的损失,要是有人踩到香蕉皮摔倒了后果不堪设想。

有句俗话叫“一毫之恶,劝人莫作。

一毫之善,与人方便。


游戏“当当旁观者”
(1)小博士介绍“旁观者”的意思:
妈妈一人往墙上钉镜框,总是歪斜,我便在一旁提醒。

挂好之后,我们都挺开心,妈妈还感谢我的帮助。

爸爸在一旁风趣地说:“多亏你这个‘旁观者’的指点,妈妈这个‘当事者’随时矫正,才挂好了镜框。


(2)现在请你作为一个旁观者,对以下几位同学面对他人批评的态度,谈谈看法。

逐张出示漫画投影,学生逐张谈看法:
公园管理员批评童心乱扔果皮,童心想:“嗯,你说你的,我扔我的。


学校操场上,芳芳不小心摔伤了,腿摔的很严重,梅梅看见了二话不说背起芳芳直奔医院。

(3)小博士小结:从这些同学身上,我们知道面对他人的错误应做到:大胆报告,批评指正;面对他人的困难应做到:伸出援助之手,与人方便。

(五)品——品读深刻的意蕴
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不要做伤害同学的事,不要以为是一点点伤害就去做,相反,要学会帮助同学们,帮助同学们能得到快乐,一定要铭记《增广贤文》中的这两句——一毫之恶,劝人莫作。

一毫之善,与人方便。

让我们牢记这两句吧,下面请大家自由背诵。

点人背,分组背,全班背。

三、案例反思
传统的国学教学,教师习惯于逐词逐句地对国学内容进行分析讲解,在枯燥乏味的讲解中,孩子难以体味到国学内容的意境之美。

而国学是我国汉文化的精髓,其语言高度凝炼,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怎样才能引发小学生对国学的情感体验,感知美的意境,从而产生心灵的共鸣呢?这个案例体现了国学教学“多意会,少言传;多感悟,少讲解”的新理念,尤其重视了国学的熏陶感染作用以及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我从五年级的孩子对国学的学习,以及老师在教授的时候,发现了几点非常值得注意的地方:
1、故事引入,“名言中有故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