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犯罪学

犯罪学

名词解释:1、犯罪学:是指关于犯罪现象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犯罪产生的原因以及预防对策的知识和理论体系。

2、犯罪现象:是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由犯罪原因引起的有关犯罪、犯罪人、被害人诸客观事实的总和。

3、犯罪状况:又称犯罪状态,是指犯罪现象在数量方面的静态反应,即一定时间内犯罪的发生率及其比率。

4、犯罪结构:是依据犯罪学原理,通过对各种犯罪进行分类然后确定的某种比例关系。

5、犯罪动态:是指犯罪现象在时间上的发展和变动,是犯罪现象的状态和结构在未来某一时期内的变化趋势。

6、犯罪规律:是指在一定的时空中犯罪数量的增减与犯罪人的变化发展的一般趋势或必然趋势。

7、犯罪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应受处罚或矫治的客观外在活动。

8、犯罪人:是指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以及其他严重社会越轨行为,应受到法律和道德责罚的自然人。

9、犯罪被害人:是指因犯罪行为侵犯而遭到一定程度损害的自然人、单位或国家。

10、暴力犯罪:是以暴力为内容或与暴力内容密切相关的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

11、狱内犯罪:是指依法被判刑罚的罪犯在监狱执行刑罚期间,实施的严重危害监管安全,符合我国《刑法》规定,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12、犯罪原因系统:又称犯罪原因结构,是指引起犯罪发生的原因是由多种因素彼此联系、相互作用组成的有序动态体系。

13、犯罪预防:是指社会上所有的主体在犯罪发生之前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防止犯罪发生的各种可能。

14、犯罪预测:是指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方法,结合过去和现在犯罪发生的实际情况,对未来的犯罪趋势所进行的推测。

简答题一、研究犯罪学的具体方法有哪些?1、犯罪调查研究法2、观察法3、统计研究法4、个案研究法5、比较研究法二、意大利犯罪学家、刑法学家贝卡利亚十分重视犯罪预防,他提出的犯罪预防犯罪的手段有哪些?1、制定明确、通俗的法律2、思想启蒙与自由相结合3、司法当局遵守法律4、奖励美德5、改善教育三、简述19世纪实证犯罪学派的诞生的背景?19世纪末,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革命和西方国家资本主义革命的完成,城市化加剧,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矛盾加剧,所以犯罪也越来越严重,少年犯、累犯大量增加,犯罪浪潮一浪接一浪,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弥补古典犯罪学派理论的不足,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发展,为犯罪学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新方法。

四、龙勃罗梭将犯罪人分为哪几类?1、天生犯罪人2、精神病犯罪人3、激情犯罪人4、偶发犯罪人五、试简述菲力的犯罪原因的三因素论?1、人类学因素2、自然因素3、社会因素六、什么是犯罪现象?以及犯罪现象的特征?犯罪现象:是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由犯罪原因引起的有关犯罪、犯罪人、被害人诸客观事实的总和。

特征:直观性、综合性、饱和性、社会性、客观性、因果性七、什么是犯罪现象的生成性构成要素?具体包括哪些要素?犯罪现象的生成性构成要素:是指所有犯罪行为发生时都具备的基本事实因素。

要素:1、犯罪人 2、侵害对象3、犯罪行为 4、犯罪时空八、什么是犯罪现象的表现性构成要素?具体包括哪些要素?犯罪现象的表现性构成要素:是指客观地、综合的反映以往社会中的犯罪整体现象的态势等现实表现因素。

要素:1、犯罪状况2、犯罪结构3、犯罪动态4、犯罪规律九、什么是犯罪行为?犯罪行为有哪些特征?犯罪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应受处罚或矫治的客观外在活动。

特征:1、社会危害性2、形式多样性3、传染性4、社会性5、违规性6、生物性十、犯罪行为的构成要素有哪些?1、人,包括犯罪人和被害人2、犯罪时间3、犯罪空间4、犯罪工具5、犯罪方式十一、什么是犯罪人?简述犯罪人的属性?犯罪人:是指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以及其他严重社会越轨行为,应受到法律和道德责罚的自然人。

属性:1、人性--犯罪人的一般属性2、反社会性--犯罪人的特殊属性十二、简述当前我国暴力犯罪的主要特点1、团伙犯罪增多2、犯罪主体低龄化3、严重犯罪暴力犯罪剧增,作案手段极其凶残,暴恐事件频发。

4、时空分布特点5、犯罪人分布特点6、犯罪类型多样化论述题一、古典犯罪学派如何解释犯罪原因的?1、人性自私。

他们普遍接受哲学家霍布斯“人性恶”的学说,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邪恶的,犯罪就是人的本性的表现,任何人都可能将这种本性表现出来,所以任何人都有犯罪的可能。

2、意志自由。

“自由意志论”是古典犯罪学派的一个重要论点。

他们认为,一个人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除精神病人外,都有认识和区分是非善恶的能力,任何人都有同样的意志自由,都能根据自己的意志作出选择。

3、功利主义。

具有意志自由的人选择犯罪行为而不选择守法行为,是功利主义倾向所决定的。

由于人人都想趋利避害,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而与守法行为相比,犯罪行为正好符合这样的要求。

二、简述古典犯罪学派预防犯罪理论?1、法律控制论。

这一观点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制定法律来预防犯罪,认识只有依靠制定法律,遵守法律,并在执行法律中贯彻人人平等的原则,才能预防犯罪。

2、心理强制论。

这一理论认为,人与动物是有着根本的区别,人不但能区分是非善恶,而且在权衡利弊之后有选择的本性。

权衡利弊后,为了避免痛苦,他就可能放弃想要实施的犯罪活动,这样,通过心理强制可以使人们放弃犯罪从而达到预防犯罪的作用。

3、刑罚威慑论。

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只有对实施犯罪的人给予有效的刑罚惩罚,才能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才能发挥刑罚的威慑力量,从而才能抑制犯罪,预防犯罪。

但是,对犯罪人施加的刑罚要以犯罪人实施的犯罪行为为基础,对犯罪人报应的程度要以犯罪行为轻重而定,不能滥施刑罚。

三、先秦时期,孟子提出了“性善论”,同为儒家的另一代表荀子则提出了“性恶论”,请你论述人性是“善”还是“恶”的?并请论述人性与犯罪有何关系?我认为人性“恶”。

于荀子的观点,人性与犯罪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一生下来人性为“恶”,生来就追求利益,于是,争夺产生了,礼让消失了,人生来便具备嫉妒憎恨心理,有欲望等,这都是人的本性。

而犯罪现象的产生都与这些因素有密切关系,因为人本来具有这种因素,需通过一生的教育纠正,而达不到目标教育的人便容易产生犯罪原因,继而容易犯罪,任何人都有可能把这种人性表现出来。

四、简述当前我国的犯罪总体状况如何?1、犯罪数量居高不下,犯罪趋势趋于平缓2、侵犯财产犯罪仍然是犯罪的主要类型3、暴力犯罪稳中有降,恐怖主义犯罪、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4、经济犯罪呈增长态势,犯罪呈现出新的分布态势5、毒品犯罪日益严重6、青少年犯罪问题仍然突出,始犯年龄和高峰年龄降低7、流动人口和社会闲散人员犯罪成为城市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8、从犯罪组织形式看,我国的有组织犯罪已经从犯罪团伙的低级形式向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转化五、试论述当前我国毒品犯罪的状况1、毒品犯罪的数量和涉案人数居高不下,持续增长,大案要案突出2、毒品犯罪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边境、沿海地区,同时全方位蔓延、渗透3、毒情形势不容乐观,境外毒品“多头渗透”境内贩毒活动高发,形成“内外夹击”之势4、从毒品类型来看,新型毒品犯罪案件逐年上升,新型毒品滥用问题突出5、从犯罪主体来看,青少年涉毒犯罪突出,女性涉毒犯罪呈上升趋势,外籍在华人员涉毒犯罪成为新问题6、从犯罪方式上看,呈现组织化、智能化、武装化、国际化等特点7、从犯罪方式来看,贩毒方式不断翻新,且趋多样化、隐蔽化①运输毒品方式越来越隐蔽诡秘②通过邮寄方式和物流公司进行托运的案例也呈上升趋势③通过人体藏毒方式运输毒品的现象也时有发生④网络毒品犯罪兴起情景分析题1、(案例)马加爵根据马加爵的犯罪行为,结合犯罪行为的形成过程,试分析其犯罪动机、犯罪准备以及犯罪实施?p106马加爵表面的犯罪动机是在与舍友打牌的过程中的口头中伤,其实际的滋生原因是马加爵长期积累的消极因素,因为家里贫困,受到了欺凌与打压,在这长期的压力积累中让他时常感到经济压力和在经济地位上的低人一等。

被身边群体的排斥,使马加爵感到孤独无助,失落,怨恨,而他在这种情形中需要发泄,即对他的犯罪动机产生了推动力。

而马加爵性格中的过分自尊和过分自卑也使他走向犯罪的道路。

在马加爵实施犯罪的过程中,在他产生了这个念头的情况下,他在网上查找资料,在旧货市场商场购买作案工具与放置尸体工具,买来假的身份证准备出逃,也通过对被害人的住所、生活习惯和行踪,找到作案动机。

2、(情境)“慢藏诲盗,冶容诲淫”,p122请分析这句话的意思?试分析这句话的意思?请分析被害人与犯罪人的互动关系?意思:保管财物不慎,容易招致盗窃,女子装饰妖艳,同意招致奸淫之事。

被害人与犯罪人的互动关系是指,被害人与犯罪人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使犯罪得以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犯罪人的犯罪行为深受被害人的影响,即被害人激发或促进了加害人犯罪动机的形成,并助长了犯罪行为的实施。

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是一对矛盾体二者相互依存,想回制约。

简而言之,智商对于某些犯罪来说,犯罪行为及其被害现象是由加害人与被害人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下共同创造出来的。

3、(情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请分析这句话的异地?并分析“仓廪”、“衣食”等经济因素与分罪的关系。

意思:粮仓充足才能知道礼仪,丰衣足食才会知晓荣誉和耻辱。

引起犯罪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经济也是其中一个,根据各项数据说明,犯罪的发生与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犯罪增长呈正相关关系,经济的发展,犯罪也会增加。

工业、商业等物质的进步,促使犯罪的增长。

而贫困是一种重要的犯罪促发因素,贫困的加剧悬殊超出了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给人们造成严重的心理不平衡,导致人们产生过分自尊和过分自负心理,使社会发展不平衡,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心理失衡。

而社会上经济利益间的竞争,也会致使人们产生犯罪的不良心态。

4、(情景)“慢班学生”p228,请分析学校教育与犯罪的关系?并试用便签理论分析“慢班学生”对犯罪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