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环境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环境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一、职责
1.医院应制定环境消毒管理制度、环境消毒技术与程序,对不同的环境物品表面、污染
物性质采取不同的消毒因子。

2.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指导全院医务人员正确选择与使用消毒因子,组织编写各类消毒
因子的作业指导书或操作指南,并负责全院环境消毒的业务培训工作。

3.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参与医院招标,购置消毒剂、消毒器械等工作,从专业的角度审
核其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二、环境、物体表面消毒
1.环境、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当受到肉眼可见污染时应及时清洁、消毒。

2.对治疗车、床栏、床头柜、门把手、灯开关、水龙头等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应每天清洁、消毒。

3被病人血液、呕吐物、排泄物或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中水平以
上消毒方法。

对于少量(<lO m L)的溅污,可先清洁再消毒;对于大量(>lO mL)血液或体
液的溅污,应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然后再清洁和消毒。

4.人员流动频繁、拥挤的诊疗场所应每天在工作结束后进行清洁、消毒。

感染性疾病科、重症监护病区、保护性隔离病区(如血液病病区、烧伤病区)、耐药菌及多重耐药菌污染的诊
疗场所应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5.拖布(头)和抹布宜清洗、消毒,干燥后备用。

推荐使用脱卸式拖头。

三、通凤换气和空气消毒
1.应采用自然通风和/或机械通风保证诊疗场所的空气流通和换气次数;采用机械通风时,重症监护病房等重点部门直采用"顶送风、下侧回风",建立合理的气流组织。

2.呼吸道发热门诊及其隔离留观病室(区)、呼吸道传染病收治病区如采用集中空调通
风系统的,应在通风系统安装空气消毒装置。

未采用空气洁净技术的手术室、重症监护病区、保护性隔离病区(如血液病病区、烧伤病区)等场所宜在通风系统安装空气消毒装置。

3.空气消毒方法应遵循《消毒技术规范》规定。

不宜常规采用化学喷雾进行空气消毒。

因为这类消毒剂对环境中的金属类物品有腐蚀作用,同时,被在该环境中的人员吸入后具有毒性作用。

4.推荐采用物理的方法对污染的空气进行消毒处理。

(1)开窗通风换气,每次通风时间在30min以上。

( 2)增加进入该区域或病房的进气量,以加大换气次数,通常推荐的换气次数(AC H)
在6-12次/h。

当AC H为6次/h时,有效清除空气中2个对数值( 999毛)的污染颗粒的时间
为46min;而AC H达到12次/h时,实现2个对数值( 999毛)的污染颗粒减少只需23min。

( 3)紫外线消毒,紫外线强度不得低于70µW /ern',照射时间30min,必须在空态下实施。

(4)臭氧消毒,采用20mg/旷浓度的臭氧,作用30min,对自然菌的杀灭率达到90以
上。

臭氧消毒,必须是在封闭空间,且室内无人条件下进行,消毒后至少30min后才能进入。

( 5)空气净化消毒器(机),按产品说明书进行安装、使用;使用时环境应清洁,关闭
门窗。

本消毒设备可在动态下使用。

囚、注意事项
1.凡确诊或高度怀疑患者有经空气传播疾病时,应立即送负压病房或具备空气隔离功能
的病房接受治疗。

2.通常不推荐采用化学消毒剂,特别是高水平消毒剂用于空气的常规消毒。

对于空气传播疾病患者的病房(区)进行终末消毒时,应先关闭门窗后,采用超低容量喷雾器实施喷雾消毒,作用30min后,开窗通风换气,并采用清水擦抹环境物品表面的残留消毒剂。

在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的同时,也应对该室的回风口所有管道与滤网(膜)(可选择含氯消毒剂浸泡)进
行消毒(应选择对金属腐蚀性较小的消毒剂,在风机运行状态下进行喷雾,喷雾完成后,应立即停机)。

3采用紫外线灯、臭氧消毒须在空态下实施,但当消毒工作完成后,人员进入或门窗开
启后,室内空气的消毒状态便被破坏,1O-20m i n后将回到原状态。

因此,空气的常规消毒不推
荐这类消毒。

4在对病房内环境表面实施含氯消毒溶液擦抹消毒时,同时将门窗关闭30 min,通过含
氯消毒剂的自然挥发作用,也可达到对空气消毒的效果;当消毒完成后,开启门窗通风换气。

5.在实施环境消毒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尤其应注意跟部、呼吸道的防护;在使用含氯
消毒剂时应了解其具有强力的漂白作用。

参考文献
[ 1 ] C D C,HI CPAC.Gu i d e lin es f or e n v i ronmen t al i nf ec ti on co ntrol in h e alth ca r e fa c ilitie s[5].2∞3.
[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5].200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