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建设
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建设
德国学习领域课程实践。德国政府颁布《职业学校职业专业教育框架教学计划编制指南》,用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取代以分科课程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方案。其核心理念是职业教育应培养学生复杂的职业能力、课程设计要基于工作过程、教学要以行动为导向,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界的普遍认同的一种探索方式。
四研究假设及创新
1.研究假设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课程建设,课程的开发源于学生的发展需求,课程的学习在于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课程的实施过程强调师生的互动参与,研究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使高职教育回归教育的本质,能加强学生作为社会人的适应能力,能拓宽学生就业方向及提升空间。
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是培养能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从事楼宇智能化系统设计、施工、运行维护与管理、售后服务与技术支持等岗位的工作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建筑智能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兴起,伴随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进步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行业新技术、新产品、新规范不断出现。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建筑智能化专业课程体系多年不曾出现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专业课程设置沿袭本科学科体系模式,缺乏与行业对接的教学标准,教学方法与工程实践脱节;综合素质培养课程和活动设计照本宣科,没有从学生今后需求设置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缺乏兴趣,导致专业能力差,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也只是泛泛而谈,毕业后发展空间不大。
2.高职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时间基础
俄罗),该课程以工作分析为基础、通过工作任务行为化实现课程模块化,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学习单元,最终通过学习包的开发为学生提供学习素材。存在问题:工作体系分解过细,削弱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带来了学生忽视整体的危险。
美国CBE课程实践。能力本位课程(CBE),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对以学科本位的三段式课程带来了重大挑战,也打破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应用式课程的展开顺序。存在问题:过于强调技能,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容易导致学生获得的只是一些零碎的知识、技能和任务,难以获得对工作情境的整体理解。
1.理论基础
古希腊苏格拉底的教学法,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实质上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相较于19世纪末以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其更强调学生生活的完整性,反对将知识人为割裂,主张从社会生活出发,让学生掌握社会文化和社会意义。杜威所领导的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以“发展个体自身能力、满足学生自身需要”为目的,通过生活课程的整合,注重学生的全而发展。1952年,卡尔·罗杰斯在“课程教学如何影响人的行为”主题研讨会上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为课程建设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大会宣言提出:“在当今日新月异的世界,高等教育显然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
二研究的意义
高职历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虽然注重强调了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仍存在一些明显问题:一,高职课程体系基本按照本科课程体系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三个模块构建课程,即使改变模块名称仍然换汤不换药,不能满足社会对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能力需求。二,专业课程体系一味强调专业能力培养,专业限选课占比重低,可选择学习方向少,没有考虑职业岗位群的工作内容和能力需求,对职业相关性差。三,学生评价体系仍然以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作为依据来制定标准化评价指标,未考虑个体差异,不能让学生尽可能地释放潜能,展示才华。随之会导致出现一些现象:学生能力结构单一,无法适应多变的社会需求,就业面窄,上升空间不大;学生可选择学习方向少,无法根据自己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差。
2.拟创新点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指导下,课程开发源于学生发展需求分析而不是片面的岗位能力分析;
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重组课程而非单一提升技能;
是课程结构改革而非某一门课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的单一改革;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建设
课题设计论证
陈述要点提示:课题核心概念界定,研究意义与价值,理论基础与依据,研究现状述评,研究假设及创新,研究目标及内容,研究思路及方法,实施计划安排,预期成果等(限4000字内)。
一核心概念界定
1.课程是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课程是学生和大学的结合点,是学生和社会的结合点,是教学和科研的结合点,是学生个体文化和社会文化的结合点,对学生全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关键环节与核心内容就是课程建设。课程已成为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是职业教育许多问题的根源,改革课程往往可以迅速解决职业教育中的许多重大问题,课程建设成果非常容易见到成果。并且,通过课程建设,可以有效改变学校课程形态,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促进产学合作向深度发展,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1952年,卡尔·罗杰斯在“课程教学如何影响人的行为”主题研讨会上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为课程建设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在大会宣言《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提出:“在当今日新月异的世界,高等教育显然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宣言》还要求各个国家和高等学校的决策者“把学生及其需要作为关心的重点;把学生视为教育改革主要的和负责的参与者,包括参与教育重大问题讨论、评估、课程及其内容改革,制订政策与院校管理等等”。从此“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研究方向。
因此,“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现实生活需求和可能生活需求出发,进行课程体系构建,结合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途径重新定位教师角色,重新设计教学方法,将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体,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对症下药”才是高职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建设改革的关键。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基础及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