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儿科病证方剂图表

中医儿科病证方剂图表

风邪留络—搜风通络,养血舒筋—止痉散(肢体强直瘫痪,或有癫痫发作,脉细弦)
【乙脑病毒。高热、神昏、抽搐。热、痰、风。暑温。卫气营血传变。】l0岁以下小儿容易发生, 以2~6岁儿童发病率高。7~9月的盛夏时节。
邪犯肺卫—疏风祛邪,宣肺止咳—三拗汤 百日咳 气阴耗伤—养阴润肺,益气健脾—肺阴亏虚沙参麦冬汤 肺脾气虚人参五味子汤 痰火阻肺(痉咳期)—泻肺清热,涤痰镇咳。(咳声阵作,持续难止,日轻夜重,咳剧时咳后伴有 —桑白皮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深 吸 气样鸡鸣声)
【发热,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存在“三代同堂”。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传染病】6-9岁好发,侵犯肺脾。冬 春
手足 邪犯肺脾—宣肺解表,清热化湿—甘露消毒丹(发热轻、呕吐泄泻、、疱液混浊、苔黄厚腻脉滑数)
【以手足肌肤、口咽部发生疱疹为特征。柯萨奇病毒A组】好发5岁以下。肺脾二经。夏秋季。
【百日咳杆菌。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和痉咳末伴有较长的鸡鸣样吸气性吼声为特征】 好发冬春季节。年龄越小病情越重。
肠虫证—驱蛔杀虫,调理脾胃—使君子散(脐周疼痛、白睛蓝斑) 寄生虫 蛔厥证—安蛔定痛,继之驱虫—乌梅丸 暑伤肺胃—清暑益气,养阴生津—王氏清暑益气汤(口渴引饮,小便频数,甚则 夏季热 饮一溲一) 上盛下虚—温补肾阳,清心护阴—温下清上。(下肢清冷,小便清长,频繁无度. 大便稀溏,身热不退,朝盛暮衰。) 【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少汗或汗闭。】病机:气阴两虚、脾肾阳虚。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5 岁以上者少见。与气候有密切关系,气温愈高发病愈多。 风热伤络—疏风散邪,清热凉血—连翘败毒散(脉浮数) 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犀角地黄汤(脉数有力) 气不摄血—健脾养心,益气摄血—归脾汤 (脉细无力) 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大补阴丸 (脉细数)
麻疹
邪犯肺卫—辛凉透表,清宣肺卫—宣毒发表汤(外感表证眼泪汪汪、粘膜斑、脉浮数) 邪入肺胃—清凉解毒,透疹达邪—清解透表汤(阳明热盛、壮热持续、疹随热出) 阴津耗伤—养阴益气,清解余邪—沙参麦冬汤(热退疹回、脱屑、阴伤证) 邪毒闭肺—宣肺开闭,清热解毒—麻杏石甘汤(高热不退、咳嗽气促、疹点紫暗) 邪毒攻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清咽下痰汤(咽喉肿痛声嘶、脉滑数) 邪陷心肝—平肝熄风,清心开窍—羚羊钩藤汤(高热烦躁谵语,神昏抽搐)
风疹 邪犯肺卫—疏风解表清热—银翘散 (外感轻症,疹色浅红、淋巴肿大、脉浮数) 邪入气营—清气凉营解毒—透疹凉解汤 (高热、疹色深红或紫暗、脉洪数)
【细沙样玫瑰色斑丘疹、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别名:隐疹、风痧】好发1-5岁。
水痘 邪伤肺卫—疏风清热,利湿解毒—银翘散 ( 发热轻微、疹色红润,疱浆清亮、脉浮数) 邪炽气营—清热凉营,解毒化湿—清胃解毒汤(壮热不退疹色紫暗,疱浆混浊脉数有力)
偏气分证用白虎汤。(突然发热,微恶风寒。神烦不安或嗜睡。 邪犯卫气—辛凉解表,清暑化湿—偏卫分证用新加香薷饮。 脉象浮数或洪数)
邪炽气营—清气凉营,泻火涤痰—清瘟败毒饮(壮热不退,神昏谵语,四肢抽搐,脉数)
邪入营血—凉血清心,增液潜阳—犀角地黄汤合增液汤(热势起伏不退,朝轻暮重,斑疹脉沉细数
流行性 阴虚内热—养阴清热—青蒿鳖甲汤合清络饮(低热不退,舌质红绛,舌苔光剥,脉象细数 乙脑 营卫不和—调和营卫—黄芪桂枝五物汤(身热时高时低,汗出而不温,脉象细数无力) 痰蒙清窍—豁痰开窍—涤痰汤(神识不清,脉象濡滑。) 痰火内扰—涤痰泻火—龙胆泻肝汤(嚎叫哭吵,狂躁不宁,脉数有力。) 气虚血瘀—益气养阴,活血通络—补阳还五汤(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容易出汗。脉象细弱)
紫癜
【过敏性、血小板减少性。急。皮肤瘀斑、尿血便血、腹痛、关节痛。】时令之邪,易从火化。
皮肤粘膜 卫气同病—辛凉透表,清热解毒—银翘散(发病急骤,持续高热,脉浮数) 淋巴综合征 气营两燔—清气凉营,解毒化瘀—清瘟败毒饮(舌质红绛,状如草莓,脉数有力) 气阴两伤—益气养阴,清解余热—沙参麦冬汤(指趾端脱皮或潮红脱屑,脉细弱) 【川崎病。原因不明。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1发热、 2多形红斑、3球结膜充血、4草莓舌和5颈淋巴结肿大、6手足硬肿。 病位:以肺胃为主,可累及心肝肾诸脏。肺卫-气-营血。好发婴幼儿,男女1.3-1.5:1.最早出现的症 状是发热。持续2周-1个月,39度以上。大血管炎,较紫癜(小血管炎)凶险。死因:心肌炎、动脉瘤 破裂、心梗。 邪侵肺卫—辛凉宣透,清热利咽—解肌透痧汤(发热、咽痛、外感、痧疹隐隐、脉浮数) 猩红热 毒炽气营—清气凉营,泻火解毒—凉营清气汤 (壮热咽痛腐烂、疹色如丹或紫、草莓舌) 疹后伤阴—养阴生津,清热润喉—沙参麦冬汤 (热退、脱屑不留痕、舌红少苔脉细数) 【全身布发弥漫性猩红色皮疹、咽喉肿痛糜烂、后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草莓舌、环口苍白圈、帕氏线 、脱屑不留痕、并发心、肾、关节损害】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别名:“疫痧”“疫疹”“烂喉痧” “烂喉丹痧”。好发2-8岁。
初热 见形 恢复 闭肺 攻喉 内陷
【粘膜斑、泪汪汪、麻粒疹、糠麸样脱屑、色素沉着】好发6个月-5岁。冬春。易感儿接触传染源后,应隔 离观察21天。4.尽早发现麻疹患儿,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隔离至出疹后l0天。一旦与麻疹患 儿接触,应立即隔离观察,一般对接触者宜隔离观察I4天,已作过免疫接种者也察4周。
邪犯少阳—疏风清热,散结消肿—柴胡葛根汤(发热、腮痛、脉浮数) 流行性 热毒壅盛—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普济消毒饮(高热、腮痛、脉滑数) 腮腺炎 邪陷心肝—清热解毒,熄风开窍—清瘟败毒饮(神昏、腮痛、脉玄数) 毒窜睾腹—清肝泻火,活血止痛—龙胆泻肝汤 (少腹痛、睾丸胀痛、脉数) 【耳下腮部漫肿疼痛。腮腺炎病毒】3岁以上儿童,2岁以下婴幼儿少见。别名:“痄腮”、“蛤蟆瘟” 。 终身免疫。并发睾丸炎和脑炎。冬春易流行。足少阳经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