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一透射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

实验一透射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

第二篇材料电子显微分析实验一透射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塑料—碳二级复型样品的制备方法。

2.掌握材料薄膜样品的制备方法—双喷电解减薄法和离子薄化法。

二、塑料—碳二级复型的制备原理与方法(一) AC 纸的制作所谓AC 纸就是醋酸纤维素薄膜。

它的制作方法是:首先按重量比配制6%醋酸纤维素丙酮溶液。

为了使AC 纸质地柔软、渗透性强并具有蓝色,在配制溶液中再加入2%磷酸三苯脂和几粒甲基紫。

待上述物质全部溶入丙酮中且形成蓝色半透明的液体,再将它调制均匀并等气泡逸尽后,适量地倒在干净、平滑的玻璃板上,倾斜转动玻璃板,使液体大面积展平。

用一个玻璃钟罩扣上,让钟罩下边与玻璃板间留有一定间隙,以便保护AC 纸的清洁和控制干燥速度。

醋酸纤维素丙酮溶液蒸发过慢,AC 纸易吸水变白,干燥过快AC 纸会产生龟裂。

所以,要根据室温、湿度确定钟罩下边和玻璃间的间隙大小。

经过24 小时后,把贴在玻璃板上已干透的AC 纸边沿用薄刀片划开,小心地揭下AC 纸,将它夹在书本中即可备用。

( 二) 塑料—碳二级复型的制备方法(1) 在腐蚀好的金相样品表面上滴上一滴丙酮,贴上一张稍大于金相样品表面的AC 纸( 厚30~80 μm)如图1-2(a)所示。

注意不要留有气泡和皱折。

若金相样品表面浮雕大,可在丙酮完全蒸发前适当加压。

静置片刻后,最好在灯泡下烘烤一刻钟左右使之干燥。

(2) 小心地揭下已经干透的AC 纸复型(即第一级复型),将复型复制面朝上平整地贴在衬有纸片的胶纸上,如图1-2(b)所示。

(3) 把滴上一滴扩散泵油的白瓷片和贴有复型的载玻片置于镀膜机真空室中。

按镀膜机的操作规程,先以倾斜方向投影”铬,再以垂直方向喷碳,如图1-2(C)所示。

其膜厚度以无油处白色瓷片变成浅褐色为宜。

(4) 打开真空室,从载玻片上取下复合复型,将要分析的部位小心地剪成2mn× 2mm的小方片,置于盛有丙酮的磨口培养皿中,如图1-2(d)所示。

(5) AC 纸从碳复型上全部被溶解掉后,第二级复型(即碳复型)将漂浮在丙酮液面上,用铜网布制成的小勺把碳复型捞到清洁的丙酮中洗涤,再移到蒸馏水中,依靠水的表面张力使卷曲的碳复型展平并漂浮在水面上。

最后用摄子夹持支撑铜网把它捞起,如图1-2 (e)所示,放到过滤纸上,干燥后即可置于电镜中观察。

AC纸在溶解过程中,常常由于它的膨胀使碳膜畸变或破坏。

为了得到较完整的碳复型,可采用下述方法:(1) 使用薄的或加入磷酸三苯脂及甲基紫的AC纸。

(2) 用50%酒精冲淡的丙酮溶液或加热(≤56)的纯丙酮溶解AC纸。

3(3) 保证在优于2.66 ×0 Pa高真空条件下喷碳。

(4) 在溶解AC纸前用低温石腊加固碳膜。

即把剪成小方片的复合复型碳面与熔化在烘热的小玻璃片上的低温石腊液贴在一起,待石腊液凝固后,放在丙酮中溶解掉AC纸,然后加热(≤56 )丙酮并保温20分钟,使石腊全部熔掉,碳复型将漂浮在丙酮液面上,再经干净的丙酮和蒸馏水的清洗,捞到样品支撑铜网上,这样就获得了不碎的碳复型。

三、材料薄膜样品的制备方法制备薄膜样品最常用的方法是双喷电解减薄法和离子薄化法。

1 •双喷电解减薄法(一)装置图1-3为双喷电解抛光装置示意图。

此装置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电解冷却与循环部分,电解抛光减薄部分以及观察样品部分。

艷抵fl F r ^τ∖I上I-2图碳型二级复型制备方法片Qbj1 •冷却设备;2•泵、电解蔽;3 •喷嘴4 •试样2 5•样品架;6 •光导纤维管(1) 电解冷却与循环部分通过耐酸泵把低温电解液经喷嘴打在样品表面。

低温循环电解减薄,不使样品因过热而氧化;同时又可得到表面平滑而光亮的薄膜,见图1-3中1及2。

(2) 电解抛光减薄部分电解液由泵打出后,通过相对的两个铂阴极玻璃嘴喷到样品表面。

喷嘴口径为1mm ,样品放在聚四氟乙烯制作的夹具上(见图1-4)。

样品通过直径为0.5mm的铂丝与不锈钢阳极之间保持电接触,调节喷嘴位置使两个喷嘴位于同一直线上。

见图1-3中3。

(3) 观察样品部分电解抛光时一根光导纤维管把外部光源传送到样品的一个侧面。

当样品刚一穿孔时,透过样品的光通过在样品另一侧的光导纤维管传到外面的光电管,切断电解抛光射流,并发出报警声响。

图1-4样品夹具(二) 样品制备过程(1) 切薄片。

用电火花( Mo 丝)线切割机床或锯片机从试样上切割下厚约0.2~0.3mm 的薄片。

在冷却条图1-3双喷电解抛光装置原理示意图件下热影响区很薄,一般不会影响样品原来的显微组织形态。

(2) 预减薄。

预减薄分为机械磨薄和化学减薄两类。

机械磨薄时,用砂纸手工磨薄至50μm,注意均匀磨薄,试样不能扭折以免产生过大的塑性变形,引起位错及其它缺陷密度的变化。

具体操作方法:用502 胶将切片粘到玻璃块或其它金属块的平整平面上,用系列砂纸 (从300 号粗砂纸至金相4号砂纸) 磨至一定程度后将样品反转后继续研磨。

注意样品反转时,通过丙酮溶解或火柴少许加热使膜与磨块脱落。

反转后样品重新粘到磨块上,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样品切片膜厚达到50μm°化学减薄是直接适用于切片的减薄,减薄快速且均匀。

但事先应磨去Mo 丝切割留下的纹理,同时,磨片面积应尽量大于1cm2o普通钢用HF,H2O2及出0,比例为145:4.5的溶液,约6分钟即可减薄至50 μ叫且效果良好。

最后,将预减薄的厚度均匀、表面光滑的样品膜片在小冲床上冲成直径为3mm 的小圆片以备用。

(3) 电解抛光减薄。

电解抛光减薄是最终减薄,用双喷电解减薄仪进行,目前电解减薄装置已经规范化。

将预减薄的直径为3mm 的样品放入样品夹具上(见图1-4)。

要保证样品与铂丝接触良好,将样品夹具放在喷嘴之间,调整样品夹具、光导纤维管和喷嘴在同一水平面上,喷嘴与样品夹具距离大约15mm 左右且喷嘴垂直于试样。

电解液循环泵马达转速应调节到能使电解液喷射到样品上。

按样品材料的不同配不同的电解液。

需要在低温条件下电解抛光时,可先放入干冰和酒精冷却,温度控制在-20~-40 C左右,或采用半导体冷阱等专门装置。

由于样品材料与电解液的不同,最佳抛光规范要发生改变。

最有利的电解抛光条件,可通过在电解液温度及流速恒定时,做电流—电压曲线确定。

双喷抛光法的电流—电压曲线一般接近于直线,如图1-5。

对于同一种电解液,不同抛光材料的直线斜率差别不大,很明显,图中B 处条件符合要求,可获得大而平坦的电子束所能透射的面积。

表实1-1 为某些金属材料双喷电触抛光规范。

(4) 最后制成的样品如图1-6 所示。

样品制成后应立即在酒精中进行两次漂洗,以免残留电解液腐蚀金属薄膜表面。

从抛光结束到漂洗完毕动作要迅速,争取在几秒钟内完成,否则将前功尽弃。

(5) 样品制成后应立即观察,暂时不观察的样品要妥善保存,可根据薄膜抗氧化能力选择保存方法。

若薄膜抗氧化能力很强,只要保存在干燥器内即可。

易氧化的样品要放在甘油、丙酮、无水酒精等溶液中保存。

双喷法制得的薄膜有较厚的边缘,中心穿孔有一定的透明区域,不需要放在电镜铜网上,可直接放在样品台上观察。

总之,在制作过程中要仔细、认真、不断地总结经验,一定会得到满意的样品。

图1-6最后制成的薄膜2 .离子薄化法离子薄化方法不仅适用于用双喷方法所能减薄的各种样品, 而且还能减薄双喷法所不能减薄的样品,例如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矿物、多层结构材料、复合材料等。

如用双喷法穿孔后,孔边缘过厚或穿孔后样品表面氧化, 皆可用离子减薄法继续减薄直至样品厚薄合适或去掉氧化膜为止。

用于高分辨电镜观察的样品, 通常双喷穿孔后再进行离子减薄, 只要严 格按操作规范减薄就可以得到薄而均匀的观察区, 该法的缺点是减薄速度慢, 通常制备一个 样品需要十几个小时甚至更长, 而且样品有一定的温升, 如操作不当样品, 会受到辐射损伤。

中心穿扎(一)离子减薄装置离子减薄装置由工作室、电系统、真空系统三部分组成。

工作室是离子减薄装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离子枪、样品台、显微镜、微型电机等组成的。

在工作室内沿水平方向有一对离子枪,样品台上的样品中心位于两枪发射出来的离子束中心,离子枪与样品的距离为25~30mm 左右。

两个离子枪均可以倾斜,根据减薄的需要可调节枪与样品的角度,通常调节成7°~ 20°角。

样品台能在自身平面内旋转,以使样品表面均匀减薄。

为了在减薄期间随时观察样品被减薄情况,在样品下面装有光源,在工作室顶部安装有显微镜,当样品被减薄透光时,打开光源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样品透光情况。

电系统主要包括供电、控制及保护三部分。

真空系统保证工作室高真空。

(二)离子减薄的工作原理稀薄气体氩气在高压电场作用下辉光放电产生氩离子,氩离子穿过盘壮阴极中心孔时受到加速与聚焦,高速运动的离子射向装有试样的阴极把原子打出样品表面减薄样品。

(三)离子减薄程序(1)切片从大块试样上切下薄片。

对金属、合金、陶瓷切片厚度应不小于0.3mm ,对岩石和矿物等脆、硬样品要用金刚石刀片或金刚石锯切下在毫米数量级的薄片。

(2)研磨用汽油等介质去除试样油污后,用粘结剂将清洗的样品粘在玻璃片上研磨直至样品厚度小于30~50μm 为止。

操作过程同双喷电解减薄中样品的预减薄过程。

(3)将研磨后的样品切成直径Φ3mm 的小园片。

(4)装入离子薄化装置进行离子减薄。

为提高减薄效率,一般情况减薄初期采用高电压、大束流、大角度(20°),以获得大陡坡的薄化,这个阶段约占整个制样时间的一半。

然后减少高压束流与角度(一般采用15°)使大陡坡的薄化逐渐削为小陡坡直至穿孔。

最后以7°-10°的角度、适宜的电压与电流继续减薄,以获得平整而宽阔的薄区。

四、实验报告要求1.简述塑料—碳二级复型样品的制备方法。

2.试述双喷电解减薄仪的结构原理及金属薄膜样品制备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3.试述离子薄化仪的结构原理以及材料薄膜样品的制备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