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喷涂工艺常见缺陷的分析和对策

喷涂工艺常见缺陷的分析和对策

常见漆膜弊病、缺陷●流挂
●发花
●漆薄/漆厚
●溶剂泡
●针孔
●干喷
●失光、鲜映性差
●砂痕
●色差
●缩孔
●灰粒
●漆软
流挂
描述:
涂料在垂直面或折边区域出现的眼泪状或帘状下淌。

原因:
1.施工粘度太低.
2.一次喷涂涂膜太厚
3.涂料流量过快
4.雾化压力小
5.喷距太近
6.慢干溶剂用量太多
7.涂层间闪干时间太短
8.车身或涂料温度太低
发花
描述:
金属漆表面出现斑点,或大面积颜色不均匀。

原因:
1.漆膜膜厚不均匀且太湿。

使铝粉珠光粉分布和定向排列不匀而发花。

2.喷涂粘度太高,漆膜太湿
3.雾化压力太低,漆膜较厚太湿
4.扇面太窄喷涂叠盖不均。

5.流量太大,膜厚厚且湿。

6.枪距太近,膜厚厚且湿。

7.慢干剂太多,漆膜太湿。

8.底色漆至清漆的闪干时间过短。

9.喷房或车身温度低。

10.边缘或局部流挂
失光、鲜映性差光泽低,鲜映性不佳
原因:
1.漆膜太薄导致金属颗粒突出
2.空气压力太大,漆膜干燥太快
3.流量太低。

漆膜簿且干燥快
4.干喷或溶剂挥发太快
5.慢干溶剂太多,底色漆太湿
6.底色漆膜厚厚或闪干时间短
7.底材或底涂层粗糙
8.油漆过烘烤
溶剂泡、针孔
描述:
溶剂气泡:漆膜表面的小突起,仔细观察是表层的小泡且细小而密。

通常在漆膜较厚的边缘或区域产生这样的情况较多。

针孔: 在漆膜上产生针状小孔或像皮革毛孔那样孔的现象,孔的直径0.1mm左右
原因:
1.施工粘度过高,
2.漆膜太厚,
3.闪干时间太短流量太大
4.空气压力太低
5.底色漆慢干溶剂加多
6.进入烘干区前的闪干时间太短
7.烘干区的第一阶段温度太高
8.喷涂工艺覆盖区域太多
层间附着力
描述:
涂层中的某一层剥落,或其容易与相邻层或基材剥离
原因:
1.表面清洁不彻底
2.过烘烤或烘温过低
3.漆膜太薄
4.材料污染
干喷
描述:
粗糙,不规则,不均匀表面
原因:
1.稀释剂挥发速率太快
2.黏度太低
3.空气压力太大
4.漆膜太薄
5.枪距太远
6.底漆或基材表面太粗糙
砂痕
描述:
漆膜光泽度低并且反映出低层涂层的瑕疵
1.原因:
2.涂膜太薄
3.打磨用砂纸太粗
4.固化不完全
5.对砂纸的处理方式
6.油漆的遮盖力低
色差
描述:
与标准色板不匹配
原因:
1.调漆缸或油漆桶里的油漆凝絮或沉淀
2.色漆层膜厚太薄露底
3.发花或干喷
4.喷涂工艺(覆盖面)
5.金属漆在管路系统高速循环时间长,铝粉破碎变形
6.油漆系统里前一种涂料未清洗干净
缩孔
描述:
漆膜中小的圆形的凹陷
缩孔的产生归根结底是:高表面张力表面张力的不同造成的
解决方法:
•找到、分析污染源
•添加表面活性剂来降低漆膜的表面张力
•使用慢干助剂使缩孔流平
A类缩孔
由于低表面张力物质落到底材表面或漆膜中导致,或相似的污染物污染了油漆;油类,油脂或其他低表面张力液体可
能形成污染;偶然性的出现该类型缩孔不该作为一
个事故而被困扰
B类缩孔
由外界物体掉到油漆湿膜表面形成,或在喷涂前掉落到底材
表面
C类缩孔
窄的,深的缩孔
溶剂泡
针孔
D类缩孔
缩孔没有露底。

通常由于污染物的浓度非常低导致。

可能来源于残余的清洗溶剂污染或油漆本身的低浓度污染或其他污染这种形式的缩孔也可能由主顶针未清洗干净而残留的粘性物质导致
漆雾缩孔
描述:
非常小而较密的凹坑,中间有突起
缩孔防治:
1.涂装车间,从设备、工具到辅助材料不能带有对涂料有害和引起缩孔的物质。

2.应确保压缩空气清洁,无油无水。

3.确保涂装环境清洁,空气中无尘埃,漆雾和油雾等漂浮。

4.严禁裸手、脏手套和脏擦布接触被涂面,确保被涂面洁净。

5.调漆、输漆系统设备及喷涂机械设备、工具,一经检修都需严格清洗检查。

6.涂装中产生缩孔问题,即寻找产生原因
7.同时视任务缓急,可清洗系统和换批号调品种,以解燃眉之急。

垃圾、灰粒
原因:
1.涂装环境空气的清洁度差,喷房、闪干区、烘房及调漆室尘埃多,被涂表面有突起颗粒
垃圾,未被打磨清除。

2.油漆系统的过滤网太粗或压差大,纤维垃圾及颜料絮凝颗粒等穿透滤网至输漆系统。

3.调漆缸和输漆系统刚清洗,系统残留物增多。

4.空气平衡不正确。

5.在喷涂区域穿带易掉纤维的工作服,手套等衣物。

6.停线多,喷杯喷枪易积聚漆垢,复喷时漆垢甩出成漆膜粒子。

漆软
描述:
用手指很容易划出伤痕或者渗透到涂层里面。

原因:
1.烘烤温度太低
2.烘烤时间不够
3.漆膜太厚双组分比例不对
4.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5.
6.
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