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
需要指出的是,新的医学模式不是否定生物因素的 重要性,而是对单纯研究生物因素这一不合理框架 的修正,增加了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
社会/国家 文化/亚文化 社团 家庭 两人 宇宙 地球 气候 水、空气 动、植物
环 境
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心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生理
行为 感受 认知 个性/经验
分子 细胞 器官 系统/神经
人
从上图中可以归纳出新的医学模式对健康和疾病有以下几方面重要认识。
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通过神经系统保持全
身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活动的统一。 因而任何在健康和疾病上只重视被分解了的 各个器官或系统,忽视作为一个整体的人, 或者只将各个器官、系统割裂开来看待,忽 视它们之间的整体联系,都被看成是医学指 导思想上的失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是整体论;而生物医学模式是分析还原论, 人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在哲学上 犯了整体 = 部分之和的错误,正确的哲学观 点应是整体>部分之和。)
括:①仪表;②身体外观;③人际沟通风格; ④言语和动作;⑤在交往中所表现的兴趣、爱 好和对人对事对己的态度;⑥在困难情景中的 应对方法等。这一观察目的是在进行测验的这 一特点环境,通过观察受试者对这种检查的态 度,在操作中的表现等来印证测验结果,以便 对测查内容作出客观结论。
二、调 查 法 调 查 法是通过晤谈、访问、座谈或问卷等方
作用(图绪-1全图)。人作为一个整体要对包括社 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个体的内环境随时作出适应性 调整,以保持健康水平。在这种调整适应过程中, 人不能总是被动的,而是可以通过认识和行为操作 作出一些主动的适应性努力。例如人对社会环境因 素包括人际冲突等的认识和评价,可以改变这些因 素对个体影响的性质和程度;又如,人通过调整自 己的行为方式包括回避、改造自然环境而改变自然 因素对自身的影响;再如,人也可以通过包括松弛 训练、行为矫正等而改变体内的心理生理过程。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能动论;而生物医学模 式是被动论。) 上述关于健康和疾病的四方面认识,也就是医学心理 学关于健康和疾病的理论观点
第三节 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方法从属于心
理学的研究方法,但也有某自己的特点。以下仅就医学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一些原则及几种常用方法作一概述。
一、观 察 法
观察法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科学观察和分析,
研究其中的行为规律。
观察范围因目的和内容而异,一般来说可以包
(3 )、心理测量
四、实 验 法 实 验 法是对某一变量进行系统的操作,从而
研究这种系统操作对心理、行为或生理过程的 影响规律。
实验室实验。一般实验室实验是指研究者在严格地控 制诸种外部变量的情况下,使被试集中注意力于其所 感兴趣的变量的一种方法。这一方法最重要的特征就 是研究者能够控制自变量和因变量,通过这种控制可 以消除许多外来因素的影响,这使得实验室实验具有 较高的内在效度。 模拟实验就是让被试扮演某种角色,此后便对被试者 行为的真实反应进行密切的观察,然后根据研究结果 推论在现实环境中的情形。 现场实验。在实际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有时会有这 样的情况,即研究工作必须在自然环境中而不是在实 验室中进行,但实验者可对自变量施行某些控制。在 有的情况下,实验者可能有一个对照组,即使用不接 受实验刺激的另一种自然环境。
例:感觉剥夺实验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方法
从属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但也有某自己的特 点。以下仅就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一些原则 及几种常用方法作一概述。
而且也是社会的人(图绪-1)。社会环境因素 例如文化背景、职业、家庭、人际关系,以及 自然环境因素例如气候、污染、瘟疫都对人的 心、身健康产生影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 式是系统论,要求把人放在由自然环境和社会 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之中进行考察;而生物医 学模式是孤立论。)
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的功能活动中有能动的
现一冯 代九特 实二( 验 0 心) 理德 学国 的心 著理 名学 创家, 始,一 人哲八 之学三 一家二 。,~
Wilhelm Wundt
引子 *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的概念: 在词源上,心理学 (Psychology) 的希腊语词根psyche的意思是心 灵或精神,后缀logos的意思是知 识或规律。因此,心理学被定义为 研究人类心理活动与外显行为的科 学。
罗夏墨迹测验。这是由瑞士精神 病学家H.罗夏设计的一种投射测 验法。罗夏测验有十张左右对称 的图片,其中一半是黑白的,一 半是有点颜色的,这些图形不代 表任何实际事物,全由被试自由 想象它们的意义。测验时,每个 人都看同样的十张图片,看的顺 序也完全一样,受试者必须说出 他在墨迹中看到了什么,实验者 记录下他们的反应,同时也记下 他看到图片后的反应时间。罗夏 墨迹的分析者,就是以被试的反 应作为探讨他的人格结构的线索 的。
主题统觉测验。这是由美国心理学 家C.D.摩根和H.A.默里创立的一种 心理投射测验。简单地说,在主题 统觉测验中,被试要看到一系列的 图片,图片画有人物和情节,有的 画面还非常抽象。测验时要求被试 按画面编造故事,用讲故事的形式 叙述画中正在发生的事情说出画中 人物的思想和情绪,出现这种场面 的原因,并说明故事的结局。运用 这种方法,研究者就可以获得不同 文化区域内的人格资料及行为动机 资料。
三、医学心理学的发展
心理学比医学年轻,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1917年北京大 学哲学系开设了心理课,并首次建立了简单的心理学实验室。 1920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筹建了心理学实验室,南京高等 师范学校筹建了心理学系。1921年8月成立了中华心理学会。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心理学这门新学科应运而生,并 迅速发展,人们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也逐渐提高。1979年,卫 生部要求有条件的医学院校开设医学心理学课;1979年北京 医学院率先成立了医学心理学教研室,1980年沈阳中国医科 大学也成立了医学心理学教研室,至今已有40多所医学院校 成立了医学心理学教研室,还有30多所医学院校有医学心理 学的专职教师。 1987年,卫生部把医学心理学规定为必修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于1999年5月1日正式实施, 该法律规定:“国家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具有下列 条件之一的,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在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学心理学被列为必考课程 之一。
第二节 医学模式的转变
医学模式的转变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人们从总体上认识健康和
疾病的哲学观点,也称医学观。包括: 健康观、疾病观、诊断观、治疗观等。 当今医学模式正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 医学模式”转变。 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是以生物科学为基 础的医学观。这一模式主要从生物学的角度研究医学, 也就是从解剖、生理、生化、病理等方面去探究疾病的 原因和治疗方法。由于其重视疾病的生物学因素,并用 生物学理论来诊断、治疗、预防疾病以及制定健康保健 制度,故被称为生物医学模式。 。
为了克服生物医学模式所固有的弊端,必须建立新
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是以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 为基础的医学观。这一模式认为医学服务的对象 不是疾病而是病人,人是生物机体与社会实体相 统一的存在物,是物质运动与精神活动相结合的 统一体,要求把人放在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构 成的生态系统之中,从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 角度综合地考察人类的健康和疾病,并采取综合 措施以实现防病、治病、增进健康的目的。
医学心理学概述 医学心理学与医学模式转变
第 一 章 绪 论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一、概念
医学心理学概述
(一)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定义 医学心理学是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研究心
理变量与健康或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解决医学领域 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 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现象与 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 解释: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健康—— 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疾病——是与健 康相反的状态。健康和疾病是一个连续链的两极,在一 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促使转化的条件是多种多样的, 一般可概括为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三大类。 研究心理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作用的学科就是医学心理 学。
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心、身是互
相联系的(图绪-1中间部)。心理行为活动 通过心身中介机制影响生理功能的完整,同 样生理活动也影响个体的心理功能,因此在 研究健康和疾病问题时,应同时注意心身两 方面因素的影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是心身统一论;而生物医学模式是心身二元 论。)
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人不仅是自然的人,
式获得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
1、晤谈或访问法
2、问卷法
三、测验法 在医学心理学研究中,经常采用心理测验的方
法来揭示某些心理特点。所谓心理测验,乃是 一种引起行为的工具。如果在测验中所表现出 来的行为是很恰当地反映了它所要测量的东西, 那么这个测验就能给研究者提供可靠的信息。 这就是说,如果要进行心理测验,以获得被研 究者的有关智力、态度等心理特点的数据,则 必须制定一个客观的工具。而且,进行测验还 有一系列的技术要求,不能忽视,否则会产生 各种误差,从而影响测验结果的科学性与可靠 性。
生物医学模式基本特征是:
把人看作单纯的生物或是一种生物机器。 即只注重人的生物学指标的测量,忽视病 人的心理、行为和社会性,它认为任何疾 病(包括精神病)都能用生物机制的紊乱 来解释,都可以在器官、组织和生物大分 子上找到形态、结构和生物指标的特定变 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