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医学心理学试题库及答案绪论 (1)第一章主要理论 (4)第二章人的心理 (7)第三章心理应激 (12)第四章心理评估 (16)第五章心理治疗 (19)第六章心理健康 (22)第七章临床心身相关问题 (24)第八章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 (27)第九章临床其它心理问题 (31)第十章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 (33)第十一章医学心理咨询 (36)绪论一、单选题(注:各题干后的罗马数字表示该题的估计难度:I 易;II 较易;III 较难;IV 难)1.从教材的概念描写,医学心理学最象是:()IA 交叉学科B 心理学学科C 医学学科D 精神病学科[答案] A2 .医学心理学研究医学中的心理行为问题,涉及:()IA 康复医学与预防医学B 临床医学C 基础医学D 几乎所有医学领域[答案] D3 .医学心理学理论与技术可以在以下部门工作中得到应用:()IA 医院B 康复与预防机构C 心理门诊D 以上都是[答案] D4.医学模式是:()IIA 某一时代各种医学思想的集中反映B 某一时代各种医学学派的集中反映C 对医学各门类的总称D 对医学知识和技术的总称[答案] A5.促进医学模式转变的因素不包括:()IA 现代人心身素质降低B 心脑血管病等已成为人类主要死亡原因C 社会发展对人的适应要求提高D 现代人对健康的要求提高[答案] A6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IA 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B 在健康和疾病的问题上关注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C 认为人是多层次的和完整的连续体D 以上都是[答案] D7.以下不符合医学心理学观点的是:()IIA 强调心理因素在临床的主导作用B 强调个体内外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在临床的意义C 强调疾病过程中心身相关作用的意义D 强调临床医学模式改变的迫切性[答案] A8.关于医学心理学方法学问题,以下不正确的描述是:()IIA 内省法又称主观观察法B 调查法又称心理测验法C 实验法可在生活情景中进行D 研究结果可用描述法报告[答案] B9 .关于医学心理学研究中的晤谈法,正确的是:()IA 晤谈法是与来访者交谈、并作观察、记录和分析的方法B 晤谈法可应用于心理评估、诊断、治疗、咨询各领域C 晤谈法与访问法、座谈法、问卷法等属于医学心理学的调查法D 以上都对[答案] D10 .事先将各种需调查的内容列成调查表,当面或邮寄等方式供被调查者填写,收集后对结果逐条进行分析,在医学心理学中这种研究方法称为:()IIA 测验法B 问卷法C 座谈法D 以上都对[答案] B11 .医学心理学的实验研究中,可以:()IA 使用分子遗传学、脑影象技术和神经电生理等方面的前沿手段B 采用以心理作业作为应激源的各种心理应激测试技术C 在临床和生活情景中对有关变量进行控制研究D 以上都对[答案] D12 .对一批A 型行为类型者,目前开始作综合行为矫正指导,此后追踪5 个月实施过程中的被试行为改变程度,以验证该行为矫正技术的效果,这是:()IA 前瞻性研究B 回顾性研究C 以上都对D 以上都不对[答案] A二、名词解释1 .医学心理学[答案] 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研究心理变量与健康或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
2 .医学模式[答案] 指医学的一种主导思想,它是某一时代的各种医学思想的集中反映,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它影响着医学工作的思维及行为方式,也影响医学工作的结果。
3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答案] 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它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的,完整的连续体,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的、心理和行为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4 .主观观察法[答案] 个人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传统上称为内省法。
5 .纵向研究[答案] 对同一批对象在一定时期内作连续追踪研究,从而探讨某一问题的发展规律。
6 .前瞻性研究[答案] 纵向研究的一种,是以现在为起点追踪到将来的研究方法。
7 .回顾性研究[答案] 纵向研究的一种,是以现在为结果,回朔到过去的研究方法。
三、论述题1 .举例说明医学心理学的性质。
[答案] ①交叉学科。
医学心理学与许多现有的医学院校课程,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各有关课程有交叉联系。
②基础学科。
医学心理学揭示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心理活动和生物活动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预防的作用规律。
③应用学科。
医学心理学将心理行为科学的系统知识,包括理论和技术,结合医学实践,应用到医学的各个部门,包括医院、疗养院等。
2 .简述医学模式转变的动因。
[答案] ①死亡谱的结构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②约有半数死亡直接或间接与包括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有关,而这些行为与心理社会因素直接有关。
③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对人的内部适应能力包括保持心理的健全和情绪的平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④人们意识到心理活动的操作和调节对维持健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⑤人们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其中也包括要求心理上的舒适和健全。
3 .简述新的医学模式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
[答案] ①人或病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②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心、身是互相联系的。
③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人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会的人。
④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的功能活动中有能动的作用。
4.简述医学心理学研究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或影响医学心理学研究结果的因素。
)[答案] ①研究目标不明确②方法运用不当③主观因素的影响5.举例说明医学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答案] ①观察法。
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科学观察和分析,研究其中的心理行为规律②调查法。
通过晤谈、访问、座谈或问卷等方式获得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
③心理测验法。
以心理测验作为心理或行为变量的主要定量手段。
④实验法。
对某一变量进行系统的操作,从而研究这种操作对于心理、行为或生理过程的影响规律。
第一章主要理论一、单选题(注:各题干后的罗马数字表示该题的估计难度:I 易;II 较易;III 较难;IV 难)1.经典条件反射把环境刺激对个体行为的促进作用称为:()IIA 强化B 消退C 有效D 泛化[答案] A2.`斯金纳进行的动物行为实验研究称为:()IA 杠杆动作研究B 经典条件反射C 奖励惩罚研究D 操作条件反射[答案] D3.行为发生后积极的刺激增加,导致了该行为增强的操作条件反射称为:()IIA 泛化B 正强化C 积极刺激D 有效刺激[答案] B4.行为发生后引起消极的刺激增加,导致该行为减弱的操作条件反射称为:()IIA 消退B 惩罚C 负强化D 泛化[答案] B5.饮酒后感到“烦闷解除”,逐渐形成了饮酒的嗜好,这属于:()IIIA 惩罚B 消退C 正强化D 负强化[答案] D6.精神分析把无法被个体感知的心理活动称为:()IIIA 催眠状态B 潜意识C 前意识D 消失的意识[答案] B7.下列不属于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的内容是:()IA 自我B 本我C 潜意识D 超我[答案] C8 .贝克(Beck AT )认为认知是情绪和行为反应的中介,这一观点是指:()IIA 不同的情绪反应导致不同的认知评价,然后引起不同的行为反应B 不同的行为导致不同的认知评价,然后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C 不同的生活事件导致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D 生活事件经过个体的认知评价导致相应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答案] D9 .现代心身作用的生理机制研究涉及:()IA 心理神经内分泌学B 心理神经免疫学C 现代分子生物学D 以上都是[答案] D10 .罗杰斯认为儿童自我不协调的原因是:()I IA 条件性积极关注所致B 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距离接近C 无条件性积极关注所致D 潜能发展的阻碍[答案] A二、名词解释1.行为学习理论[答案] 该理论认为,人的正常和病态行为包括外显行为及其伴随的心身反应型式,都可通过学习过程而形成。
这样,学习就成为支配行为和影响心身健康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行为学习各环节的干预,可以用于矫正问题行为,进而治疗和预防疾病。
2.强化[答案] 某些环境刺激对行为反应产生促进作用的过程称为强化。
3.消退[答案] 非条件刺激长期不与条件刺激结合亦即取消强化,条件反射可逐渐消失,这被称为消退。
或者行为的结果是原有的积极刺激减少,从而使行为反应逐渐减弱,即R → S (积极)↓→ R (减弱)的关系4.正强化[答案] 行为的结果是积极刺激增加,从而使该行为逐渐增强,即R → S (积极)↑→ R (促进)的关系,这称为正强化5.负强化[答案] 行为的结果是消极刺激减少,从而使该行为逐渐加强,即R → S (消极)↓→ R (促进),这属于负强化6.惩罚[答案] 行为的结果是消极刺激增加,从而使行为反应逐渐减弱,即R → S (消极)↑→ R (减弱)的关系,这属于惩罚7.经典条件反射[答案] 指某一中性环境刺激(铃声、气味、语言等)通过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结合的强化过程,最终成为条件刺激,从而也能引起原本只有无条件刺激才能引起的行为反应。
8.操作条件作用[答案] 当某一行为反应R (如压杠杆行为或回避行为)出现时总能一次次获得某种积极的结果S (食物刺激或撤消电击),则个体逐渐学会对这种行为反应R 的操作,这就是操作条件作用9.示范作用[答案] 是另一种类型的行为学习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人可以通过对—个具体模型(mode1 )的行为活动的观察和模仿,学会这一种新的行为类型,而不强调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
10.认知行为学习理论[答案] 与传统的行为学习理论不同,认知行为学习理论强调认知等个体因素在环境刺激和行为反应之间的作用,即S → O → R 的关系。
11.潜意识[答案] 精神分析论认为,潜意识就是不能被人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
它包括人的原始的盲目冲动、各种本能活动和被压抑的愿望、被意识遗忘的童年经历等。
三、论述题1.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意义[答案] 按照这一理论思路,任何环境刺激,即理化的、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变化,都可通过经典条件反射机制影响人的各种行为,并成为内脏活动的一种支配力量;反过来,人类许多正常或异常的行为反应特别是内脏反应性行为,可以通过经典条件反射机制而获得。
利用条件反射原理作松弛训练以建立条件反射性松弛反应,则有助于克服这种“习得性”的药物反应症状。
2 .操作条件反射的理论意义[答案] 操作条件反射重视行为反应的结果对行为本身的影响。
这显示,任何与个人的需要相联系的环境刺激,即各种理化的、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变化,只要反复出现在某一种行为之后,都可能对这种行为产生影响。
反过来,人类许多正常或异常的行为反应包括各种习惯或症状,也可以是由于操作条件反射机制而形成或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