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茶树生物学基础

第二章 茶树生物学基础


印尼大叶种
四、茶树的叶
3、真叶的叶片大小
以定型叶的叶面积来区分,
叶面积大于60 cm2的属于特大叶
40-60 cm2
大叶
20-40 cm2
中叶
小于20 cm2
小叶
叶面积计算公式(以新梢基部以上第2片真叶为对象): 叶面积(cm2) =叶长(cm)×叶宽(cm) ×0.7(系数)
四、茶树的叶
4、真叶的解剖结构 叶片包括:上表皮、下表皮、叶肉、叶脉等
披张状
二、茶树的茎
3、茶树枝条分类 按位置和作用分
主干:由胚轴生育而成,指根颈至第一级侧枝的部位。 侧枝:从主干枝上分生出的枝条。
一级侧枝 粗度是茶树骨架健壮的指标
骨干枝 二级侧枝 之一

……

枝冠面上生长营养芽的枝条,
细枝(生产枝) 对形成新梢的数量和质量有密
切关系
茶树枝条分类
生产枝
主干
二级骨干枝
花的解剖结构
茶树花粉粒极面观及赤道面观
花粉基本结构
⑴ 两层壁,外壁厚, 内壁薄,外壁的 透水性很强,易 吸水胀裂。是导 致阴雨天授粉率 低的原因之一。
⑵ 有三个萌发孔
花的解剖结构
荧光显微镜下萌发的茶树花粉
荧光显微镜下茶花单个柱头
花的解剖结构
1 反足细胞 2 极核 3 卵细胞 4 助细胞 5 外珠被 6 内珠被 7 珠孔 8 珠心 9 珠柄 10 胚囊 11 子房壁 12 维管束 13 茸毛 14 胚珠
真叶的外部形态
茶树叶片的基本特点 1、叶脉为网状脉,主脉明显,侧
脉呈≥45°角伸展至叶缘2/3 的部位,向上弯曲与上方侧脉 相联接。主脉分生侧脉,侧脉 再分生侧脉,连成网状。侧脉 因品种而异,多的10-15对, 少的5-7对
2、叶缘有锯齿,呈鹰嘴状,一般1632对,随着叶片老化,锯齿上腺 细胞脱落,并留有褐色疤痕。
着物质的转化,茶籽内的糖逐渐转化为淀粉,脂肪积 累增加, 含水量减少,内含物增加,外果皮色泽加 深。茶籽发育成熟。
茶籽采收后的贮藏阶段: 茶籽一般在霜降前后采收。
第三节 茶树总发育周期特性
三、幼苗期 有性繁殖:种子直播 无性繁殖:短穗扦插、嫁接
茶籽萌发过程
① 茶籽吸水膨胀,种壳破裂 ② 胚根伸长,向下生长; ③ 子叶柄伸长,子叶张开, 胚芽伸出种壳向上生长; ④ 胚芽向上生长过程中,依 次展开2~ 4片鳞片、鱼叶和3 ~7片真叶; ⑤ 顶芽形成驻芽,进入第一 次生长休止期。
第二章 茶树生物学基础
第一节 茶树的植物学分类地位 第二节 茶树植物学特征特性 第三节 茶树总发育周期特性 第四节 茶树年发育周期特性
重点:茶树的形态特征与发育周期特性 难点:生态环境、茶树形态特征、茶树营养特性
与发育周期特性之间的相互联系
第一节 茶树的植物学分类地位
界 植物界(Regnum Vegetabile) 门 种子植物门(Sperma tophyta) 亚门 被子植物亚门(Angiospermae) 纲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 目 山茶目(Theales) 科 山茶科(Theaceae) 亚科 山茶亚科(Theaideae) 族 山茶族(Theeae) 属 山茶属(Camellia) 种 茶种(Camellia sinensis)
六、茶树的果实与种子
2、种子
茶籽多数为棕褐色或黑褐色, 有近球形、半球形、肾形三种形状
大粒茶籽直径15mm左右,重2g左右; 中粒茶籽直径12mm左右,重1g左右; 小粒茶籽直径10mm左右,重0.5g左右
第三节 茶树总发育周期特性
一、茶树总发育周期的划分 二、种子期 三、幼苗期 四、幼年期 五、成年期 六、衰老期
第一节 茶树的植物学分类地位
山茶属 茶亚属 Subgenus thea 茶组 Sect. thea 茶系 Ser. sinensis 茶种 Camellia sinensis (L.) O. Kuntze
茶树学名
茶树定名者的姓名 Camellia sinensis (L.) O. kuntze
3、嫩叶背面着生茸毛。
四、茶树的叶
2、真叶的形态特征
形态:椭圆形、长椭圆形、圆形、倒卵形、披针形 叶色:淡绿、浓绿、黄绿、紫绿,与鲜叶适制性有关 叶尖:急尖、渐尖、钝尖、圆尖,茶树分类依据之一 叶面:平滑、隆起、微隆,叶面隆起是优良品种特征 光泽:强、弱,光泽性强属优良特征 叶缘:平展、波浪 叶质:厚、薄或柔软、硬脆,一般为0.3-0.3mm
按功能分
按着生 部位分
叶芽:也称为营养芽,发育为枝条 花芽:发育为花。 不定芽(潜伏芽):在茶树茎及根颈处非
叶腋处长出的芽
定芽
不定芽的发生
顶芽和腋芽
顶芽
腋芽
三、茶树的芽
1、芽的分类
按生长状 态分
休眠芽:驻芽和尚未活动的芽 “驻芽”指停止生长的芽
活动芽:正在膨大或展叶的芽
驻芽
四、茶树的叶
1、茶树叶片分类
龙井种
云南大叶
五、茶树的花
着生部位:叶腋间; 着生数量:1~5个或更多。 着生方式:单生、对生或丛生; 花 轴:短而粗,属假总状花序
五、茶树的花
雄蕊 花瓣
柱头 花柱 萼片
茶花的各部分结构
花的解剖结构
花药横切面图 1 维管束 2 花粉粒
花药壁有四层 ⑴ 表皮层 ⑵ 纤维层 ⑶ 中层 ⑷ 绒毡层
二、茶树的茎
5、枝梢颜色变化
新梢:较柔软,皮青绿色,生有茸毛 1年以内枝梢:表皮青绿→浅黄→红棕(半木
质化程度) 1年生枝条:茎上出现皮孔,形成裂纹,俗称麻梗。 2-3 年生枝条:呈浅褐色 3年以后枝条:浅褐色→褐色→褐棕→暗灰→灰白
如何区别不同生物时期的茶树枝条?
三、茶树的芽
1、芽的分类
德国植物学家孔采 瑞典植物学家林奈第一字母
种名:中国种 属名:山茶属 1973年瑞典林奈( Car Von Linne ): Thea sinensis L. 茶树是一种多年生、木本、常绿植物
第二节 茶树植物学特征特性
一、茶树的根 二、茶树的茎 三、茶树的芽 四、茶树的叶 五、茶树的花 六、茶树的果实与种子
一级骨干枝
茶树枝条分类
鸡爪枝: 茶树树势衰退或过度采摘的条件下,树冠表层出
现的一些结节密聚而细弱的分枝。
二、茶树的茎
3、茶树枝条分类
枝条:着生叶的成熟茎。 新梢:未木质化的嫩枝。
未成熟梢:正在伸长展叶的新梢 成熟梢:停止展叶的新梢
判别新梢是否成熟的标准:芽头是否形成驻芽 区分枝条与新梢的标准:茎的木质化程度
茶树的一生可达100年以上,而经济生产年限一般只 有40 ~60年。
有利于茶园的栽培管理,以采取适当的栽培措施
有性繁殖
种子
幼苗
幼年
青年
壮年
衰老 死亡
营养体
复壮
无性繁殖
插穗
茶籽 茶果
种子期
茶籽原胚期
幼苗期 幼年期 成年期
衰老期
茶树的一生
第三节 茶树总发育周期特性
二、种子期 可分为二个阶段 茶籽发育成熟阶段: 茶籽在母体上逐渐生长发育,个体不断增大,随
一、茶树的根
“根深才能叶茂” 1、根的组成
按根的发生部位 定 根:由胚根发育而成的主根及各级侧根。 不定根:由茶树茎、叶、老根或根颈处发生 的根 ,如扦插苗形成的根。
根系的组成
主根:由胚根发育形成的中轴根,有 主根 很强的向地性,向土壤生长可达12米,甚至更深。
侧根:为主根上生出的根,按螺旋线 状排列,呈现层状结构。从主根上 直接发生的侧根称为一级侧根,依 此类推。
因缺少N、P出现茎和叶脉变红
扦插苗发根过程
1 愈合阶段;2 愈伤阶段;3 发根阶段
主根和侧根的作用为固定、贮藏和输 三级 导的作用,为红棕色,寿命长。 侧根
须根:由细根和根毛组成,呈乳白色, 是根系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 分,也能吸收少量CO2。寿命短, 处于不断衰亡更新中。一般分布在 地表下5-45cm土层内,但集中分 布处在地表下20-30cm土层内
一级侧根 二级 侧根
须根
二、茶树的茎
1、按分枝习性分为
茶树树型分类
乔木型
小乔木型
灌木型
二、茶树的茎
2、按分枝角度将茶树树冠分为 直立状:分枝角度≤35°, 枝条向上紧贴,近似直立。 披张状(开展状): 分枝角度≥45°, 枝条向四周披张伸出 半披张状(半开展状): 分枝角度介于直立状和披张状之间
茶树树冠类型
直立状
半披张状
理功能等方面不断地起着量和质的变化,直至衰老,这种 过程称之为茶树的生物学年龄。
第三节 茶树总发育周期特性
一、茶树总发育周期的划分 2、茶树发育总周期的划分和划分意义 (1)茶树发育总周期的划分依据与划分
划分依据:茶树生育的特点、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种子期:从受精的卵细胞(合子)发育形成种子到茶籽萌发前。 幼苗期:指从茶籽萌发到茶苗出土,第一次生长休止时为止。
一、茶树的根
2、根的形态
直根系 分生根系 1
过渡型分生根系
1 一年生根系
2 二年生根系
2
丛生根系
3 壮年期根系
4 衰老期根系

不同生育时期
3
4
茶树的根系形态
一、茶树的根
2、根的形态
直根系
丛生根系
分生根系
一、茶树的根
2、根的形态
▲ 扦插繁殖的茶树根系
二、茶树的茎
1、按分枝习性分为 乔 木 型:植株高大,有明显主干 小乔木型:植株较高大,基部主干明显 灌 木 型:植株较矮小,无明显主干 生产实践中栽植最多的是灌木型和小乔木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