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9年沈阳中考语文试卷答案及解析

2009年沈阳中考语文试卷答案及解析

2009年沈阳市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2009-6-28 8:30——11:00)*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卷面的文字书写要求规范、工整、清楚,标点正确。

一、积累与运用(30分)1.请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分)nài 心是一切聪明才zhì的基础。

2.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神舟七号”航天团队的团结精神,是“嫦娥”成功奔月的强大动力;他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让“嫦娥”的舞姿完美;他们“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成功”的航天精神,永恒地在浩瀚无垠的太空。

A.众志成城清脆漂浮 B.同舟共济精准镌刻C.众目睽睽典雅刻画 D.同心协力准确堆砌3.请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写序号即可)(2分)①但有了梦想而不去拼搏,那梦想也将是海市蜃楼,望梅止渴②梦想是生命的花蕾,没有梦想的人生,将会失去目标,失去动力③因此,对于前行着来说,坚强踏实的脚印就是对梦想最有力的诠释4.下面各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A.《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B.鲁迅,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C.《陈毅市长?(节选)》主要记叙陈毅深夜拜访化学家黄省三,请他参加医药事业建设的事。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

我们学过他的作品《记承天寺夜游》。

5.走近名著。

(4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2分)蒋门神见了他,心里先欺负他醉,只顾赶将入来。

说时迟,那时快,他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

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他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

这段文字中“他”的名字叫,这个人物出自作品《》。

(2)下面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格列佛游记》主要记述了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的经历。

B.《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在荒岛上曾经救过一个野人,并给他取名叫星期五。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在瘫痪失明的情况下,开始了文学创作。

D.《名人传》中的米开朗琪罗用如火的青春与饱满的激情创作了《战争与和平》。

6.诗文填空。

(请规范书写)(12分)(1)霜晨月,,喇叭声咽。

(2)无可奈何花落去,。

(3),往来无白丁。

(4)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5)几处早莺争暖树,。

(6),到乡翻似烂柯人。

(7)右手秉遗穗,。

(8)山回路转不见君,。

(9)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0)《过零丁洋》中诗人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诗句是:,。

7.对《春望》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这首诗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充溢离乱伤痛之情。

B.诗中“烽火”是指因战乱而引发的长安城中的大火,这让作者很难得到家信。

C.诗的尾联意思是诗人的白发越抓越少,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

D.全诗寓情于景,意在言外,沉着蕴藉,真挚自然,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8.综合探究。

(4分)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字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世界上起源最早的文字之一。

根据考古发现和研究,早在6000年前的彩陶上的有规则的简单符号就已经具有了文字的性质,距今3000年前的殷商甲骨文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

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等演变过程。

材料二:汉字在篆、隶、行、楷、草不同字体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成一体的独特书法艺术,成为中国造型艺术宝库的瑰宝。

材料三:(1)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补全下面的句子。

(2分)横竖撇点折,书九州丰采;,。

(2)从材料三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并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2分)二、阅读理解(60分)(一)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9-11题。

(17分)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

(3分)(1)或:(2)等:(3)材:1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其真无马邪?11.下文选编自《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阅读后回答问题。

(12分)威王二十四年,与魏王会田①于郊。

魏王问曰:“王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

”魏王曰:“若.寡人国小也,尚有经寸之珠②照车前后各十二乘③者十枚,奈何以万乘之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

吾臣有檀子④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上⑤十二诸侯皆来朝.。

吾臣有朌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

吾臣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

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

将以照千里,岂特⑥十二乘哉!”魏惠王惭,不怿⑦而去。

【注释】①田:打猎。

后写作“畋(tián)”。

②经寸之珠:直径一寸的大明珠。

③乘:车,兵车。

包括一车四马。

④檀(tán)子:人名。

下文“朌(bān)子”“黔夫”“种首”均为人名。

⑤泗上:泗水之滨。

⑥特:仅,只。

⑦怿(yì):高兴、快乐。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若.寡人国小也若毒之乎(《捕蛇者说》)B.使.守南城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C.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D.则道不拾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

②魏惠王惭,不怿而去。

(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断两处)(2分)吾臣有朌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4)选文中威王和魏王对“宝”的理解有什么不同?(3分)(二)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12-18题。

(23分)迷雾灯塔之光【英】拉夫特里·芭芭拉庞启帆译(1)科林慢腾腾...地从学校往家走。

不远处是一个坐落在山上的爱尔兰小渔村,他的家就在那里。

今天是圣诞节的前一天,但科林一点也感觉不到圣诞的气氛,也许是因为没有下雪。

但科林知道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使他产生了这种感觉,这是一个他甚至不敢去想的原因。

(2)他看着远处灰色的大海,地平线上一艘船的影子也没有。

七天前他的父亲出海捕鱼,至今没有回来。

(3)“我会从设德兰群岛带一条牧羊犬来给你。

”科林的父亲在出海的那天早上这样对儿子说,“在圣诞节前你就会得到它,我保证。

”(4)但现在已经是圣诞节前夜。

科林朝山上的灯塔看去,一场暴风雨已摧毁灯塔的电线。

明亮的灯塔之光已经熄灭。

七天了,没有灯光指引他的父亲的渔船。

(5)科林推开家门。

“科林,我们需要泥炭来生火。

”科林一进门,母亲就对他说,“家里的泥炭已经烧完,并且快到点亮圣诞蜡烛的时间了。

”(6)“我不太关心点亮蜡烛的事,妈妈。

”科林回答母亲。

“是,我也不想关心。

”母亲答道,“但是每一个爱尔兰人在平安夜都会点亮蜡烛,即使在最伤心的时候。

我知道现在家里充满了悲伤,但明亮的蜡烛表示我们的家和心扉向陌生人敞开。

去吧,孩子。

我有两根蜡烛,我们一人一根。

如果你捡一些泥炭回来,我们待会儿就做晚饭。

”科林点点头,走出了家门。

(7)他牵着驮泥炭的驴子来到山上。

谁会关心一根蜡烛?他看着灯塔说:“什么时候才能重新点亮灯光,指引渔船回家?”驴子摇摇头,悲伤地叫了几声,似乎它能听懂科林的话。

(8)科林凝望灯塔,叹了一口气。

忽然,他的脑袋灵光一闪。

“对,就这样。

”他狂喜着向山顶跑去。

到达灯塔,科林使劲地敲门。

(9)看守人达非先生打开门,“你来干什么,年轻人?你吓了我一大跳。

要知道,平安夜就要降临了。

”(10)“达非先生,”科林喘着气说道,“您以前是如何让灯塔亮起来的?”(11)“嗯,用电池,但它们现在已经没有电了。

孩子。

新年后才有新电池。

”(12)“不,我的意思是,在使用电池这种东西之前,如何点亮灯塔?”(13)“用汽油灯。

这盏灯现在放在地下室里。

但我们现在没有汽油,孩子。

”(14)“用煤油行吗?”科林屏住呼吸问。

“我想可以,”达非先生若有所思地说,“但是,我们最好不要采用这种愚蠢的方法。

在这个村庄你不会找到一丁点多余的煤油。

今年大家都没什么钱……”(15)达非先生还没说完,科林已经跑出很远。

回到家里,科林从厨房里拿了几个桶,然后又跑出了家门。

(16)这时,几乎每一家都已经点亮了蜡烛。

在平安夜,一盏烛光意味着一个陌生人会受到欢迎,无论他要求什么,都会得到满足。

科林加快脚步,飞奔到第一间亮着烛光的房子前。

(17)“你可以从你的煤油灯里分给我半杯煤油吗?”他问。

科林去了每一间有烛光从窗口透出的房子。

(18)在一小时内,他讨到了两桶煤油。

他费力地把两桶煤油提到了灯塔门前,然后又使劲地敲门。

(19)看到煤油,达非先生非常惊讶,但是他摇着头说道:“这点煤油最多能让灯塔的灯燃烧一个小时。

”(20)“我会带跟多煤油来,时间还早呢!”话没说完,科林又向山下飞奔。

(21)三个多小时后,科林已经收集了五桶煤油。

在他往山上运送第六桶煤油的时候,灯塔上突然亮起了火光。

火光迅速在整个山谷扩散开来。

同时,它向大海的黑暗心脏处延伸,仿佛在召唤者迷航的人回家。

达非先生重新点亮了灯塔上的灯!(22)科林回到家时已经很晚了。

他母亲从火炉旁的椅子上跳起来:“科林,你去哪里了?你没吃晚饭。

也没点亮你的蜡烛!”(23)“哦,妈妈。

我已经点亮了一根蜡烛,并且是一根大蜡烛!这是一个秘密,我还不能告诉你。

但它的确是一根很大的蜡烛。

”(24)那晚,科林睡得很香,梦里有蜡烛亮着。

突然,一声惊叫吵醒了他。

“船!船回来了!”(25)然后,科林听到了:“灯光!他们说是灯光,灯塔上的灯光。

他们其实只在十英里外,船在迷雾中迷失了方向。

灯塔上的灯光让他们找到了回家的方向!”(26)曙光从窗口射进来。

科林蹿到窗口,他的母亲和邻居正冲向码头。

是真的!在灰色的海面上,他父亲的双桅帆船正徐徐驶进码头。

(27)科林跑出家门,也向码头飞奔。

他感到一股潮湿的风吹在脸上,就要下雪了。

这才是真正的圣诞节早晨。

12.选文标题“迷雾灯塔之光”中的“光”有什么含义?(4分)13.请你分析选文第①段中加点词语“慢腾腾”的表达效果。

(3分)14.为什么“每一个爱尔兰人在平安夜都会点亮蜡烛”?请结合选文回答。

(3分)15.为重新点亮灯塔,科林做了那些事?(3分)16.请结合选文内容,赏析下面的句子。

(3分)它向大海的黑暗心脏处延伸,仿佛在召唤者迷航的人回家17.阅读选文后,请简要概括科林是一个怎样的男孩?(至少答出三点)(3分)18.选文最后一段在内容上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三)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19-25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