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山听泉》课件
作者为什么选择“听”泉, 而不是“看”泉?
有三点原因:① 作者登山时, 雨意尚未消尽,山间还有雾 气、水汽,看不清溪流,所 以作者选择了“听”。② 小 溪泉抵不上大瀑布壮观,去 摹形描状,很难生色。③ 通 过 “听”,让读者借助作者 的描述,在想象中去捉摸泉 之形,去品味泉之美。
读准下列字的音:
4、过程:是自我心灵净化的过程、是一次心灵之旅
想一想:
作者为什么能听出这样丰富的内容?
作者无比热爱大自然,全身心地感 受大自然,用心灵和大自然对话。
小结: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鼎湖山作 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生态环 境优美,可写之景很多,作者却着 重抓住“泉”来写,在表达方式上 又以“听”组合材料,揭示了从泉 水中感悟到的人生哲理:历史生生 不息,美感充满生机。
⑶朗读这些优美的句子;
朗读第四部分,用文中的语句填充
1、泉声的特点: 柔曼、清脆、厚重、雄浑
相似点
2、想象的具体情境:草间丛漏中下淌的过滴的泉小、溪细、流石汇缝于
本体→
空谷、泉水绕过树根、清
流拍打着卵石
喻体→提琴、弹拨、倍司、铜管
3、感受: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听到……孕育生机,
滋润万物,泉水是鼎湖山的灵魂。(人生哲 理: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孕育生机 的。)
此外,鼎湖山还生长着170多种鸟类、30多种兽类和 20多种蛇类,还有珍稀动物。其中,白鹇鸟被命名为 广东省鸟。鼎湖山得天独厚,满山是宝,遍地奇珍, 具有极其重要的科研价值。为此,1956年被划为我 国第一批自然保护区;1979年,经国务院和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批准,鼎湖山正式加入世界自然保护区 网,成为联合国“人和生物圈”生态定位研究站。 从此,鼎湖山便有“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活的自然 博物馆”、“绿色宝库”等美誉。
肇庆(zhào) 泠泠línɡ 淙淙cónɡ
迸跳(bènɡ) 一泓(hónɡ)
佯装(yánɡ) 依偎(wēi)
了无(liǎo)
楹联 (yínɡ)
拾级(shè)
怅惘(chànɡwǎnɡ)
古刹(chà)
菩提(pú)
万籁俱寂(lài) 繁衍(yǎn)
汩汩(ɡǔ) 遐想(xiá) 污垢(ɡòu)
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请问同学们,游记 散文一般都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鼎湖山又是佛教圣地。早在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年), 禅宗六祖惠能高弟智常禅师在此创建龙兴寺(宋改白云 寺), 并建有招提三十六所。从此,前来朝拜和游览 的香客游人日众, 不久,便兴旺起来,成为佛家圣地。 明崇祯六年(1633年),当时有个名号在犙的和尚来到 三宝峰,发觉这里众山环抱,面临谷地,峰峦起伏, 状若莲花,“山灵之气全聚于此”,便结草为庵,号称 莲花庵。后来,在犙和尚请栖壑和尚作住持,大兴 土木,重建山门,并按地势倚山筑殿, 改莲花庵为 庆云寺, 几百年来香火不断,被誉为岭南四大名刹之一。
鼎湖山地处北纬23度10分,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在世界上, 北回归线穿过的许多地方都是荒凉的大沙漠,但在鼎湖山 却截然相反,这里雨水充沛,山青水秀,林木茂盛,形成 了一片有4000公顷的原始次森林,有野生植物2000多种、 栽培植物300多种,其中亚热带植物丰富,孑遗植物繁多, 木本植物比例高,常绿植物占优势,且具有亚热带植物 的攀援、板根、附生、茎花、绞杀等五大特征。其中有 属国家一类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沙椤、水松等11种, 还有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鼎湖钓樟、鼎湖冬青、扁藤等。
按照游人的行踪顺序来写,即移步换景。 空间转换的过程中,又有时间的变化。
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 亭——庆云寺(半山)。
找出文中表示时间、地点和作者感情 变化的词语,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移步换景
• 空间:岸边——寒翠桥——山
中——补山亭——庆云寺(半
山)
——主
• 时间:黄昏(1-5)——晚饭后
走进鼎湖山
庆云寺
九龙宝鼎
鼎湖
桫suō椤
白鹇xián鸟
题目中哪两个字是关键?
听泉
本文作者着重抓住一 个“泉”字来写,用 听觉来感受,写出了 鼎湖山的独特的美。
贯穿全文的是“听”字 还是“泉”字?
从题目来看,“听”字 支配“泉”字。但是从 全文看,一方面“听” 是一个过程,另一方面, “泉”是本文的关键。 全文是在颂泉,而“听” 只是认识“泉”的手段。
(6-7)——夜间(8-
10)
——次
文章开头交代鼎湖山的背景有什么作 用?
开头点明鼎湖山的气候条件,是作者 从想看山发展到听泉的重要前提,为 下文的听泉作铺垫.
朗读第三部分,思考
1、这一部分除了很少的内容写了泉声外, 还写了哪些内容? 2、以上内容似乎与听泉无关,那么它的 作用是什么呢?
1、庆云寺的地理位置和历史状况, 当年的僧人之众和佛事之盛。
课外延伸:议一议
从本文对庆云寺引来大批旅 游者,“反给自然保护区带来潜 在的威胁”这一问题的揭示,在 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你认为开 发旅游促进经济发展重要还是保 护自然环境重要?
2、漫步所见庆云寺的现状。
3、从树木谈到鼎湖山的变化。
作用
1、为下文听泉的感悟蓄势
2、给作者的感受赋予时代特色。 (从鼎湖山的变迁写出作者的独特 感受)
本文的语言典雅、凝练、和谐、具有 音乐美和情韵美。
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
⑴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优 美的语句,小组交流;
⑵谢大光(1943一),1962年由工科大学毕业参军,开始文学
创作。转业后,任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著有散文集《落花》 等。谢大光的散文创作,用刻意求工、惨淡经营来形容一点 也不过分。他的散文创作,在数量上并不怎么引人注目,但 是质量上都经得起反复推敲,耐人寻味。
广东鼎湖山,绝顶有湖,因名顶湖,传说黄帝曾铸鼎于此, 遂易名为鼎湖。(黄帝曾铸三鼎,象征天地人;夏禹铸九鼎, 象征九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