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亚洲及欧洲

亚洲及欧洲

《亚洲及欧洲》(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过程与方法:本节内容主要采用读图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在读图时运用各种资料尽可能增加教学趣味性,提高学生读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主动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运用亚洲地形图,说明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教学难点:亚洲的经纬度位置教学过程:[开场白]同学们,大家喜欢旅行吗?那么恭喜大家,这学期的地理课,将是一次环球旅行。

现在请大家把我们的旅游指南拿出来,翻到目录。

上学期我们了解整个地球的概况,那么这学期我们要从大洲看起,大家看目录,这里有几大洲?(五大洲,其中美洲包括北美洲和南美洲)我们说地球上有七大洲,那么这里还少了哪两个大洲?(大洋洲、南极洲),大洲里面也有一些重要的区域,这里我们要学习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北极和南极。

了解完地区,下面就该了解国家了,看看这些重要地区里的典型国家都有哪些特点和风土人情。

好了,下面咱们就一起,带着这本旅行指南,就是我们的课本,开始我们新一轮的环球航行。

第一站是目录,下一站从咱们的家门口开始看起,《亚洲及欧洲》[板书] 亚洲及欧洲[导入] 大家可以看到本节的标题是——亚洲及欧洲,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要将亚洲和欧洲放在一起看呢?问什么不把亚洲和南极洲放在一起看呢?(因为这两个大洲在同一块大陆——亚欧大陆上;各个方面都有联系,地形气候河流等地理要素都是联系在一起的)[讲解]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名称由来首先我们来看名称由来,大家看到有两个比较陌生的词“亚细亚”“欧罗巴”,他们分别是亚洲和欧洲的音译名。

亚欧大陆是古文明比较兴盛的旧大陆。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都在这块旧大陆上,往西还有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等。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先人都在这块他们认为非常辽阔的陆地上生活着,再往四周都是大洋,谁也没有向外去看过,过了大洋是什么,我也没有去过,传说是万丈深渊。

于是他们把亚洲这一边称为太阳升起的地方,即亚细亚。

亚洲(Asia)之名由此而来,欧洲(欧罗巴洲)就是太阳落下去的地方。

[讲解] 2、亚洲的位置要分析一个区域首先要知道它的位置。

下面我们来看亚洲和欧洲的位置。

我们主要看看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亚洲的位置。

我们描述位置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描述,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

大家看到书本第二页的图6-1亚洲东边濒临什么大洋?(太平洋)北边呢?(北冰洋)南面呢?(印度洋)西边和那个大洲相连?(欧洲)西南面是哪个大洲?(非洲)亚洲和非洲之间隔着一个运河是什么运河?(苏伊士运河)大家再看到图的右上角,有一个什么海峡?(白令海峡)白令海峡的那边是什么洲?(北美洲)[复习]经纬线和经纬度是我们上学期大家学得比较吃力的一个知识,到现在为止都还有同学一说到经线先去想究竟是横着的还是竖着的。

所谓经线,是经过南北极,肯定是竖着的,所谓纬线,是围绕地球的圈,大家可以联想赤道,所以是横着的。

所有的经线都要穿过南北两极,所以都是一样长的,指示南北方向。

围绕地球旋转的圈长短不一,其中0°纬线也就是赤道最长,随着纬度的增加,往南往北,纬线逐渐变短。

现在看图6-1,看到最上边的北极,那些从北极发射出来的线就是经线对不对?我们首先找到0°经线,0°经线往东是东经,往西是西经,亚洲最西端在土耳其海峡岸边,大约为东经26°,我们再往东看,一条一条经线的数……往东看到东经160°。

从这里再往东就进入西半球了。

亚洲最东端已经越过180°经线,到了西经170°附近。

所以亚洲东西跨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

我们再来看纬度。

亚洲最南的位置已经越过了赤道,到来了南纬10°附近,新加坡大约为北纬1.5°,我国的海南省海口市大约为北纬20°,深圳大约为北纬22°,首都北京大约为北纬40°,我国最北端为北纬53°附近,北极圈为北纬66.5°,从亚洲最北端是北冰洋中的岛屿,已经过了北纬80°了。

亚洲南部跨纬度超过了90°,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亚洲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亚洲是世界上东西跨度和南北跨度最大的大洲。

[总结] 从东西两半球来看,亚洲主要在东半球,从南北两半球来看,亚洲主要位于北半球。

[活动] 我们仿照刚才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来描述一下欧洲的地理位置。

板书设计:第一节亚洲及欧洲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名称由来2、亚洲的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亚洲及欧洲》(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计算能力过程与方法:主要通过读图分析法,讲解法,讲授法进行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以及通过时区和日期变更的推导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学会简单的区时和日期的计算教学难点:区时和日期的换算教学过程:[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知道了认识大洲首先要知道位置,分析大洲位置的方法上节课已经给大家介绍过了是什么(从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来看)按照这个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欧洲的位置,因为欧洲和亚洲的大陆部分是连接在一起的。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根据地图册P7-8,利用讲过的方法描述欧洲地理位置[总结]1、海陆位置(按逆时针):欧洲北临北冰洋,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西临北冰洋,西南部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南临地中海,东与亚洲相连。

欧洲轮廓破碎,是全球海岸线最曲折的一个大州。

2、经纬度位置(范围):经度范围9°W~66°E,纬度范围36°N~70°N半球位置: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复习]半球划分的问题: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东西半球以20°W和160°E经线圈为界。

0°经线,即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当初在1844年时,英国不遗余力地争取到了这条标志性的经线经过本国的首都,以此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

但我们现在来看这条东西经的分界线,经过欧洲西部、非洲西部,如果以0°和180°经线来划分东两两半球,那就都欧洲和非洲分碎了。

为了避免都欧洲和非洲分碎,分界线在0°和180°的基础上,都往西挪动了20°,以西经20°和东经160°来分东西两半球。

这样亚洲、非洲、欧洲和澳大利亚主要在东半球,而南北美洲主要在西半球。

只是大家感到比较困难的是要知道从0°往西到西经20°的这20°是西经,却在东半球,东经160°到180°的这20°是东经,却在西半球。

也就是上学期我们总结的:经度小于20°全在东半球,经度大于160°,全在西半球,20°160°之间,东经东半球西经西半球。

[过渡]继续我们世界之旅的话题。

话说我们的这趟环球旅行,比起当年的麦哲伦同志可要幸福很多,麦哲伦虽然完成了环绕地球一周的壮举,但是他们却真实地丢失了一天时间。

他们明明从出发那一天起,每天都紧挨着记了日记,但记的日记却少了一天。

他们大为惊奇自己怎么丢失了这一天,不可思议中便只有莫名其妙地去教堂进行忏悔,祈求上帝对他们的宽恕。

其实原因很简单,学过今天的内容你就什么都明白了。

喜欢足球的球迷,看欧洲、南美等足球比赛的现场直播,要熬夜,甚至凌晨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看。

有的文盲球迷就发牢骚了:这些人怎么神经有问题呀,半夜三更起来踢足球?这是他没学过地理,咱们今天学完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这是因为我国与欧洲、南美等地的时间是不同的。

[板书]二、不同地区时间的计算地球是一个球体。

由于地球自转运动,太阳东升西落,东边地方总比西边地方先看到太阳,即东边时间要比西边早看到日出。

就像亚洲,东西跨度160多度,白令海峡日出的时候,地中海地区还是满天星星还是昨天晚上呢。

[引导讨论]带下面的问题问题去阅读材料第二段,了解什么是地方时(后学生回答)[板书]1、地方时[讲解]简单地来说,地方时就是地球上某地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正午)定为当地的12时,然后根据此推定一天的时间(出地平线当地的6时,落地平线当地的18时等)。

这样一来世界上不同的地方,各地的地方时就会不同,因为各地日出时间是不一样的。

这样为了避免由于时间带来的各种不便,就以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本初子午线的地方时为标准,开始划分时区,即时间的区域。

[板书]2、时区的划分(看P4活动图讲)全球一共24个时区。

因为地球自转一周约需24小时,那么经度相差15度,就会有1小时的时差,经度相同就没有时差。

先以0度经线中央经线的东西各7.5度共15度范围内为零时区,从零时区向东每跨15度从东一区到东十二区,向西每跨15度从西一到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7.5度合在一起15度为一个时区,叫东西十二区。

北京是东八区,我国采用的时间就是东八区的区时,我们称之为“北京时间”,将北京时间作为全国的统一时间。

[板书]3、时区的计算有了时区,世界各地的时间换算就简化为加减几个小时。

加减时差先要统一一个原则:东时区为正数,西时区为负数,零时区为0,东加西减,东时区比西时区早,东时区永远在西时区的东面。

大多少就加几个小时,小多少就减几个小时。

[活动]P4活动2,结合图1-2,先分析每个地点的时区数是正是负,再依据计算原则东加西减。

[讲解]莫斯科东三区(+3),北京东八区(+8),大阪(+9),多伦多(-5),巴黎(0),伊斯坦布尔(+2),莫斯科下午17:20,相差5个小时,北京在莫斯科东边,东加,加5个小时即可,即22:20;大阪自己算;多伦多,在西时区,相差(+3)—(—5)=8个小时,西减,减去8个小时,9:20;巴黎,零时区,与东三区差3小时,在东三区西面,西减,减去3小时,14:20;伊斯坦布尔自己算。

我们每往东边走跨越一个时区就要将手表拔快一小时,往西走就拔慢一小时。

这样越往东越早,越往西越晚。

而地球是圆的,往东走到哪里算最早,往西走哪里算最晚?于是国际上规定:以180度经线为准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叫日界线。

[板书]4、国际日期变更线这条线西侧为东十二区,它最早;这条线东侧为西十二区,它最晚。

在东西十二区内部,这两个半区往来要进行日期的变更:具体从东十二区(+12)向东到西十二区(-12),数字减小24,就减24小时,即减一天;反之,就加24小时,即加一天,所以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