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施工中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探析王族友
摘要:伴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不断发展,路桥工程建设项目也日渐增多。
在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软土地基,显著增加了施工的难度,也是制
约工程质量提升的重要瓶颈。
基于此,文章首先对软土地基的概念及基本特点进
行简要分析,接着分析了常见的几种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最后通过工程实例进行
了验证,期望能够为路桥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路桥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区域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路桥工程作为区域联系的
重要纽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路桥工程建设中需要克服众多难题,其中软土地
基当属其一。
软土地基承载力差,稳定性不足,十分不利于路桥工程项目的建设,且软土地基类型众多,处置方法也不尽相同,结合工程实际,选择最为适宜的软
土地基处置办法是路桥工程建设人员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路桥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概念及基本特点分析
依据建设部软土地基勘察规范中的标准,软土地基主要指的是空隙比不超过1.01,天然水的含量不超过液限,以灰色为主细小颗粒的土质类型。
由此可见,
软土地基具备如下特点:(1)抗剪强度较低。
软土地基的抗剪强度和排水固结
条件及加荷速度间关系密切。
一般排水状况下,其抗剪强度和固结程度呈正比关系,也就是固结程度越大,抗剪强度越大。
固结程度下降,则其抗剪强度也随之
降低。
(2)压缩性较强。
软土地基含水量较大,正是由于其天然水量大,液限
较大,使得其在承受荷载后,极为容易发现变形失稳现象。
(3)软土地基的渗
透性较差。
软土地基含水量较高,空隙也较多,一般其天然空隙比位于1-2之间,通常不超过4,含水量却高达45%-75%,这也是导致其抗剪强度低和压缩性差的
重要原因。
(4)稳定性较差。
软土地基本身承载力就差,在遭遇恶劣天气时,
其可能会出现自然沉降,加之后期车辆荷载等因素的影响,还会出现不均匀沉降
现象。
正是基于上述诸多特点,软土地基被视为路桥施工中的一大重要“病害”,
必须采取合适的措施加之处置,否则危害无穷。
二、路桥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概述
软土地基类型众多,处置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以下仅探讨常用的几种软土地
基处置技术。
(一)固结排水法
当软土地基为有机质粘土或者是饱和粘土,可以选取固结排水法来予以处置。
固结排水法的排水系统多为竖向排水体和水平排水砂垫层两种类型。
若土层渗透
性较好,厚度相对较小,且贴近于地表,则可以选择铺设砂垫层在其表面。
通常
而言,水平砂垫层的厚度应保持在50cm左右,中砂或者粗砂最佳,并将两边预
留出宽于路基100cm的距离,以便于后期能够顺畅排水。
而竖向排水来看,塑料
排水板则为首选,并和水平砂垫层要协调好,施工前还需预先铺设厚度为30cm
的砂垫层,并设置一定的横坡,然后再开始竖向施工。
该处置方法具备较强的固
结地基作用,能够对地基进行有效的挤密,取得较好的加固软土地基功效。
(二)土质置换法
土质置换顾名思义就是用优质的土壤来将软土进行置换,以提升软土地基的
强度,降低后期不均匀沉降现象的发生。
优质土壤多指的是稳定性高、承载力较
大的粗粒土。
在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针对一些暗洪、淤泥质图和暗沟等,多采
用土质置换法。
该施工方法简单可靠,多用于工期较多的工程中,然施工成本相
对较高。
(三)真空预压法
真空预压法作为一种新型的软土地基加固方法,在软土地基处理加固中效果
极佳。
率先铺设好水平排水砂垫层和竖向排水管,然后在排水砂垫层上进行不透
气薄膜封闭装置的进一步铺设,接着借助真空装置,利用其在土壤之中所产生的
负压来排出土壤孔隙之中的水分,然后实现土体的固结,有效降低土壤的沉降,
最终发挥加固地基的目的。
该技术方法的优势十分突出,其对于地基稳定性的影
响程度极小,对于地基剪切变形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施工效率也是极高的,施工
方式也可以多样,诸如一次性施工或者分期施工均可。
此外该施工技术的安全性
也是十分优良的,扬尘污染也较小,施工噪音更是极小。
因此该施工方法得到了
市政道路施工人员的青睐。
(四)粉喷桩施工法
粉喷桩施工技术是当前使用十分广泛的一种软土地基加固方法。
该方法主要
选用专业的施工机械来进行钻孔,然后将配比好的固化剂喷射到钻孔之中,促使
固化剂和软土之间发生一定的物理化学反应,快速蒸发掉固化剂中的水分,使得
软土地基的稳固性大幅度提升。
在众多固化剂中,因水泥和石灰的成本相对较低,二者当之无愧的成为了该技术最常使用的固化剂种类。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需要
注意以下事项:施工前对软土地基进行详细勘察,了解施工各项参数,做好水泥
和石灰之间的配合比。
同时在施工前还需要进行试桩操作,确保每一根桩基的承
载力均能符合标准。
此外还需要做好机械设备的检查工作,确保后续能够正常进
行浆液的输送,保障施工的顺利开展。
三、工程实例
(一)工程概况
某路桥工程项目沿线分布着特殊的盐渍土,且粉质土也有一定范围的分布。
经过对现场的实际勘察,发现该项目沿线的土质属于粉粒为主的级配不良土,需
要对其进行改良。
经过综合比选,发现运用石灰改良原状土时,比运用水泥改良
效果更加显著,还能够缩短填料翻松晾晒的时间,提升施工效率,加之运用水泥
改良易发生开裂现象,且施工要求较高,最终决定选用石灰对路床、中部填料以
及底部压实过渡层的原状土进行改良。
(二)填筑压实工艺控制
(1)严格把关松铺厚度,并确保摊铺平整。
待路基上铺设填料后,首先利用推土机将其整平,然后再运用平地机对其进行终平。
保持松铺厚度为30-40cm左右,松铺系数经过试验之后进行确定。
安排专人将表层的杂草、碎石等清理干净,每一层还需敷设4%的横向排水坡。
(2)选用重型机械设备进行压实,提升压实
系数。
运用大吨位的重型压路机来对路堤不同部位进行压实,依据先两侧后中间,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的顺序来进行压实。
各个区段的交接处应重叠进行压实,纵向搭接长度需超过2.0m,沿着线路纵向压实重叠需超过0.5m,并适当增加压
实度。
(3)做好质量检测工作。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做好各项检查工作,确保
严格按照工序要求开展施工活动。
每完成一层路基,首先进行自检,合格后经由
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才能开展下一道工序。
(三)效果评价
施工结束后,通过对该路段检测检测,盐渍土路基能够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取得了较好的加固效果。
综上所述,软土地基是路桥工程施工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地基类型,其承载力
较差,稳定性不足,不利于路桥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严重情况下还会存在安全
隐患,缩短路桥工程的使用寿命。
由于软土地基类型多样,处置方法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在具体工程中,做好工程的实地勘察工作,收集各项工程施工参数,综
合经济、环保、便捷等多种因素,选取最为适宜的软土地基处置办法,才能够对
症下药,针对性的解决软土地基带来的各种危害,切实提升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
稳固性,为路桥工程的顺利建设奠定坚实的地基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伟宏.路桥软土基施工的新工艺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34):259-260.
[2]俞海荣.软土地基土层保证路桥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与体会[A].建筑科学编
委会.全国建筑科学学术科研成果汇编[C].建筑科学编委会:百川利康(北京)国
际医学研究院,2018:2.
[3]张帅.路桥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策略分析[J].中国高新区,2018(11):195.
[4]张天福.软基加固技术在市政路桥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河南建材,2018(03):15-17.
[5]刘海山.浅议市政路桥施工中地基施工技术要点[J].河南建材,2018(03):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