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须熟记的100个公基常考常识

必须熟记的100个公基常考常识

必须熟记的100个公基常考常识【考点透析一】光学知识【例题】水是透明、没有颜色的,但为什么海中的浪花却是白色的?( )A.因为水花中有气泡B.因为水中的水分子相互摩擦C.因为水花中含有沙石D.因为海水的含盐量高【解析】浪花主要是由气泡和一些小水珠组成,气泡的表面是水膜,小水珠就像一些小棱镜;当光线照在气泡和水珠上时,会在它们的表面发生反射和折射。

折射到气泡和水珠内的光线,射出时又会碰到周围的气泡和水珠的表面,叉将发生反射和折射……。

最终光线经过多次折射和反射后,从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来。

又因气泡和水珠的表面对各种颜色的光反射机会几乎是均等的,不是选择反射,所以在日光下浪花呈白色。

【知识链接】1. 海市蜃楼是因为光发生折射现象2.筷子放到水里好象折断了是因为光发生折射现象3.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上的大是因为光发生折射现象4.水里的石头看起来比实际上的浅是因为光发生折射现象5. 倒影是因为光发生镜面反射的原因(光的反射分为大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2种,镜面反射是平行光线入射后还是有平行光线反射出)6. 汽车的后视镜(是凸面镜,对光线起汇聚作用)是利用光的镜面反射原理7. 耳科医生头上的镜子是凹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是利用光的镜面反射原理8. 间谍用镜子观察身后情况是利用光的镜面反射原理9. 我们能从各个角度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表面发生了漫反射(光的反射分为大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2种)10. 雨后的夜晚,迎着月亮走,亮的地方是水,暗的地方是地面;背着月亮走,亮的地方是地面,暗的地方是水。

这是由不同物质发生不同反射情况不同引起的。

【考点透析二】液化、汽化、升华、凝华【例题】下列现象中,其本质与其他三个现象的本质不同的是()A. 冬天人们口中哈出的“白气”B. 夏天冷饮瓶外凝结的小水珠C. 冰箱冷冻室冒出的“白雾”D. 用干冰制造舞台上的雾【解析】汽化:物质状态从液体或固体向气体转换的一种相变,过程进行中需要吸热。

汽化有三种型式,蒸发、沸腾和升华。

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并且液体温度低于某一压力时的沸点。

而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过程,在液体的表面与内部同时进行。

仅在液体达到沸点后并可以继续吸热的条件下才能发生。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过程放出热量。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过程需要吸热。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过程放出热量。

所以选D。

【知识链接】1. 水越烧越少是因为沸水发生了汽化沸腾现象2. 露水、雾的形成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发生了液化现象3. 烧开水时冒“白气”是因为沸水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液化现象4. 冬天人嘴呼出“白气”是因为人呼出的水汽遇冷空气发生了液化现象5. 夏天冰棒周围毛“白气”是因为冰棒附近空气中水蒸汽遇冷冰棒发生了液化现象6. 白炽灯的钨丝变细是因为钨丝发生了升华现象7. 樟脑球变小或消失了是因为樟脑球发生了升华现象8. 干冰不见了是干冰发生了升华现象9. 利用干冰在舞台上制造烟雾的原理是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水蒸汽凝结成雾气10. 霜和树挂(雾凇)是常见的凝华现象,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考点透析三】电学知识【例题】电炉通电后,电炉丝热得发红,而跟电炉丝连接的铜导线却不那么热,这是因为()A.通过电炉丝的电流大,通过铜导线的电流小B.电炉丝中有电流的热效应,热铜导线中没有电流的热效应C.电炉丝的电阻比铜导线的电阻大得多D.电炉丝的比热比铜导线的比热小【解析】电炉丝与铜导线是串联接入电路的,流过它的电流相等,通电时间也相同。

而电炉丝的电阻比铜导线的电阻大得多。

由焦耳定律Q=I2Rt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电炉丝的发热量比铜导线大得多,所以,答案为C。

【知识链接】1. 有许多重大火灾都是因输电线老化,绝缘性能降低出现短路所造成的,究其原因是当电线发生路短路时,电路的总电阻很小,电流很大,由焦耳定律可知,短时间内会产生很多热量,使电线的温度急剧上升,进而引燃附近易燃物品,引起火灾。

2. 热得快,电热毯,电暖气,电热水壶,电熨斗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焦耳定律电热应用。

3. 计算机显示器的散热孔,计算机CPU的散热风扇是常见的电热效应的预防4. 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是交流220V5. 生产生活中可以利用静电作用除尘6. 手机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的7. 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8. 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9. 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10. 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

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考点透析一】物理变化VS化学变化【例题】以下变化使事物性质发生改变的是( )。

A.酒精挥发 B.矿石粉碎 C.冰霉融化 D.白磷自燃【解析】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题中A、B、C三项都是物理变化,只有D项是化学变化,故本题答案为D。

【知识链接】1.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

例如,蜡烛燃烧前一定先熔化,接着变成石蜡蒸汽。

这个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蜡烛燃烧才是化学变化。

2. 一般来说燃烧都是化学变化(产生二氧化碳),而融化、蒸发等物质三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变化都是物理变化。

3. 牛奶变酸是因为牛奶中乳糖变成乳酸发生了化学变化4. 菜刀生锈是因为铁氧化发生了化学变化5. 食物腐烂是因为食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变化6. 久置的澄清石灰水便浑浊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发生化学变化产生不溶于水的物质,即便浑浊。

7. 其他常见的化学变化还有纸燃烧和硫酸腐蚀铁块等。

8. 碘单质在加热时升华为紫色蒸气,只是存在形态由固态转变为气态,并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所以是化学变化。

9. 常见的物理变化:矿石粉碎;水蒸发和凝固;糖块融化;放久的面粉结块;玻璃软化;绘画的颜料变干;揉橡皮泥等。

10. 明朝诗人于谦在《石灰吟》中写道:“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该诗中,第一句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后三句发生三种化学变化。

【考点透析二】能源与污染【例题】煤、石油与天然气并称为“三大化石燃料”,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错误的是:A. 天然气易溶于石油而难溶于水B. 石油的密度一般比水小C. “乌金”是煤的美称D. 石油的导电性较好【解析】天然气是指储集在地下岩石空隙中的以烃类为主的可燃性气体。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次是乙烷、丙烷和丁烷等。

天然气无色无味,不溶于水,在高温、高压下天然气易溶于石油中,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会形成“可燃冰”。

石油是多种烃类(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复杂混合物。

比重0.75—1,热值10400—11000千卡/公斤,比重小于水,所以浮在水面上。

乌金,即黑色的黄金合金,是煤的美称。

石油的原料是生物的尸体,生物的细胞含有脂肪和油脂,脂肪和油脂则是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

生物遗体沉降于海底或湖底并被淤泥覆盖之后,氧元素分离,碳和氢则组成碳氢化合物。

由此可见,石油中并不含有能使物体导电的电子,离子等,所以石油不是导体,因此它不导电。

所以D项错误。

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知识链接】1. 能源的分类:能源按形成条件划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按利用技术状况划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按其是否可再生划分为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

2. 凡从自然界可直接取得而不改变其基本形态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

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或转换成另一种形态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

3. 二次能源主要指电力、焦炭、煤气、汽油、煤油、沼气等。

4. 常规能源中的可再生能源主要指水力;非可再生能源主要指煤、石油、天然气等。

5. 新能源中的可再生能源主要指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和地热能;非可再生能源主要指核聚变能源。

6.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PM2.5)等。

7. 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长期使用硬水并不对健康造成直接危害,但是会给生活带来好多麻烦,比如用水器具上结水垢、肥皂和清洁剂的洗涤效率减低等。

8. 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9. 目前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有臭氧层破坏(氟利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10. 赤潮,又名红潮,是一种水华现象。

它是海洋灾害的一种,是指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考点透析三】聚化物的化学性质、熔点【例题】下列塑料制品中,能够作为食物容器放入微波炉中加热的是( )。

A聚氯乙烯(PVC) B聚乙烯(PE)C聚丙烯(PP) D聚苯乙烯(PS)【解析】A项聚氯乙烯,是由氯乙烯在引发剂作用下聚合而成的热塑性树脂,热稳定性差,无固定熔点,80~85℃开始软化,不能在微波炉里加热,A错;B项聚乙烯,是乙烯经聚合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无臭,无毒,高密度聚乙烯熔点范围为132-135℃,低密度聚乙烯熔点较低(112℃)且范围宽,可以适用于室温或低温环境,不适合加热,B错;D项聚苯乙烯,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热塑性塑料,不宜加热,D错。

C聚丙烯,具有良好的抗热性、抗腐蚀性和防锈性;溶化温度为2 20~275℃,可以作为食物容器放入微波炉中加热。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知识链接】1. 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可黄金放在王水中也会溶解。

有一种塑料在王水中也满不在乎,这种“塑料王”是聚四氟乙烯。

2. 传统的聚氯乙烯制品包括行李包、各种仿皮革、运动制品,如篮球、足球和橄榄球等。

3. 聚氯乙烯在服装方面被用来制作一般是吸附性织物(不需涂布),如雨披、婴儿裤、仿皮夹克和各种雨靴等。

4. 聚氯乙烯还被用于许多体育娱乐品,如玩具、唱片和体育运动用品等。

5. 聚乙烯在交通运输方面,用于制造导轨、传送装置滑块座、固定板等。

6. 聚乙烯在包装容器和管道方面,用于制造大型包装容器如贮水桶、开式罐、内衬罐、汽油箱、浮桶以及用于太阳能设备的温水箱等。

7. 由于聚乙烯生理相容性好和耐腐蚀好的优点,其在医用材料领域,广泛用于制造心脏瓣膜、矫形外科零件等。

8. 聚苯乙烯经常被用来制作各种需要承受开水的温度的一次性容器,以及一次性泡沫饭盒等。

9. 聚酰胺是由含有羧基和氨基的单体通过酰胺键聚合成的高分子。

他们可能是自然生成,例如羊毛,丝等等的各种蛋白质,也可能是人工通过逐步聚合或固相聚合,例子是尼龙,芳香聚酰胺和钠聚(天冬氨酸)。

由于其极端的耐用性和强度,人工聚酰胺聚合物通常用于纺织品,汽车零件,地毯,运动装,食物包装,眼镜架,镜片,飞机,自行车轮胎,护甲,防护手套,防火衣,防火头盔等用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