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2)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2)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第一课时:因数和倍数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的例1、例2、例3。

教学目标: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计算下面各题12÷2=2÷3=9÷5=30÷6=19÷7≈20÷10=21÷21=63÷9=28÷8=20÷4=学生计算。

师:这些题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是不是很简单呀?生:是。

师:今天我们就研究一下,以前学的知识跟今天学的新知识有什么联系,好不好?生:好。

二、探究新知1、请把以上所做的题分成二类,看看如何分?然后展示你们的分类结果。

生:商是整数的分为一类,商不是整数的分为一类。

12÷2=30÷6=2÷3=9÷5=20÷10=21÷21=19÷7≈28÷8=63÷9=20÷4=(商是整数)(商有余数)小结:在这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商也是整数,这时我们就可以说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

师:谁来说一说其他的式子?学生回答。

2、说一说下面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12÷2=30÷6=20÷10=21÷21=63÷9=20÷4=学生练习说。

师:通过刚才练习,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注意:请同学们注意,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

3、在自然数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每个同学都在心中想一个数,想好了说给大家听。

学生举例,并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师:像这样的例子举也举不完,你能从这些数中挑出两个数,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3、9、15、21、36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下面的4组数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4和24 26和13 75和25 81和92、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二第1题。

把中间符合条件的数填入相应的热气球里。

3、下面的说法对吗?说出理由。

(1)48是6的倍数。

(2)在13÷4=3……1中,13是4的倍数。

(3)因为3×6=18,所以18是倍数,3和6是因数。

四、课堂小结1、什么是因数和倍数?2、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3、你还有什么收获呢?板书设计:因数和倍数12÷2=6 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和6的倍数。

教学反思:《因数和倍数》是一节数学概念课,我觉得这部分内容学生初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内容。

尤其对因数和倍数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单独存在,不是很好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注重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

采用质疑——探究——释疑——巩固——总结的课堂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课时: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的例1。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2、5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2、5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

2、知道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偶数。

3、在观察、猜测和讨论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一、复习准备1、说出20 的全部因数。

2、说出5 个8 的倍数。

3、26 的最小因数是几?最大因数是几?最小的倍数是几?二、探究新知1、出示百数表,回答下列各题。

(1)在百数表中找出100以内5的倍数。

观察这些5的倍数,看看有什么发现?(2)在百数表中找出100以内2的倍数。

观察这些2的倍数,看看有什么发现?2、学生汇报。

(1)教师:请观察2的倍数,它们有什么特点?( 个位上是0,2,4,6,8。

)师:请再举出几个2的倍数,看看符不符合这个特点?学生随口举例。

师:谁能说一说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口答练习:请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填在圈内(是2的倍数,不是2的倍数)1,3,4,11,14,20,23,24,28,31,401,826,740,1000,6431。

学生口答完后,老师介绍:奇数和偶数的定义板书:上面两个集合圈上补写出“偶数”,“奇数”。

师:奇数、偶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吗?习惯上称它们为什么数?(单数、双数。

) (3)练习:①说出5个2的倍数。

(要求:两位数。

)②说出3个不是2的倍数的三位数。

③说出15 ~35 以内的偶数。

④ 50以内的偶数有多少个?奇数有多少个?(4)5 的倍数的特征。

师:请观察5的倍数,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并板书: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5)练习:①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50以内5的倍数。

②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

③从下面的数中挑出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

这些数有什么特点?12,25,40,80,275,320,694,720,886,3100,3125,3004。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个位数字是0 。

④教师随口说出数,请立即说出这个数是2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或者同时是2和5的倍数,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三、巩固反馈1、在1~100的自然数中,2的倍数有()个,5的倍数数有()个。

2、比75小,比50大的奇数有()。

3、个位是()的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

4、用0,7,4,5,9 五个数字组成2的倍数;5的倍数;同时是2 和5 的倍数的数。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2、5的倍数的特征2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

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

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教学反思:《2、5的倍数的特征》这一课时通过游戏的情境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新知的热情,学生借助“百数表”分别直观地找出2和5的倍数,通过合作和独立思考的方式概括出2和5的倍数特征,再举例比100大的数加以验证,以“猜想——验证——结论”的学习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2的倍数特征,进而让学生认识、理解奇数和偶数含义,再通过游戏获得‘既是2又是5的倍数特征’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数学简单的生活问题,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学成效好。

第三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的例2。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交流、验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概括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培养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熟练地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教学难点: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激趣引入1、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2、123这个数,它是2或5的倍数吗?是3的倍数吗?213、231也是3的倍数?信不信?口算验证一下。

今天我们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二、探究新知1、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2、出示百数表,回答下列各题。

(1)上表中哪些数是3的倍数?把它们圈出来。

(2)请同学们观察一下,3的倍数个位上是哪些数字?刚才那位同学的猜想正确吗?举例验证:如13、16、19是不是3的倍数?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能不能只看个位?3、猜想研究的途径从个位研究一个数的倍数的特征,不适合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想一想,还可以从哪个方面研究呢?从一个数的十位去研究、把各个数位上的数加起来研究。

4、探究特征,验证猜想。

3的倍数究竟有什么样的特征呢?小组内交流谈论,说说自己的发现。

班内汇报交流:每个小组的发现。

汇报交流:①3的倍数交换两个数字的位置后,得到的还是3的倍数。

②3 的倍数各位上数字相加,和是3,没有变还是3的倍数。

5、引导概括规律:观察这些3的倍数,它们十位与个位上数的和跟3有着怎样的关系?分组讨论。

用自己的话说出3的倍数的特征。

同桌交流。

教师板书: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6、举例验证分别举出几个3的倍数,看看各位上数字之和是不是3的倍数。

三、巩固提高1、书本第11页第3题。

做在书上,说说判断理由。

2、写出几个3的倍数。

同桌验证,班内交流。

说说是怎样判断的?3、完成第10页“做一做”。

4、书本第11页第5题。

在每个数的口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是3的倍数。

说说各有几种填法?5、说说1、2、3三个数字还可以组成哪些3的倍数?为什么?四、总结延伸这节课我们通过什么方法研究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设计: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教学反思:2、5的倍数有明显的特征,3的倍数是否也有明显的特征?本课我是采用“列举、归纳”的方法进行教学,本节课我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采用“猜测、验证、归纳”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突出了“学”,淡化了“教”。

我觉得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第四课时:质数和合数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例1。

教学目标: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全面概括、准确判断、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体验与探究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能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下面各数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3和15 4和24 49和7 91和13指名回答。

二、探究新知(一)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全班分两组探讨并写出1~20各数的因数。

1、观察各数因数的个数的特点。

2、完成表格。

3、师概括: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的数叫做质数。

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们的数叫做合数。

(板书:质数和合数)4、举例。

你能举一些质数的例子吗?你能举一些合数的例子吗?练习:最小的质数是谁?最小的合数是谁?质数有多少个因数?合数至少有多少个因数?5、探究“1”是质数还是合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