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扬州的诗桥的:虹桥冶春红桥绝句清.王士祯清.吴琦红桥飞跨水当中,榆钱飞尽荷钱出,一字栏杆九曲红。
买断扬州十里春。
日午画船桥下过,城北风光绝点尘,衣香人影太匆匆。
垂杨个个斗腰身.唐代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顾嗣同的《红桥》竹西歌吹视平芜,廿四桥边有月无。
堤上青青数株柳,半分犹得似西湖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首句从大处落墨,化出远景: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递不断。
“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
欧阳修的《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正道出了杜牧这句诗的言外之意。
此时虽然时令已过了深秋,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凋落,风光依旧旖旎秀媚。
正由于诗人不堪晚秋的萧条冷落,因而格外眷恋江南的青山绿水,越发怀念远在热闹繁花之乡的故人了。
遣怀杜牧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这首诗,是杜牧追忆在扬州当幕僚时那段生活的抒情之作。
诗的前两句是昔日扬州生活的回忆:潦倒江湖,以酒为伴;秦楼楚馆,美女娇娃,过着放浪形骸的浪漫生活。
“楚腰纤细掌中轻”,运用了两个典故。
楚腰,指美人的细腰。
“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韩非子。
二柄》)。
掌中轻,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见《飞燕外传》)。
从字面看,两个典故,都是夸赞扬州妓女之美,但仔细玩味“落魄”两字,可以看出,诗人很不满于自己沉沦下僚、寄人篱下的境遇,因而他对昔日放荡生涯的追忆,并没有一种惬意的感觉。
为什么这样说呢?请看下面:“十年一觉扬州梦”,这是发自诗人内心的慨叹,好象很突兀,实则和上面二句诗意是连贯的。
“十年”和“一觉”在一句中相对,给人以“很久”与“极快”的鲜明对比感,愈加显示出诗人感慨情绪之深。
而这感慨又完全归结在“扬州梦”的“梦”字上:往日的放浪形骸,沉湎酒色;表面上的繁华热闹,骨子里的烦闷抑郁,是痛苦的回忆,又有醒悟后的感伤……这就是诗人所“遣”之“怀”。
忽忽十年过去,那扬州往事不过是一场大梦而已。
“赢得青楼薄幸名”—最后竟连自己曾经迷恋的青楼也责怪自己薄情负心!“赢得”二字,调侃之中含有辛酸、自嘲和悔恨的感情。
这是进一步对“扬州梦”的否定,可是写得却是那样貌似轻松而又诙谐,实际上诗人的精神是很抑郁的。
十年,在人的一生中不能算短暂,自己又干了些什么,留下了什么呢?这是带着苦痛吐露出来的诗句,非再三吟哦,不能体会出诗人那种意在言外的情绪。
金谷园杜牧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金谷园故址在今河南洛阳西北,是西晋富豪石崇的别墅,繁荣华丽,极一时之盛。
唐时园已荒废,成为供人凭吊的古迹。
据《晋书。
石崇传》记载:石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
孙秀使人求之,不得,矫诏收崇。
崇正宴于楼上,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
”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君前。
”因自投于楼下而死。
杜牧过金谷园,即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咏春吊古之作。
面对荒园,首先浮现在诗人脑海的是,金谷园繁华的往事,随着芳香的尘屑消散无踪。
“繁华事散逐香尘”这一句蕴藏了多少感慨。
王嘉《拾遗记》谓:“石季伦(崇)屑沉水之香如尘末,布象床上,使所爱者践之,无迹者赐以真珠。
”此即石崇当年奢靡生活之一斑。
“香尘”细微飘忽,去之迅速而无影无踪。
金谷园的繁华,石崇的豪富,绿珠的香消玉殒,亦如香尘飘去,云烟过眼,不过一时而已。
正如苏东坡诗云:“事如春梦了无痕”。
可叹乎?亦可悲乎?还是观赏废园中的景色吧:“流水无情草自春”。
水,指东南流经金谷园的金水。
不管人世间的沧桑,流水照样潺湲,春草依然碧绿,它们对人事的种种变迁,似乎毫无感触。
这是写景,更是写情,尤其是“草自春”的“自”字,与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的“自”字用法相似。
傍晚,正当诗人对着流水和春草遐想的时候,忽然东风送来鸟儿的叫声。
春日鸟鸣,本是令人心旷神怡的赏心乐事。
但是此时—红日西斜,夜色将临;此地—荒芜的名园,再加上傍晚时分略带凉意的春风,在沉溺于吊古之情的诗人耳中,鸟鸣就显得凄哀悲切,如怨如慕,仿佛在表露今昔之感。
日暮、东风、啼鸟,本是春天的一般景象,着一“怨”字,就蒙上了一层凄凉感伤的色彩。
此时此刻,一片片惹人感伤的落花又映入诗人的眼帘。
诗人把特定地点(金谷园)落花飘然下坠的形象,与曾在此处发生过的绿珠坠楼而死联想到一起,寄寓了无限情思。
一个“犹”字渗透着诗人多少追念、怜惜之情!绿珠,作为权贵们的玩物,她为石崇而死是毫无价值的,但她的不能自主的命运不是同落花一样令人可怜么?诗人的这一联想,不仅是“坠楼”与“落花”外观上有可比之处,而且揭示了绿珠这个人和“花”在命运上有相通之处。
比喻贴切自然,意味隽永。
一般怀古抒情的绝句,都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这首诗则是句句写景,景中寓情,四句蝉联而下,浑然一体。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解闷十二首杜甫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
广陵秋月对月即事陈羽霜落空月上楼,月中歌唱满扬州。
相看醉舞倡楼,不觉隋家陵树秋。
广陵诗权德舆广陵实佳丽,隋季此为京。
八方称辐辏,五达如砥平。
大旆映空色,加箫发连营。
层台出重霄,金碧摩颢清。
交驰流水毂,迥按浮云甍。
青楼旭日映,绿野春风晴。
喷玉光照地,颦蛾价倾城。
灯前互巧笑,陌上相逢迎。
飘摇翠竹薄,掩映红襦明。
兰麝远不散,管弦闲自清。
曲士守文墨,达人随性表。
茫茫竟同尽,冉冉将何营。
且申今日欢,莫务身后名。
肯学诸儒辈,书窗误一生。
夜看扬州市王建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忆扬州徐凝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得悉。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宿扬州李绅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
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扬州春词三首姚合(一)广陵寒食天,无雾复无烟。
暖日凝花柳,春风散管弦。
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
莫唤游人住,游人困不眠。
(二)满郭是春光,街衢土亦香。
竹风轻履舄,花露腻衣裳。
谷鸟鸣还艳,山夫到更狂。
可怜游赏地,炀帝国倾亡。
(三)江北烟光里,淮南胜事多。
市廛持烛入,邻里漾船过。
有地惟栽竹,无家不养鹅。
春光荡城郭,满耳是笙歌。
扬州三首杜牧(一)炀帝雷塘土,迷藏有旧楼。
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骏马宜闲出,千金好暗游。
喧阗醉年少,半脱紫茸裘。
(二)秋风放萤苑,春草斗鸡台。
金络擎雕去,鸾环拾翠来。
蜀船红锦重,越橐水沉堆。
处处皆华表,淮王奈却回。
(三)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
天碧台阁丽,风闵歌管清。
纤腰间长袖,玉佩杂繁缨。
轴诚为壮,豪华不可名。
自是荒淫罪,何妨作帝京。
遣怀杜牧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过扬州韦庄当年人未识兵戈,处处青楼夜夜歌。
花发洞中春日永,月明衣上好风多。
淮王去后无鸡犬,炀帝归来葬绮罗。
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
广陵寒食夜李中广陵寒食夜,豪贵足佳期。
紫陌人归后,红楼月上时。
绮罗春未歇,丝竹韵犹迟。
明日踏青兴,输他轻薄儿。
扬州陈秀民琼花观里花无比,明月楼头月有光。
华省不时开饮宴,有司排日送官羊。
银床露冷侵歌扇,罗荐风轻袭舞裳。
遮莫淮南供给重,逢人犹说好维扬。
维扬怀古曾广陵城里昔繁华,炀帝行宫接紫霞。
玉树歌残犹有曲,锦帆归去已无家。
楼台处处迷芳草,风雨年年怨落花。
最是多情汴堤柳,春来依旧带栖鸦。
扬州陈子龙淮海名都极望遥,江南隐见隔南朝。
青山半映瓜洲树,芳草斜连扬子桥。
隋苑楼台迷晓雾,吴宫花月送春潮。
汴河尽是新栽柳,依旧东风恨未消。
广陵怀古洪孤坟何处问雷塘?犹忆东巡乐未央。
廿四桥头人影乱,三千殿脚棹歌长。
流萤不见飞隋苑,杜宇依然叫蜀冈。
全盛江都同一梦,杨花如雪晚茫茫。
维扬竹枝词黄慎(一)箫声吹彻月,羡杀歌儿爱比红。
水阁无人冰簟冷,鸳鸯深入藕花风。
(二)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薰。
自摘园花闲打扮,池边绿映水红裙。
(三)院院笙歌送晚春,落红如锦草如茵。
画船飞过衣香远,多少风光属酒人。
(四)画檐春暖唤晴鸠,晓起棠梨宿雨收。
闲倚镜奁临水面,拟将时样学苏州。
扬州(四首选二)郑燮(一)画舫乘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
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
雨过隋堤原不湿,风吹红袖欲登仙。
词人久已伤头白,酒暖香温倍悄然。
(二)廿四桥边草径荒,新开小港透雷塘。
画楼隐隐烟霞远,铁板铮铮树木凉。
文字岂能传太守,风流原不碍隋皇。
量今酌古情何限,愿借东风作小狂。
第二组是所咏名胜现在仍然存在的炀帝陵罗隐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雷塘程梦星地北割据多历年,隋文混一九有全。
躬行节俭日康阜,生儿独恨不象贤。
初年平陈责后主,荒亡晚节同流连。
江都何好同梦寐,征辽自说原偶然。
三千宫娃尽粉黛,牙樯锦缆沿堤牵。
迷楼酣宴方未了,雷陂宿草空芊芊。
隋家得国本智巧,天意不欲祚久延。
狂魂荡魄出昏乱,英主乃起唐李渊。
春风杨柳吹线线,秋宵萤火来翩翩。
一玉匣且泯灭,白头老圃开花田。
茱萸湾钱允治茱萸湾头雨乍晴,广陵城北田方耕。
小艇出港白衣湿,高楼开窗玉腕横。
细草漠漠天际远,一水漾漾船边清。
客来空举旧时话,岸上垂杨蝉忽鸣。
幸天宁寺爱新觉罗.玄烨空为洗竹,风过惜残梅。
鸟语当阶树,云行早动雷。
晨钟接豹尾,僧舍踏芳埃。
更觉清心赏,尘襟笑口开。
前题十里清溪曲,丛篁入望深。
暖催梅信早,水落草痕侵。
俗有鱼为业,园饶笋作林。
民风爱淳朴,不厌一登临。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谈迁斜阳古道接轮蹄,明月扶疏属柳西。
桥上行人桥下水,落花尚自怨香泥。
和刘原父平山堂见寄欧阳修督府繁华久已阑,至今形胜可跻攀。
山横天地苍茫外,花发池台草莽间。
万井笙歌遗俗在,一樽风月属君闲。
遥知为我留真赏,恨不相随暂解颜。
平山堂留题梅尧臣蜀冈莽苍临大邦,雄雄太守驻旌幢。
相基树楹气势庞,千山飞影横过江。
峰峤俯仰如奔降,雷塘波小双。
陆羽井苔粘瓦缸,煎铛泻顶声淙淙。
雨牙鸟不易得,碾雪恨无居士庞。
已见宣城谢公陋,吟看远岫通高窗。
平山堂王安石城北横冈走翠虬,一堂高视两三州。
淮岑日对朱栏出,江岫云齐碧瓦浮。
墟落耕桑公恺悌,杯觞谈笑客风流。
不知岘首登临处,壮观当年有此不?平山堂苏辙堂上平看江上山,晴光千里对凭栏。
海门仅可一二数,云梦犹吞八九宽。
檐外小棠阴蔽芾,壁间遗墨涕澜。
人亡坐使风流尽,遗构仍须仔细观。
次韵子由题平山堂秦观栋宇高开古寺间,尽收佳处入雕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