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你知道吗,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记载了一些常见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数学家刘徽在注文中用“以盈补虚”的方法加以说明。
如果三角形的底12厘米,高6厘米,用如下图的方法将三角形转化成长方形,那么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长是___厘米,宽是___厘米,面积是___平方厘米.(“广”指三角形的底,“从”指三角形的高)
考点:[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
分析:观察图形发现,按照图形的方法将三角形转化成长方形,那么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长是三角形的底,宽是三角形高的一半,求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就等于底乘高除以2.
解答:
6÷2=3(厘米)
12×3=36(平方厘米)
答:将三角形转化成长方形,那么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36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12,3,36.
题目:阅读并思考.
2 000多年前,我国的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记载着有关土地面积计算的内容,具体介绍了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半广以乘正从”(“广”指三角形的底,“从”指三角形的高),著名数学家刘徽在注文中用“以盈补虚”的方法加以证明,并配有生动形象的图(如图).
(1)“广”指三角形的( ),“从”指三角形的( );转化成的长方形的宽是原三角形底的( );“半广以乘正从”的含义是( ).
(2)古人运用了( )的策略求三角形的面积.
解答:
(1)“广”指三角形的( 底边),“从”指三角形的(高 );转化成的长方形的宽是原三角形底的(2倍);“半广以乘正从”的含义是(三角形的面积等于高与底边边长乘积的一半).
(2)古人运用了( 推理)的策略求三角形的面积
故答案为:
底边;高;2倍;三角形的面积等于高与底边边长乘积的一半;推理.
根据题意可知,“半广以乘正从”.“广是指三角形的底边,正从是指底边上的高.整句话的意思是:三角形的面积等于高与底边边长乘积的一半,据此解答.
题目:如图所示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是50平方厘米,两个涂色三角形的面积相
等吗?为什么?
分析:由图意可知,阴影部分都是三角形,且这个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则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解答:(1)50÷2=25(cm2)
(2)50÷2=25(cm2)
25=25
答:两个涂色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因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其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题目:经过平行四边形的中心点任意画一条直线,都能把这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图形。
这两个图形()
A. 一定是梯形
B. 一定是三角形
C. 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D. 以上三种图形都有可能
分析:
依据题意画图如下,经过平行四边形的中心点任意画一条直线,都能把这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图形.这两个图形可能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也可能是三角形,据此即可进行判断.
.解答:
据分析可知:经过平行四边形的中心点任意画一条直线,都能把这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图形。
这两个图形可能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也可能是三角形;
故选:D.
题目:如图,长方形被分成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
已知三角形的面积比梯形少180平方厘米,求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分析:先依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比梯形少180平方厘米,由和差公式:(和-差)÷2=小数,列式为:(30×20-180)÷2,据此即可求出三角形的面积,用三角形的面积加上180平方厘米即可求出梯形的面积.据此解答.
解答:
三角形的面积:
(30×20−180)÷2=(600−180)÷2=420÷2=210(平方厘米)
梯形的面积:
210+180=390(平方厘米);
答:三角形的面积是210平方厘米,梯形的面积是390平方厘米。
题目: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通过剪、拼分别把它们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你能根据转化成的平行四边形与原来图形的关系,推想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吗?
解答:
三角形可以这样拼组: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 底×高÷2
梯形可以这样拼组:
所以梯形的面积= (上底+下底)×高÷2.
故答案为:
三角形的面积= 底×高÷2;梯形的面积= (上底+下底)×高÷2
题目:大于0.1而小于0.2的两位小数有___个;大于0.1而小于0.2的小数有___个。
分析:
根据题意小数的整数部分是0,十分位是1,百分位上是1、2、3、4、5、6、7、8、9的小数都比0.2小;
大于0.1而小于0.2的小数有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四位小数…据此解答.
解答:
大于0.1小于0.2的两位小数有0.11、0.12、0.13、0.14、0.15、0.16、0.17、0.18、
0.19共9个;
大于0.1而小于0.2的小数有0.11,0.123,0.1245…有无数个。
故答案为:9;无数。
[注意:一共9个,4.800不算!!]
题目:甲乙两数的和是16.5,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正好等于乙数,你知道甲数、乙数各是多少吗?
分析:根据题意知道,甲乙两数的和是16.5,乙是甲的10倍,根据和倍公式即可解答.解答:
甲数:16.5÷(10+1),=16.5÷11,=1.5,
乙数是:1.5×10=15,
答:乙数是15,甲数是1.5.
题目:买3支圆珠笔和2支铅笔要8.7元,买2支圆珠笔和3支铅笔要6.8元。
圆珠笔和铅笔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解答:
1、(1)一枝圆珠笔比一枝铅笔贵的价钱:
8.7-6.8=1.9(元)
(2)买3枝圆珠笔和2枝铅笔比买5枝铅笔多用(1.9×3)元,则买5枝铅笔用的钱数为
(8.7-1.9×3),则铅笔的单价为:
(8.7-1.9×3)÷(3+2)
=(8.7-5.7)÷5
=3÷5
=0.6(元)
(3)圆珠笔的单价:
0.6+1.9=2.5(元)
答:圆珠笔的单价是2.5元,铅笔的单价是0.6元。
题目:为了鼓励节约用电,某市电力公司规定了以下的电费计算方法:每月用电不超过100千瓦时,按每千瓦时0.52元收费;每月用电超过100千瓦时,超过的部分按每千瓦时0.6元收费。
小明家十月份付电费64.6元,小明家十月份用电多少千瓦时?
分析:设小明家用电x千瓦时,用电100千瓦时,应该付电费0.52×100=52元,小明家付电费64.6元,超过52元,说明小明家用电超过了100千瓦时;设小明家用电x千瓦时,不超过100千瓦时部分,电费为52元,超过100千瓦时部分电费为0.6(x-100)元;根据题意,列方程:0.6(x-100)+0.52×100=64.6,解答即可.
解答:设小明家用电x千瓦时,由于小明家用电超过了100千瓦时;超过100千瓦时部分电费为0.6(x−100)元;根据题意,列方程为:
0.6(x−100)+0.52×100=64.6,
0.6x−60+52=64.6,
0.6x−8=64.6,
0.6x−8+8=64.6+8,
0.6x=72.6,
x=121;
答:小明家用电121千瓦时。
解法二:
用100时,电费是100×0.52=52 64.6-52=12.6
12.6÷0.6=21
100+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