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快乐之道
有很多人认为,智慧是上天赐予我们与生俱来的一份礼物,我起初也保持着同样的观点,可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我学习了《论语》,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才明白,真正的智慧应是以一本本好书,是经过一点点经验累积而成的。
每个人都希望能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从家庭走进了学校,从学校走进了社会,慢慢的,我们觉得自己活得越来越累,是因为被很多的重担所压,以至于都没有时间享受,完全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赚钱而赚钱,甚至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赚了钱要干嘛,所以会觉得快乐离我们原来越远。
那么快乐的智慧究竟是什么,谁还懂得快乐的真正含义,我们究竟该如何保持快乐呢?在老师带我们学习了《论语》后,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句话中,孔子点出了人生三要事,即“学习、交友、调整心态”,这些都是能让你保持快乐的法宝。
“学而时习”就是不间断的学习,时常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试想如果一个人真真正正陶醉在学海中,那么他就会觉得不间断的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是发自内心对学习的热爱,是能够保持终身学习的坚持,这种精神,不就是现代社会所倡导的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句道明了“交友”对每一个人的重要性,一个人的快乐大多时候都是建立在他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感受,一个人能够有几个知心的朋友,在需要帮助或者想要分享快乐的时候能出现在身边,是何等乐事!
“人不知而不愠”是一种善于调整心态的能力。
如果你的才能不被人所了解,或者你的作为被人误解,先不要急于表现愤怒,而是要认真思考自己不被人所知的原因。
正如孔子说过“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病,即“担心”。
这句话正好与“人不知而不愠”向照应,前者是表达了心态调整的重要性,后者是告诉人们要完善自己、增强自己的能力,就不用担心别人不了解你了。
可见调整心态的智慧是多么重要。
在经过学习后,我懂得了人活着需要一种“能自宽”的调节智慧,从而让自己快快乐乐地过日子。
俗语有:“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在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存的压力往往让人喘不过气,许多人都会对自己的生活抱着不满的态度,但是仔细想想,在你遇到不公平的时候,你是否能够用良好的心态来化解自己内心的愤怒,或者是在你认为自己的才能没有被发现而沮丧的时候,你应该想一想,是否有哪些方面还有所欠缺,并没有达到“金子”的程度,你的光芒或许还不足以照亮你自己。
《论语》教会了我们如何保持快乐,只要你参悟了快乐的秘诀,那么你就可以找到最简单最真实的快乐,并且把这份快乐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